神奇小子与妈妈的故事:刘德华给他发工资,吴君如为他流泪,苏炳添尊他为神!

 文丨 优宝
今年因为疫情,大家对奥运会的关注并不高,更不用提残奥会了。
不过大家至少还知道全红婵,知道中国的第一金,但却没几个人知道那些残奥会运动员的名字。
可就有这么一个人被刘德华称为自己的偶像,还亲自担任他的经理人;吴君如为他拍了一部电影,并为能参演他的母亲而感动落泪。
刚刚刷新记录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则在残奥会开幕时发布了一条微博:
“大家都叫我苏神,我心目中也有一个苏神,他叫苏桦伟!”
 妈妈的神奇小子
1981年,一个男婴在香港佛教医院呱呱坠地。
但刚出生他就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孩子被诊断为溶血性黄疸,救他的唯一办法就只有换血。
医生还告诉孩子母亲,这种病会引发脑痉挛,孩子学会走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个男孩就是苏桦伟。
彼时,苏妈无业,是个全职家庭主妇,苏爸则是个油漆工。
养育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对于一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苏妈却不信命,依然坚持想将孩子抚养长大。
命运无常,更不曾怜悯世人,苏桦伟4岁那年又被查出患有弱听,必须终生佩戴助听器。
一家人挤在香港破旧的公屋里,眼瞅着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可他却连自己走路都做不到。
苏妈只能每天将儿子背在背上,行走在市井人流之中,往返于家庭工厂之间,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拼命打工。
可她毕竟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母亲,没有那么多深明大义的教育理念,更没有报之以歌的圣母之心。
她的内心变得有些敏感,甚至神经质,她的精神开始崩溃了。
小卖部老板看出孩子有残疾,想要请他喝可乐,苏妈非但没有感谢,反而带着些许愤怒质问他:“为什么你要请他喝?你怎么不请那些正常的小孩喝?”
她把儿子放在工厂的传送带上,并对他说:“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就一起去死!”
被卷进机器的前一刻,儿子都没能站起来,这让苏妈感到深深的绝望,她关了机器,嚎啕大哭。
大家都在痛骂她的绝情,狠心,恶毒,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只有如此儿子才能拥有未来的可能。
上帝或许真的不是万能的,因此他才创造了母亲来引发奇迹。
传送带停下了,儿子却扶着栏杆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
懵懂的他并不畏惧死亡,却不想看到母亲伤心痛哭的泪水。
中国“阿甘”的追梦之路
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长大一些的苏桦伟给邻居家送写有财神的招财红纸,补贴家用。
一次遇到收保护费的小流氓,苏桦伟为了刚赚的钱不被抢走,他跑得出奇地快,这一幕也恰好被苏妈看到。
苏妈带着他来到香港残障人士田径队,却因为不满14岁被劝明年再来。
命运再一次开起了玩笑,苏桦伟在经过田径场时,跟着正在受训的运动员一起跑,甚至后来居上。
这一幕被教练潘健侣看了个满眼,继2年前巴塞罗那残奥会上中国香港队错失男子4×100米接力的金牌,又经历了队员退役,他正在物色一位有力的新人。
苏桦伟就这样被破格录取了,他对教练说:“我喜欢跑步时的速度感,以及风吹过脸颊的感觉。”
可喜欢跑步和训练跑步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刚进田径队的时候,他能够从巴士站走入田径队的场馆,就已经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但这显然远远不够。
对于脑痉挛患者来说,平衡能力极差,而弱听同样成为他最大的障碍。
每次起跑枪声一响,其他队友都遥遥领先了,唯独他还愣在原地,片刻犹豫便成为难以追上的距离。
苏桦伟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退出,可每当此时苏妈便一遍又一遍的对儿子说:
“你姓苏,不是输!”
“用力哭,不如用力跑!”
“看着妈妈,set,go!”
……
这是儿子唯一的指望,为了逼他坚持下去,自己付出再多也无所谓。
她扶着儿子踩鸡蛋来训练平衡力;儿子跑到大脚趾指甲盖脱落,她一遍遍帮他上药消毒。
就这样苏妈每天陪着儿子跑楼梯、拉伸筋骨、练习起跑姿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而苏桦伟就算练到膝盖青肿、浑身是伤也再没说出过放弃的话语。
是母亲坚强的身影,长久的陪伴和信任,在他心中种下了不灭的信念,那也是母亲想要传达给他的——
光芒再微弱,也能照亮前方;路途再坎坷,也能通向未来。
一举成名少人知
每个运动员都想为国争光,苏桦伟也不例外,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出头之日竟来得那么快。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15岁的苏桦伟参加人生中第一次残奥会,和队友一起赢得了男子4x100米接力比赛的金牌。
2000年澳洲悉尼伤残运动会上,苏桦伟个人斩获100米金牌、200米金牌、400米金牌、4×100米金牌,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也正是这一年,中国残奥会形象大使的刘德华看到了苏桦伟的表现,从此开启了他们20年的情谊。
“一开始他真的是最慢的一个,到后面200米,却逐渐超过别人,拿到了冠军。”
从生来就脑痉挛,无法正常行走的残障儿童,蜕变成四次征战残奥会,取得6金3银3铜,打破世界纪录的明星运动员。
苏桦伟的一生,几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完美写照。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由于残奥会受到的关注远不如奥运会,因此能接到的赞助少得可怜。
哪怕成绩斐然,苏桦伟的生活依然一贫如洗,他每个月的津贴只有3000港元。
他需要训练、需要参加残奥会,可每一项对他和家庭而言都是很大的负担,2002年苏爸工伤退休,家里的经济来源又少了一份。
苏妈为了让儿子安心备赛,一个人打起了4份工,几乎没有喘气的间隙。
可苏桦伟于心不忍,他不想让母亲太过劳累,便打算退出训练,去送快递,这样一个月能有7000港元的收入。
因为这件事,母子俩人僵持不下,苏母甚至放出狠话:
“你只有跑步,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刘德华又找到了他,还邀请他来自己的公司做文员,负责将图片上传到电脑上。
“一周上3天班,但不要耽误训练,有训练的话你直接走就行。”
比赛得奖了,刘德华还会单独给他发奖金,这些救济终于让苏桦伟一家有了些许的生活保障,而命运也在这一刻开始向好的一面缓缓转动。
苏桦伟不停地夺取一块又一块残奥会金牌,他还因此有了一系列称号:香港杰出运动员、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香港站火炬手。
他的故事被一次又一次拍成了电影,鼓舞振奋着每一个人,甚至流传在香港的街头巷尾:
“我叫阿贞,26岁那年,我生了个儿子,他有痉挛,我以为,他以后都要走得比别人慢,可是最后,他跑得比别人快。这就是我的儿子:苏桦伟。”
他输在了起跑线上,却赢在了终点。
但若没有苏妈的“不信命”,他也不可能造就这传奇的一生。
神奇小子的背后是有一位神奇的妈妈,为人父母不认命,才是孩子最好的命!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自己最近重温了电影《阿甘正传》,她说:
阿甘从小就是一个智力和身体都有缺陷的孩子,童年时期小伙伴们都嘲笑他,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但阿甘的妈妈却从未放弃他,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妈妈告诉他:“你要知道,你和身边的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你要相信你自己。”
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挫败,妈妈始终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
在妈妈无条件的爱中,阿甘从一个智商只有75分,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的孩子,到成为橄榄球健将、越战英雄。
他达到了许多身心健全的人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只要用心呵护,总有一天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