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大师也摆脱不了画“照片”
大师也摆脱不了画“照片”
【背景】 19世纪中叶照相机发明以来,给绘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一方面画可以根据照片再根据学院派的写实技巧,让绘画变得更容易还原真实。另一方面,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思考绘画语言的独特性(以期和照片拉开距离形成独特审美价值),掀起了一场:“为艺术而艺术”的运动,印象派,表现派,甚至现代派都由此应运而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古典学院派”还是其他流派,都没有摆脱“画照片的命运”,甚至积极的加入其中。写生固然重要,能更好的参考照片结合自己的绘画语言也是王道。
19世纪画家布格罗在参考照片绘画
早期雅各.大卫工作室学生练习写生
下面一起欣赏:古典派印象派表现派现代派大师们所画的照片
【鲁评】我们不得不佩服,黑白照片,大师们都可以将其自由转化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完成艺术创作。实际上19世纪后,画家参考照片完成创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些画家根据写生稿的色彩,根据相机的细节参考,完成创作。
瑞典画家佐恩借助写生色彩,结合照片完成画作
徐悲鸿恩师达仰通过写生色彩结合照片辅助完成画作
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彩色相机,数码相机的科技进步,甚至手机功能的强大,都秒杀当年大师们所参考的黑白相机。但绘画水平却的的确确走下坡路,原因有很多,抛开社会大环境因素,绘画边缘化不提,其实技术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的,绘画者写生能力(写生能力实际上是绘画语言的展现)的缺失。
其实照片是把双刃剑,写生经验丰富绘画能力强的人,不会被照片“迷惑”,照片在他手中成为好的工具。反之,基础薄弱者则彻底沦为照片的“奴隶”,审美上彻底陷入低俗,绘画语言难以生成。100多年前,画家们以写生为主,照片为辅。而今天倒了过来,多少学子慨叹自从离开学校就没有在写生过,而又有多少考前的学生,很少写生,直接联系画照片背套路......考试看似提高,艺术水平实则扼杀在摇篮中。冷军老师曾言:我希望是参考照片,而不是彻底画照片。诚如斯言,我们也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基础教育不再没头没脑的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