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经 法藏 P.2516 尚书卷第五

敦煌写经

法藏 P2516

尚书卷第五(尾题)

尺寸:31×498厘米

题记:野棘知人意,因何不早回,既能牵俛得,待后泄将来。薛石二书记。

说明:存盘庚中第十至微子第十七,共七篇。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证实其中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尚”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尚书”一词的本义是指中国上古皇家档案文件的汇编。“尚”意为“(把卷着的、包着的、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书”即文字、文字记录、文档;“尚书”即“解密的皇家文档”、“(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

《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中华心法,其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伪《古文尚书》25篇 。

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 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李学勤先生一再强调:“史料不是只用真假来判断,而是有可行性高低的问题。”因为研究先发现的大量简帛书籍,与现存古书相对比,不难看到,在古书的产生和传流过程中,有以下多种情形值得注意:

1、佚失无存。2、名亡实存。3、为今本一部。4、后人增广。5、后人修改。6、经过重编。7、合编成卷。8、篇章单行。9、异本并存。10、改换文字。

“总的说来,除了少数经籍早已被立于学官,或有官本之外,古籍一般都要经过较大的改动变化,才能定型。”

在清华大学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出现了失传两千多年的《尚书》真正原貌。

“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康诰》等,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见的佚篇。《傅说之命》与今本《说命》不是一回事。《书序》告诉我们《说命》是三篇。当代清华简的《傅说之命》真是三篇。李先生订正说:“说简中有《康诰》,后来证明是误认。”

(0)

相关推荐

  • 伏生与《尚书》

    编者按 4月20日,第二届"中国伏生诗会"将在邹平市韩店镇禾和湿地公园举办."伏生是邹平人",这让滨州广大市民倍感自豪,同时增强了挖掘传承伏生精神和弘扬传统民族 ...

  • 《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节目<尚书>播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创作团队之所以选择<尚书>作为节目的"开篇" ...

  • 孔子到伏生间隔多少年?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离世,伏生大约是战国末年(约公元前268年)降生,孔子到伏生大约间隔了210多年.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 ...

  • 李昭:略说《尚书》的继承与流传

    今天我们所说的"文献"一词,通常指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典籍资料.但在过去,"文献"一词既包括典籍,也包括熟知文化掌故.与典籍传承密切相关的贤人.如南宋朱熹在 ...

  • 敦煌写经 法藏 P.3771 瑜伽论之注解/珠英学士集残卷

    敦煌写经 法藏 P.3771 瑜伽论之注解 背面:珠英学士集残卷 尺寸:30×372厘米 按: (1)春悲行一首(五言). 渝州逢故人一首(五言). 感春一首(下缺) (2)重抄以上诗三首. 另有奉天 ...

  • 敦煌写经 法藏 P.2109佛说斋经 吴三藏支谦译

    敦煌写经 法藏 P.2109 佛说斋经 吴三藏支谦译(首题) 尺寸:26×222厘米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着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 ...

  • 敦煌写经 法藏 P.2107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尾题)

    敦煌写经 法藏 P.2107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二(尾题) 尺寸:29×510厘米 思益梵天所问经 (梵Vis/es!acintabrahma-pa-ripr!ccha^,藏Tshan%s-pa kh ...

  • 敦煌写经 法藏 P.2141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 建康沙门昙旷撰

    敦煌写经 法藏 P.2141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 建康沙门昙旷撰(首题) 尺寸:26×1360厘米 说明:前有澄漪序. <大乘起信论略述>,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二卷.敦煌遗书藏本.正文标题 ...

  • 敦煌写经 法藏 P.6009金光明经赞叹品第四

    敦煌写经 法藏 P.6009 金光明经赞叹品第四 尺寸:25×52厘米 说明:残存廿八行. <金光明经>全名为<金光明最胜王经>,梵名 Suvar?aprabhāsottama ...

  • 敦煌写经 法藏 P.2182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敦煌写经 法藏 P.2182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尺寸:28×1238厘米 御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宣演 佛典注疏 唐道氤集 三卷(或六卷)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 玄宗御注<金刚经> ...

  • 敦煌写经 法藏 P.2325 法句经疏 、金刚五礼廿余行

    敦煌写经 法藏 P.2325 a法句经疏 b金刚五礼廿余行 尺寸:28×848厘米 法句经 ( 梵文 Dhammapada ) 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 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 ...

  • 敦煌写经 法藏 P.5571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敦煌写经 法藏 P.5571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尾题) 尺寸:30×152厘米 说明:存卷尾七十八行 背面:藏文六行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简称<法华经 ...

  • 敦煌写经 法藏P.2179诚实论卷第八

    敦煌写经 法藏 P.2179 诚实论卷第八(尾题) 尺寸:30×660厘米 题记: 延昌三年(514)岁次甲午六月十四日敦煌镇经生帅令狐崇哲于法海寺写此论成讫竟,用纸廿六张,校经道人(下钤墨印) 古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