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的论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太极拳的全部功夫不外乎“无极”和“太极”两项。“无极”是静功,专做静止的功夫;“太极”是行功,专做运动功夫。拳经上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句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无极”在太极拳中地位和作用。
前辈太极拳家都十分重视“无极”,并把“无极”当作一项重要的内功来练。他们无不强调必须先有一个“无极”的静功,才能产生一个太极的行功。但是,在古今有关太极拳的著作中,尚未见到过对“无极”的较为详尽、精辟的论述。按照道家的说法,“无极”就是天地未分、混沌一体。这是以自然景象来比喻人体的状态,它的意思是指人在静止之中,尚未接触外物,亦未发生运动。怎样从这里去练“无极”的功夫,又怎样才算达到“无极”的境地呢?
无极的基本要求是全身松静,在虚灵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轻闭,齿轻合,舌抵上颚,进行腹式呼吸。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隔膜下降,压挤腹部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也自然收缩(术语称作“提肛”或“吊裆”),随即缓缓从鼻孔呼气。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着呼吸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呼吸时肛门就随着一松一紧(松时较长,紧时较短),有助于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灯病症。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作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注:好像是顺腹式呼吸)
要做到全身松静,首先必须使整个直立的人体从头顶到足跟的每块骨骼都各安其位,节节松弛。特别是脊柱,它作为躯干的中轴,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参与构成胸廓、腹腔和骨盆的后壁,为支持躯干的直立和承上接下,作用至关要紧。作预备式(无极式)既不可将它用绷直,造成挺胸、塌腰并迫使臀部后凸(即露胯)。也不能像在懈怠时那样毫无控制地任其下塌弯曲,造成弯腰驼背并迫使头颅后仰(即露喉)。而是要使之完全符合先天自然的生理状态。全身一副骨架要完全适合力学支点的定则稳置着,不必依靠肌肉的紧张来支持。全身的皮、肉、韧带都要尽量放松,犹如一件衣服搭在一个安定的衣架上。全身重量则平均垂落在两个足跟上,足掌及脚趾不要过分着力,只是轻贴地面。如果感觉足掌和脚趾着力,定是身体前俯所致,应加以纠正,以免再次紧张。太极拳有一条戒律叫做“三部露”,一不露根(足跟)、二不露胯(臀部)、三不露喉。“虚灵顶劲”和“腹实胸虚”的状态,会使人感到头顶处有一股劲往上走,小腹处有一股劲向下沉,中间一缕气深长,柔和地呼吸着,顺通自然。但注意千万不能以为躯干真的被拉长了或应当拉长。如有这个误会,在作无极式时容易出现故意使劲把头向上顶,腹部则用力下压的情况,那就反而会弄得周身紧张。(注:应该足跟和足掌平均着力,脚趾不着力)
不露胯,是做到全身松静所不能忽视的又一个重要姿势,它是针对一般人在立正或运动时容易出现臀部向后凸出的情况提出来的。其具体做法是将臀部松弛,让它自然下垂。有人称之为“垂臀”或“收胯”。我们知道,在臀部向后凸出的情况下,为了支持人体的直立,就需要胯部及腰部的肌肉作一定的牵引,从而造成腰、胯一定程度的紧张和僵硬。同时,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胸部必然要相应地向前挺出,这又造成了胸、腹部的紧张,破坏了“腹实胸虚”的态势。当我们把臀部向下松垂之后,尾闾便得到中正,“含胸拔背”之姿势亦随之可得。脊柱各部的曲直程度也与人体自然直立状态协调一致,全身重量就能自然而然地沿两腿落到两足跟上,躯干的整副骨架便像搭好的积木一样稳定,无需肌肉韧带的着意支持。于是全身的肌肉、韧带和关节都得到了松弛。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在站立时才会感到稳定、轻松和舒服,即使长久地站立下去,也不会产生不适之感。从拳术角度来说,预备式是为了将来的运动作准备的,其目的不是静养,而是要运动。除了要有运动的精神准备以外,还必须有进入运动的身体态势。唯一的方法要求轻度紧张的部位是两个手腕,双掌翘起,两臂才有可能产生向外掤出之意。因此,用这个轻微的不影响整体松静的紧张来进行运动,是可能的,也是正确的运动方法。(本段要点:臀部向下松垂之后,尾闾便得到中正,“含胸拔背”之姿势亦随之可得)
全体松弛是“无极”的肉体的姿态,“无极”的灵魂则是“精神内敛”。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特别强调意识的领导作用。无极式,首先要神志宁静,要把一切思虑抛开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进入无我无他的境界。集中精神检查自身各处的姿态是否正确,是否松弛自然。从头到喉、肩、手、胸、腹、腿脚等依次察觉下去,再由脚到腰、背、项、头依次检查回来。如此周而复始地巡回视察发觉何处姿势不对便立即纠正,如有无意识的紧张出现,则有意识地松弛。务使达到稳定松弛,并使之养成习惯。心无二用,就能集中精神对内,从而进入神志宁静的境界。悠闲自得,道家把这种视察称为“观自在”。同时,由于“精神内敛”,使人丢开了一切情欲的牵念。故又称“不为七情六欲之所侵”。道家是通过静坐的形式,来追求这种无忧无虑的闲逸心境,借以修养性情,休息肉体的。这与我们练太极拳的无极式基本无异。(所谓无极式就是神志宁静,即把一切杂念思虑抛开,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进入无我无他的境界,只考虑自身各处的姿态是否正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