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口遇见广东 | 龙钢

文/ 龙钢

早年,许多北上的广东籍人士到上海,将落脚点安置在四川北路沿线的武昌路、天潼路、吴淞路、塘沽路,渐渐使得这一带的广东茶楼、广式餐饮日渐增多。在新雅、一定好、皇上皇、利男居、广茂香等广式餐饮店里,每天早晨五点多,便开始人声鼎沸,许多人喝完早茶才去上班。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虹口区范围内北至海宁路、南到四川路桥、东至吴淞路、西到河南路这一带的居民,七成以上都是广东籍人。路过这里,听到的全是粤语,还以为来到了广州的社区。

我小时候居住在吴淞路附近,受到邻居的影响,从小特别喜欢吃广东菜和广东点心。芥蓝菜、生菜是广东人特别爱吃的蔬菜,但这两种菜当年菜市场上很少有卖,要想买得到江西北菜场(人称“铁马路菜场”)去碰运道。因为那时候,上海不种芥蓝菜、生菜,都是从广东产地直接火车运来,而铁马路菜场离上海火车站近,周边又居住着许多广东籍人士,芥蓝菜、生菜销量相当好。所以,一有芥蓝菜、生菜供应,周边邻居都会通风报信,大家争相购买,只要看见排长队的地方,准是有芥蓝菜、生菜在供应。

广东人还很喜欢煲粥,最有名的是鱼生粥、猪肝粥、海鲜粥、皮蛋粥、肚丝粥等。当时,四川北路、武昌路口开有许多粥铺(店)。我最爱吃的就是鱼生粥。一只小砂锅,滚烫的粥里,放上几片新鲜的鱼片,再放上各种佐料和食材,几粒葱花、一片生菜,味道十分鲜美。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带除了粥铺(店)外,早上和傍晚还出现了推着小车的粥摊。居住在附近的老广东人都会来此喝上一碗粥,啃上刚从广茂香买来的鸭翅膀。

四川北路、武昌路附近的北仁智、南仁智是两条典型的广东人集聚的弄堂。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想方设法用仅有的肉票做出各种广式香肠和腊肉,挂在弄堂里的拉线上。如果过年去南、北仁智,招待你的一定是广东的腊肉饭和香肠饭,以及自制的肠粉。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则会到马路对面的新亚餐馆叫上几个菜,回家招待客人。

在北仁智、南仁智里经常可以看到挑着担(一头放上木柴炉,一头放着餐饮具)售卖云吞面的小贩。云吞面都是小贩现场做的,汤料一般是事先熬制的骨头汤。居民听到小贩叫卖,便走出石库门,来上一碗。住在楼上的居民,则用绳子拴上竹篮放下去,小贩烧好后,再用竹篮吊上去。

几十年过去了,原先四川北路、武昌路、海宁路、塘沽路附近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粥铺(店)、沿街叫卖的云吞面、广东特色商店都已经难觅踪影了。现在,在上海,想吃正宗的粤菜和粤式点心,可以随时去大型商业场所或粤菜饭店,却再也没有当年的市井烟火味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