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世遗 | 蔡襄和荔枝谱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天推出第九篇,敬请持续关注。

《蔡襄和荔枝谱》

作者:余干

荔枝之有谱自蔡襄始。

蔡襄,公元1012年出生于福建仙游县枫亭驿。少年随父迁居莆田城厢区棠坡村蔡垞。天圣八年(1030年),18岁的蔡襄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次年,登进士第十名。蔡襄自幼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有很深的书法造诣,其楷书端重,行书温媚。《宋史蔡襄传》称:“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家”。蔡襄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在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最推崇蔡襄书艺的莫如苏东坡和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写道:“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欧阳修则以“独步当世”来评价蔡襄的书法成就。

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皇帝任命了一批正直的官员为谏官。32 岁的蔡襄受到重用,以集贤校理知谏院,与余靖、尹洙、欧阳修并称“四谏”,积极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让蔡襄主持谏院衙署,应该说仁宗皇帝是做了充分思想准备的。果然,蔡襄甫上任就上疏说:“朝廷增用谏臣”,“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一开始就教训起皇帝来。还好,仁宗皇帝不以为然。而那些当朝权贵则一个个心怀畏惧,多有收敛。不久,庆历新政失败,蔡襄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

庆历五年(1045年),蔡襄出知福州。在这关山重隔、远离政治中心的父母之乡,他决心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从而实现自己施政为民的抱负。他兴学堂、修桥梁、破陋俗、课农桑,赢得百姓一片赞颂声。不久,朝廷又改任他为福建转运使。转运使直属中央,不仅掌管一省财赋,而且还担任监察各州官吏,反映民生疾苦要务,这使得他有机会考察更多的地理民情,施展自己多方面的知识才干。

这期间,他频频上奏,比如奏请修复莆田五口水塘,灌溉农田千余顷;又奏请免征漳、泉、兴化等地五代时划定的丁口税一半,减轻百姓负担。他还下令自福州城外大义渡至漳州的700里驿道旁种松。百姓为之赋诗歌颂:“道边松,大义渡至漳东,问谁植之我蔡公。岁久广荫如云浓……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长清风。”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这是苏东坡咏建州北苑贡茶的句子。前丁指的是丁谓,后蔡即是蔡襄,为前后任的福建转运使。福建建州的北苑茶,又名“晚甘侯”,是当时有名的贡茶。蔡襄任转运使后,十分重视北苑茶的发展。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使得北苑贡茶达到“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誉满京华。蔡襄的精心督办,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也促进了福建地方经济的发展。

他曾多次来往于福州和泉州间,深感洛阳江万安渡之不便,并亲眼看见台风袭来时渡船倾覆的惨状。于是,蔡襄开始了他宦海生涯中的一大壮举:筹资修筑洛阳桥。经过排除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一座长360丈、宽1.5丈的洛阳桥。从此,“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这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更被称为“福建桥梁的状元”。它的建成,对福建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荔枝谱》和《茶录》都是蔡襄在福建任地方官时的重要考察著作,既有对当地特色产品的深入调查,对其优质品种的重点介绍,又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加之文辞优美,情趣盎然,流传广泛,深具科学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荔枝谱》共7篇,写于嘉祐四年(1059年)八月。《荔枝谱》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在《荔枝谱》的开篇中,蔡襄先介绍了荔枝的分布和由来。荔枝在中国的产地只在闽、粤和巴蜀,因为南粤王赵佗将荔枝作为当地的土特产(方物)才流通到全国。而福建也只有四个州郡出产荔枝。其中福州最多,而兴化军(今莆田)最为奇特。接着蔡襄说到写作《荔枝谱》的动因:荔枝虽然在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但却寂寥得从来没有文字记录它。而他家在莆田,紧邻福州和泉州两地,十年间多次在两城间往返,每当得到好果子,就让人画下来,搜集多了,就想写这样一本书,并以此为倡始。在这本《荔枝谱》中他不仅详实地记录了荔枝的优异品种和分布情况,还介绍了荔枝的种植护养、加工制作、买卖方式、经销线路以及果农的生存状况。书中,他特别指出:“(荔枝)福州种植最多,延施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可知当时洪塘一带,是福州荔枝的主产地。他甚至以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榕城荔熟图景:“城中越山(即今屏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晚日照耀,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

又是一年7月,读着蔡襄的《荔枝谱》,眼前顿时幻化出儿时常见的一幅夏日图景:房舍旁是星罗棋布的一方方池塘,覆盖着如绿云一般的荔枝树荫,午后骤雨乍歇,拂去一天燠热,蝉在树枝上高声吟唱,微风阵阵,一颗颗火焰般鲜红的荔枝正从浓密的翠叶间探头探脑。于是,一个原本热辣辣的夏天因为荔枝而色彩飞扬、甜香醉人。

附:

荔枝谱(节录)

蔡襄

第一

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赵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无纪,将尤异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遇乎人也。予家莆阳,再临泉、福二郡,十年往返,道由乡国,每得其尤者,命工写生,萃集既多,因而题目,以为倡始。

第三

福州种植最多,延施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城中越山(即今屏山),当州署之北,郁为林麓。暑雨初霁,晚日照耀,绛囊翠叶,鲜明蔽映,数里之间,焜如星火,非名画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观览之胜,无与为比。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里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路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矣,以其断林鬻之也。品目至众,唯“江家绿”为州之第一。

第五

初种畏寒,方五七年,深冬覆之,以护霜霰。福州之西三舍曰水口,地少加寒,已不可植……

第六

福州旧贡红盐、蜜煎两种。庆历初,太官问岁进之状,知州事沈邈以道远不可致,减红盐而增白晒者,兼令漳、泉二郡亦均贡焉。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浆,然后蜜煎之。予前知福州,用晒及半干者为煎。色黄白,而味可爱。其费荔枝,减常岁十之六七……

发送“招聘”

获取最新招聘信息

(0)

相关推荐

  • 喜迎世遗大会 福建六大文艺院团倾情打造歌曲《福州人有福气》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州举行.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迎接此次盛会,在福建省文旅厅的指导下,福 ...

  • 《西游记》作者是徐兴公

    明末福建福州人徐兴公(1570-1642)写作了<金瓶梅>.<石头记>(红楼梦)."三言".<情史>,还有可能写了 <西游记>.&l ...

  • 蔡襄《荔枝谱》宋拓附释文

    蔡襄<荔枝谱>宋拓本,楷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荔枝农学专著,约成书于公元1059年,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一起来欣赏蔡襄端正的楷书. [释文] 荔枝谱第一.荔枝之于天 ...

  • 宋代的福建《荔枝譜》 – 坎坎胡

    王亭之喜啖荔枝,認為是果中之王.近年移家海外,遇着「大年」,亦可一啖糯米糍,若「小年」則久奉焉.荔枝隔年豐收,隔年歉收,豐收稱為大年,歉收稱為小年. 關於荔枝,有兩本很著名的文獻,一為宋人蔡襄的< ...

  • 蔡襄|虹县帖

    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 ...

  • 《石头记》的故事是发生在哪里?

    <石头记>的故事是发生在哪里?从语音.气候.物产.地点等多个方面考察. <石头记>作者不是北京人 <红楼梦稿>的修改前的原文证明,<石头记>作者不会北京 ...

  • 茗茶小趣史:道教神仙武夷君,竟这般拯救了茶圣的《武夷山记》!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福建的简称"闽",来源于历史上曾居住在福建的闽族.关于闽族最早的文献记载,来自<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 ...

  • 遇见世遗 | 八面飘香福州茶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感受千年古镇风情

    千年古镇,魅力嵩口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点的嵩口镇,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她位于永泰县西南部,镇区内保留有成片的明清民居建筑,多达一百二十座.古镇内处处布满了木雕.石雕 ...

  • 遇见世遗 | 撼山截水——东张水库建设始末

    来源:<闽都文化>精选本"纪事卷" 作者:何高光 东张水库附近有个大村落,一大片油菜田适逢花开季节,远远望去,鹅黄遍地.盛夏季节,午后的阳光热辣,少有村民外出,水库周边 ...

  • 遇见世遗 | 郑申钟寿山石雕刻作品:以神传情,形神兼备

    圆雕是在雕件上进行立体化创作的一种雕刻技法,圆雕作品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角度和侧面的美感,立体性较强.在人物雕刻过程中,运用圆雕技法能够将人物的形神与气韵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雕刻师要在雕件的前.后. ...

  • 遇见世遗 | 赋诗横槊古檀州——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赋诗横槊古檀州 --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作者:练建安 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数十艘木船乘涨潮之际冲向滩涂,跃出一群长刀闪闪的凶徒. 这就是传说中的倭寇,杀人如麻,寸草不留. 滩涂外附近村 ...

  • 遇见世遗 | 立树行事,落花写心

    作者:陈 三 农历二月十九,我走在三坊七巷陈承裘的故居里时,突然想起是日是"观音诞".三月廿九,裴仙爷生日,还有六.九月的观音得道日或什么记不清名目的节日,是大人的节日也是小孩子的 ...

  • 遇见世遗 |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 | 出水青花——“碗礁一号”沉船打捞记

    作者:张振玉 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一艘满载景德镇民窑瓷器精品的货船,航行到福州平潭水域五洲群礁时,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海底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一起,默默地倾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