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平定河北始末(十六):武德后期的河北
武德六年(623),唐朝平定了刘黑闼的第二次起兵,并成功的安抚了河北。不少人认为,李建成通过平定刘黑闼第二次起兵,把自己的势力延伸到河北地区,河北在武德后期成了李建成的基本盘,事实果真如此吗?
最初王珪和魏征劝说李建成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提出此行的目的是“深自封植,因结山东英俊”(《旧唐书》李建成传),即培植自己的势力,并结交山东(河北)人才。那么,李建成的目的达到了吗?下面我就进行具体分析。
一、武德后期河北地区李世民与李建成双方力量对比
武德后期,李世民和李建成集团在河北地区的力量对比如何呢?我结合当时河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做个分析。
唐朝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管理体系,但是,由于州的数量太多,为便于管理,同时为加强部分地区抵抗外敌的力量,唐朝在州以上设置都督府(武德七年前为“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府”),每个都督府同时对多个州进行管理。
在分析力量对比时,如能从州县官员情况入手进行分析,自然最为可靠,但是由于史料的缺失,州县官员资料很不完整,无法得出结论,因此,我在此尝试通过查找都督府官员资料作出判断。
在武德末期,唐朝在河北地区共设置有7个都督府,分别是幽州大都督府、定州都督府、冀州都督府、魏州都督府、营州都督府、相州都督府、德州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根据贞观初年设置的河北道的范围,还算上了怀州都督府,但实际上,怀州是李世民直接率军攻取的王世充的地盘,归陕东道大行台直辖,因此,这里不再考虑怀州都督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武德末期这7个都督府的长官、即各位州都督们都是些什么人。
(一)幽州大都督
武德末年,担任幽州大都督的是庐江王李瑗,“(武德)九年(626),累迁幽州大都督”(《旧唐书》宗室传)。此人是李建成的党羽,“时隐太子建成将有异图,外结于瑗” (《旧唐书》宗室传)。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唐朝武德六年(623)在幽州设置大总管府(武德七年改称大都督府),管辖河北大部分州,“(武德)六年,改总管为大总管,管三十九州。(武德)七年,改为大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
很多人之所以得出武德后期河北是李建成基本盘的结论,主要就是因为李瑗担任幽州大都督。乍一看确实如此,王君廓后来诓骗李瑗起兵谋反的时候就说,“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旧唐书》宗室传,《新唐书》作“拥兵十万”)。
李建成剧照
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李瑗拥兵数万,指的是幽州大都督府管辖的河北地区的唐军,名义上拥兵数万,实际上李瑗调的动吗?李瑗的另一个部下、兵曹参军王利涉就指出,“王今无诏擅发兵,则反矣。当须权结众心。若诸刺史召之不至,将何以全?”(《旧唐书》宗室传)
因此,李瑗能否调动军队,能调动多少军队,还需要看看河北各州都督、州刺史的态度。
实际上,先不用说各位州都督、州刺史,李瑗就连幽州本地的兵力都无法顺利调动。当年唐朝安排他镇守幽州的时候,考虑到他能力有限,专门给他配备了一位猛将、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来协助他。而王君廓在武德年间曾多次跟随李世民作战,与李世民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在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之变后,李瑗铤而走险,起兵谋反,王君廓率领麾下兵马直接进入幽州,仓促之间,李瑗只带领几百名亲随迎战,结果在王君廓一番劝说下,这几百人也很快四散逃跑,扔下李瑗一个人,被王君廓缢杀:
君廓领其麾下登城西面,瑗未之觉。君廓自领千余人先往狱中出(崔)敦礼(朝廷敕使),瑗始知之,遽率数百人披甲,才出至门外,与君廓相遇。君廓谓其众曰:“李瑗作逆误人,何忽从之,自取涂炭?”众皆倒戈,一时溃走。瑗块然独存,谓君廓曰:“小人卖我以自媚,汝行当自及矣。”君廓擒瑗,缢杀之。(《旧唐书》宗室传)
综合判断,武德末期的幽州大都督李瑗是李建成的党羽,但是他对幽州当地兵马的掌控能力比较弱,而且,协助其镇守幽州的王君廓与李世民关系比较密切。
(二)定州都督
武德后期的定州都督是双士洛,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他。根据《双士洛墓志》记载,双士洛的任职情况为:
右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府右二护军,又进封武都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又任相州总管六州诸军事,又任定州都督八州诸军事,又封吕国公,食邑三千户,杭州刺史,又授原州都督七州诸军事(贞观十三年去世于原州都督任上)。
结合我之前的文章引用的有关双士洛的史料来看,双士洛在武德五年(622)前曾担任秦王府右二护军;武德五年(622)讨平刘黑闼第一次起兵后担任定州总管;武德六年(623)定州总管府升格为大总管府,双士洛被调离,担任相州总管;武德七年(624)后,随着定州大总管府被撤销,调整为普通的都督府,双士洛再次回到定州,担任定州都督;贞观年间,双士洛调任杭州刺史(都督调任刺史一事,频繁出现在贞观前期,因为贞观前期大量撤并都督府和州县,定州都督府于贞观五年撤销,我判断,双士洛调任杭州刺史大约在此前后),后调任原州都督。
综合判断,武德末期的定州都督双士洛原是秦王府将领,是李世民的人。
(三)冀州都督
武德后期的冀州都督是丘师利。
根据《丘师利墓志》记载:
今上(李世民)地居当璧,树德在田,广引群英,旁招儁乂,以公为左二护军。……除公使持节、都督冀深贝宗四州诸军事、冀州都督。……主上(李世民)宾于四门,龙飞九五,加公散骑常侍,改都督为刺史,增封三百户,并前一千三百户。
可见,丘师利武德年间曾担任秦王府左二护军,平定河北之后,大约在武德七年(624)总管府改都督府后,丘师利担任冀州都督,一直到李世民即位之后,贞观元年(627)撤销冀州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丘师利改任冀州刺史。
据此判断,武德末期的冀州都督丘师利原是秦王府将领,是李世民的人。
(四)魏州都督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武德后期的魏州都督应该是田留安。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田留安,他是武德二年(619)从王世充那里归顺唐朝,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担任秦王府右四统军;武德五年(622)讨平刘黑闼第一次起兵之后,田留安出任魏州总管。此后,史书再无田留安武德年间的任职经历,也未记载武德后期其他人曾担任过魏州总管(都督),史书对于田留安贞观年间的经历是有记载的:
田留安,贞观中历徐洪二州都督,皆以宽简为吏民所安。(《册府元龟》卷680)
另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魏州都督府于贞观元年(627)撤销。
综合目前掌握的史料,我认为,田留安在武德后期应该是一直在魏州任职,担任魏州总管(都督),贞观元年(627)魏州都督府撤销后,田留安先后担任徐州都督和洪州都督。
据此判断,武德末期的魏州都督田留安原是秦王府将领,是李世民的人。
(五)营州都督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不确定武德后期担任营州都督的人是谁,但当时的都督府长史,应该是程名振。
据《旧唐书》程务挺传记载,“及黑闼平,……(程)名振以功拜营州都督府长史”。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程名振在武德后期的立场并不明确,无从判断。
(六)相州都督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不确定武德后期担任相州都督的人是谁。《旧唐书》张道源传记载说,张道源曾担任相州都督,武德七年(624)去世了,“后历相州都督,武德七年卒官”,但《新唐书》有不同说法,认为张道源“拜绵州刺史,卒”,未知孰是。
武德七年(624)至武德九年(626),谁担任过相州都督,史书没有明确记载。
只能做个大致猜测,相州一带,隋末唐初是瓦岗系活动的区域,而瓦岗系将领,大多与李世民关系比较好,此外,在武德六年(623),秦王府出身的双士洛曾在短期内担任过相州总管,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武德后期相州都督府可能偏向于李世民这边。但要作出准确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的史料支持。
(七)德州都督
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不确定武德后期担任德州都督的人是谁,无从判断。
综上,武德末期河北7个都督府中,3个属于李世民势力范围(定州都督府、冀州都督府、魏州都督府),1个可能倾向于李世民(相州都督府),1个双方正在争夺(幽州大都督府),2个立场不明(德州都督府、营州都督府)。据此,武德末期的河北,根本不是李建成的基本盘,李世民在河北的势力很大,反倒是李建成,把河北经营的比较鸡肋,虽然河北的最高长官、幽州大都督李瑗是李建成的党羽,但是,由于李瑗无法切实掌控下属各都督府,甚至无法切实掌控幽州本地兵马,因此,李建成在河北的经营,犹如空中楼阁,根基不稳。
李世民
我们对照地图可以看的更清楚一些。
定州、冀州、魏州三都督府,自北向南连成一片,同时隔断了相州都督府与河北其它地区的联系。一旦开打,这一片区域可以以河南地区的陕东道大行台为后盾,随时获得支持。而幽州大都督府,其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相应被切断了,孤悬北方。至于2个立场不明的都督府,营州位于东北边境,德州地处渤海之滨,均无法对李世民集团的势力范围构成有效威胁。
河北形势图
二、武德后期河北地区人心向背
上面分析了武德后期李世民与李建成双方在河北的力量对比,可见,“深自封植”的目标,李建成显然没能实现,那么,“因结山东英俊”的目标实现了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一)招徕人才
武德六年(623)讨平刘黑闼第二次起兵之后,直到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在河北招徕了哪些人才呢?实在不好意思,没有拿的出手的人物。是河北没有人才吗?显然不是,只是李建成集团没能发现和使用而已。
1、窦建德旧部
我们先来看看窦建德旧部的待遇。武德后期,窦建德旧部的整体待遇是什么呢?蛰伏乡里,苟延残喘。武德九年(626)六月李瑗谋反时,其部下兵曹参军王利涉提到,“山东之地,先从窦建德,酋豪首领,皆是伪官,今并黜之,退居匹庶,此人思乱,若旱苗之望雨”(《旧唐书》宗室传)。可见,武德后期,唐朝虽然转而采取宽大政策对待河北,但是,对于窦建德旧部,仍然采取压制的措施,只是不打不杀了,但并未提拔使用其中的人才。
这里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一是苏定方,冀州人,窦建德和刘黑闼旧部,此人后来成了高宗时期的名将,但在贞观年间发展不是很突出,现在有些人还因此认为李世民在压制苏定方,拜托,那是有些人没看苏定方在武德年间的经历。苏定方武德后期在做什么呢?蛰居乡里,“及黑闼、雅贤死,定方归乡里”(《旧唐书》苏定方传)。而李世民即位后,很快就开始提拔使用苏定方,“贞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口……军还,授左武候中郎将”(《旧唐书》苏定方传)。折冲(当时应称“统军”)和左武候中郎将,都是正四品武官,与武德后期相比,这是不折不扣的重用。
苏定方
二是张玄素,隋末景城县户曹,后曾在窦建德处为官。张玄素在武德后期,担任的是景城(疑为“景州”)都督府录事参军(正七品下或者从七品上),而李世民即位前就知道此人,等到即位后,马上召见,很满意,“擢拜侍御史(从七品上),寻迁给事中(正五品上)”(《旧唐书》张玄素传)。
张玄素剧照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窦建德旧部,李建成并不信任,也并未使用,反倒是李世民,能够慧眼识人,大胆提拔使用。
2、河北其他人才
我们再看看河北其他人才的待遇。武德后期,这帮人也没有获得任用。李世民即位后,在贞观年间才开始大量使用。举例如下:
邓世隆者,相州人也。……贞观初,征授国子主簿。
李延寿者,本陇西著姓,世居相州。贞观中,累补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
李仁实,魏州顿丘人。官至左史。
司马才章者,魏州贵乡人也。……隋末为郡博士,贞观六年,左仆射房玄龄荐之,屡蒙召问,擢授国子助教。
马嘉运者,魏州繁水人也。……贞观初,累除越王东阁祭酒。顷之,罢归,隐居白鹿山。十一年,召拜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
(以上引自《旧唐书》卷73)
可见,武德后期,李建成集团也并未在河北发掘启用相关人才。
(三)人心向背
河北人对于李建成集团是个什么态度呢?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门之变后,河北人对待李建成余党的做法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虽然朝廷已经下令不再追究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但是,地方上仍在自发的群殴这帮人,抓住后请赏,“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资治通鉴》)
在这方面,河北人也是当仁不让,当时,李世民命令魏征到河北宣慰,魏征走到磁州的时候,遇到州县抓住了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师行,要把他们送往京师,“遣谏议大夫魏征宣慰山东,听以便宜从事。征至磁州,遇州县锢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师行诣京师”(《资治通鉴》)。
魏征
可见,河北人对于李建成集团,是很排斥的。从李世民宣慰河北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李世民根本就不担心遇到河北地区的武力反抗,当时河北虽然存在不稳定因素,“河北州县素事隐、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新唐书》魏征传),但是,李世民只是派出了谏议大夫魏征这个文官前往河北,而没有向河北增派军队,河北当地李世民集团的各州都督手里的军队足够用了。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李建成集团在河北得不到当地人支持,那为什么玄武门之变后,其余党还往河北跑呢?
我认为很简单,河北好歹还是李建成经营过的,再不济也是有一批成员散布在河北各州县,多少有个照应,比起其他地方逃过去两眼一抹黑,河北已经算是个不错的选择了。
综上所述,在武德后期,河北根本不能算是李建成的基本盘,李世民集团在这里控制着定州、冀州、魏州等多个都督府,河北当地人也并不支持李建成集团,李建成对河北地区的经营,整体看并不成功。
行文至此,整个唐朝平定河北始末这个系列的文章就彻底完结了,希望能有助于大家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