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流的时光:老街,古屋和故事
林宇敏 茶阳镇共同缔造工作坊工作小组
指导老师:
陈婷婷、郎 嵬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王 劲、刘立欣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谢正峰、陈丽萍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在茶阳,无需太多的探寻和探究,只需以旅人的脚步行走,婉约山水触目可见,独特风情四处洋溢,客家故事娓娓到来。
明·大埔县城复原图(王劲绘)
01.
宾阳桥
宾阳桥最早建于大埔置县后三年,历经多次冲毁重修。清朝翰林饶鸣镐曾题其为“月照星桥”,诗曰:“月照星桥傍古城,一湾流水载歌声。黄梅春涨生潮夜,渔火连江上下行”。
宾阳桥(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02.
茶阳老街
民国期间,茶阳有店铺570多件,街道14条:高坝街、神泉街是商业最旺的大街,其次是桥背街、马头街、福前街、柳树街。这些老街保留至今,骑楼、雕花、“电报局”、“服装厂”的招牌,“为人民服务”的横幅仿佛时光的雕刻。
新马路(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骑楼老街(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绘)
旧建筑(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老服装厂(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旧铺时光(中大地院18城规本科生李晴绘)
03.
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旧址
1927年9月,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进入大埔县边陲,并发起茶阳暴动,一举夺取政权,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并进驻大埔县城茶阳。欢迎南昌起义军大会上,中共前委将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改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诞生了首个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
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网络)
04.
水位线标志
茶阳镇地势低洼,春夏常有大水。这一标志记载了往年茶阳积水最高的位置。在1996年达到了近8米的高度。为躲避灾害,茶阳的民居在二楼、三楼留有逃生门,在屋顶备有逃生船。
逃生门和水位线标志(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茶阳记忆(中大地院18城规李依彬绘)
05.
下码头和“旋庐”
马来西亚华侨何阳生所建,始建于1936年,由邹鲁题词。主体建筑风格以西式为主,在细节之处融入中式装饰风格。曾经是饭店,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是中国人民银行大埔支行。
(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旋庐和下码头(中大地院18城规本科生李依彬绘)
旋庐正门(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06.
上码头和同天饭店(地下党旅店)
邓小平、刘少奇等两百多位中央要员曾在此暂住。不对外营业,只接收地下党。这个饭店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清晰地看到周边各个方向的情况,方便在突发情况中撤离。被认为是整条红色交通线中最安全的地方。
同门饭点(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07.
高福路堤坝
为阻挡河水倒灌,茶阳镇-汀江建有堤坝,后河水改道,居民集资修建成休闲观景场所。在堤坝西面是天印山、狮子山、象山,其中象山和狮山间有全镇唯一一个泄洪口,称为狮象口,而东面可观古镇全貌。
堤坝西边(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堤坝(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堤坝(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天印山(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李润南摄)
狮象口(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李润南摄)
08.
邹鲁故居
邹鲁,曾任省财政厅厅长,中山大学校长等。一生文化教育贡献甚巨,曾创办乐群中学、潮州师范。椿森第为邹鲁少年时期的居所。
邹鲁故居(上图)、老县委建筑群(下图)
(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张航绘)
09.
老县委门楼
坐落于椿森第西侧,包括礼堂、主楼和门楼,其中门楼为中西合璧建筑。
老县委门楼(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张航绘)
10.
饶氏父子门楼
从明朝中期至清末,茶阳饶氏族人取得科举功名者进士8人名、举人20人,时人称茶阳城内饶氏“庠生盈城,秀才比肩”。该门楼为饶氏家族古建筑群之一,分为内外门楼。
外门楼(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内门楼(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11.
父子进士牌坊
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以褒奖茶阳父子进士饶相、饶与龄。牌坊结构古朴雄伟,细部雕花精湛雅致,是茶阳镇历史建筑中的明珠。
父子进士牌坊 (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张航绘)
百侯进士牌坊(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12.
孝友堂(张氏家庙)
位于老县衙前(先镇政府),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建筑中轴对称,梁架横扦,雕龙画凤,华丽堂皇,结构完美,布局合理大方。
孝友堂(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仝广乾摄)
13.
诒谷堂(饶相故居)
茶阳饶氏御房派祖屋,至今约500余年历史,建筑为典型的客家殿堂式祠堂,外形酷似砻形的独特建筑结构,寄寓丰衣足食,兴旺发达之意。诒谷堂门前竖立五支科举功名楣杆石,彰显当年的辉煌荣耀,也是中国工程院士饶芳权的祖居。
(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仝广乾摄)
诒谷堂(中大地院17城规杜汝旭摄)
14.
古榕树
古榕为明嘉靖年间大埔县首任知县欧淮所植。距今已近五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明清战火仍然矗立,参天翠盖,郁郁葱葱。现位于茶阳镇政府(古县衙)内。
古榕树(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仝广乾摄)
15.
炽昌堂
由茶阳饶氏诒谷堂分出,至今有二百余年历史,属于殿堂级标准建筑。
炽昌堂(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16.
仙基桥
大埔县立县之初,设仙基坪渡。每至春夏水涨,木桥常被冲毁。乡绅谢纯史为方便乡民出行,立志修桥。筹社会贤达万两洋银,前后花费逾十年,终修成此桥。命名为仙基桥,取仙基千秋永固之义。
仙基桥(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林宇敏摄)
桥上景观(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李润南摄)
17.
翼楼
翼楼为东南亚华侨的民居,建筑形式奇特。
华侨民居(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李润南摄)
华侨民居(中大地院15城规毕业生李润南摄)
茶壶、煤油灯、帽子……稍显破败的骑楼不影响茶阳老街的热闹。
清华楼、昌盛楼、诒庆楼……新建民居的名字也保留着茶阳人的诗情画意。
茶阳古镇,改变了时光流动的顺序。
漫步其中,颇有一番悠然自得。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