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银盔银甲亮银枪,胯下坐骑白龙马,相貌英俊潇洒,为人忠肝义胆,一生从无败绩的常胜将军,这便是赵云深入人心的民间形象。这位《三国演义》中的“白马王子”历来是小说、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的宠儿,是三国众多英雄人物中尤其受欢迎的一位。

近年来随着普通大众对三国历史的阅读热潮,人们渐渐不满足于脸谱化的演义人物故事,转而希望了解真实历史上的三国人物。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各种演义与正史的不同逐渐被人了解,出现不少为历史人物“翻案”的文章。

然而,由于许多翻案文章本身只为博眼球,在带有强烈个人喜好的情况下误导读者,缺乏史料支撑甚至有选择地引用、解释史书,以赵云为典型案例,使得“历史上有五子良将而无五虎上将”、“赵云保镖论”、“演义赵云抢了正史陈到戏份”等逻辑混乱、不符史实的观点大为流行。

所以笔者开宗明义,自本篇文章起,将为感兴趣的读者们详细介绍历史上的赵云究竟是怎样的人,到底历史上有没有五虎将的说法,到底赵云是不是刘备的保镖,以及赵云到底有没有抢走“隐身神将”陈到的事迹,从本篇文章起,就请诸位跟随笔者的介绍一同走进那个战乱频仍、英雄辈出的汉末三国乱世。

赵云重大事件之一——初随公孙瓒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国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据《云别传》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因此被本郡推举,带着招募的乡勇投奔公孙瓒。

不光现在的人喜欢帅哥,古代社会中长得帅的男子也同样更受欢迎。当然“颜姿雄伟”显然不属于奶油小生之列,而是充满雄性荷尔蒙的阳刚之美,否则也不会被郡中推举带兵。至于赵云被后来的文艺作品描述成“白马王子”般的偶像派人物,笔者认为,多半由“颜姿”二字引申,加上名“云”字“子龙”都给人以潇洒飘逸之感,所以后世民间形象乐于把赵云想象成模样俊俏、骑着白马的少年英雄。

正如关公的红脸、张飞的环眼一样,赵云的清秀小生形象也是民间加工,正史上的赵云并未有如此记载。也正如同关张二人一样,赵云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不断美化,承载着民间美好寄托的形象。古人最看重的品德是忠义,赵云之所以能够被后世所推崇,其品德自然有过人之处。与关张二人对刘备的无限忠诚略有不同的是,赵云被世人推崇的重点在于他不仅忠君,而且心系百姓。

初平二年(公元191),正值天下大乱,董卓与关东联军正在对峙,各地起义、叛乱风起云涌之际,朝廷无力控制局面,各郡县只能自行组织军队保卫家园,并选择依附更强大的军阀来自保。其中,常山国就推举赵云为首,带着本郡组织的乡勇义从投奔公孙瓒。

当时袁绍已经是冀州牧,又是联军盟主,河北大多数地方都选择支持袁绍,常山国属冀州管辖,按理也受袁绍号令。公孙瓒虽然实力不弱,但和袁绍比起来声望显然要差上一截。公孙瓒见赵云来投奔自己,高兴之余还不忘自嘲,问道:“我听说冀州的人都愿意归附袁氏,为何唯独你却选择我这边,迷途知返呢?”

赵云正色答道:“如今天下纷乱,尚且看不清谁是谁非,但百姓已经深受灾祸,投奔您是我们郡里商量的结果,要跟随仁政所在,并非只是由于我们疏远袁绍偏向将军您。”

《云别传》载:云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正史上的赵云甫一出场,就展现出超凡的大局观、是非观,在猛将无数的三国历史中也属凤毛麟角,所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如何,有人主动投奔,公孙瓒当然很高兴,就将赵云留在军中跟随自己作战。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麾下,一来二去赵云与刘备便逐渐深交,与刘备结下深厚情谊。

不久公孙瓒因堂弟公孙越死于与孙坚的战斗中,将此归咎于袁绍,双方爆发大战。战争初期公孙瓒占据上风,攻占青、冀、徐州多地,并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刘备为平原相,驻扎在青州。赵云负责指挥刘备的骑兵部队,跟随进军青州。

虽然公孙瓒此时声势颇盛,已然压过袁绍一头,但大局观强烈的赵云已经观察出公孙瓒其人并非明主,萌生去意。要知道当时幽州牧是刘虞,公孙瓒名义上是刘虞的部下。笔者认为,赵云投奔公孙瓒时提到的“仁政所在”实际指的是刘虞。随着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公孙瓒也越来越不服从刘虞的约束,穷兵黩武不仅没能实现仁政,反而暴露出公孙瓒野蛮暴力、缺乏头脑的缺点。

所以当兄长去世的消息传来,赵云请假回家时,刘备便察觉出赵云将不会回来,握着赵云的手依依不舍。而赵云也向刘备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我终究不能背弃自己的德行啊。”

《云别传》载:“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赵云的意思,是向刘备吐露心声:公孙瓒已然背叛刘虞,只知与袁绍对战,不顾百姓死活。这不是他加入的初衷,他不愿违背自己的德行为这种人继续效力。

刘备既是公孙瓒的同窗故交又是下属,赵云能够对刘备说出这句话,足见其对刘备的信任。有人认为后来赵云在蜀汉的地位与关张有差距,是因为赵云曾离开过刘备。赵云的地位比关张确实略逊一筹,但原因比较复杂,单就公孙瓒时期的脱队行为,笔者认为并不构成原因。

很简单,这时的刘备还没有自立,是公孙瓒下属田楷的部下,而赵云投奔的也是公孙瓒,指挥刘备的骑兵也是公孙瓒的授意,严格来讲刘备与赵云并未形成君臣关系,两者都是公孙瓒的部下。至于后来刘备进入徐州,也是按照公孙瓒命令行事,此时的刘备与赵云都不可能预见,所以这时赵云只是脱离公孙瓒,并非脱离刘备。

赵云重大事件之二——邺城重逢,暗募部曲

下次赵云再登场,已经是将近十年之后的建安五年(公元200)。这期间刘备经过脱离公孙瓒,接替陶谦掌管徐州,与袁术、吕布多次混战,再到投奔曹操,参与衣带诏,重返徐州被打垮,最后投奔袁绍的曲折经历。而赵云这些年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史料上一片空白。

《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刘备的重逢则被安排至更晚,直到刘备前往汝南才重聚。作为主要人物之一,赵云近十年的经历如果毫不提及,作为小说显然不太合理。于是罗贯中为赵云编排出重归公孙瓒,公孙败亡后归隐乡里,认为袁绍亦非明主而拒绝征召,想投奔徐州刘备又听闻徐州已失等等,辗转打听到张飞在古城才得投奔。

这毕竟是小说情节,并不是历史,甚至古城重聚本身也是虚构。历史上的赵云近十年来的经历确实已不可考。也许,正如演义中所表达的,赵云认为袁绍也非明主而拒绝侍奉,徐州局势混乱赵云欲投无门吧。也许,赵云始终在等待投奔刘备的机会,即便袁绍已经统一河北,赵云心中认同的明主也没有发生改变。

建安五年(公元200),被曹操击败的刘备来到邺城投奔袁绍。沉寂许久的赵云终于再次见到刘备,阔别多年的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刘备与赵云一直聊到深夜,最后干脆睡在一张床上。

《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牀,恩若兄弟。

《云别传》载: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

史书明确记载的刘备“睡过”的男人,便是关羽、张飞、赵云三人。至于有人认为诸葛亮也有这种经历,字里行间确实有这种可能,但不能确定。赵云能够在分别多年后还被刘备如此信任,简而言之可看得出刘备的成功使偶然中带着必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正是慧眼识人的伯乐,而且还具备非凡的人格魅力,使包括赵云在内的众多人才为力量尚弱的刘备效力。

正是赵云与刘备有过同床卧眠的经历,后世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常将其称为桃园三结义的四弟。

接续前面引用史料原文,刘备与赵云同床不仅为叙旧,而且在密谈要事。这件事必须秘密进行,不能让袁绍知道。不久,刘备身边突然多出数百名士兵,对外声称是左将军刘备的部曲,是原徐州打散的部队得知主公下落来投,袁绍听说果然信以为真。

实际上,这些人乃是赵云秘密招募得来,专门补充给刘备使用的亲信部队。这样,刘备就在袁绍眼皮底下,在袁绍的地盘上为自己征到一批士兵。人数虽然不多,但对刘备已经非常宝贵。

由此可见,赵云在当地仍然具有很大号召力,如果他想加入袁绍军,是能够获得机会的,可是他没有。笔者相信,赵云近十年来的沉寂就是在坚守自己的信念,他是真正为理想而战的人,而不是功名利禄。

公平地讲,赵云也许并非只等待刘备,他等待的其实是符合自己道德观、价值观的君主出现,但这么多年过去,与刘备的重逢似乎冥冥中有天意,不会再有其他人与赵云如此志同道合。演义中的刘备满口仁义道德近乎虚伪,但笔者认为,历史上的刘备确实就是一个为自己理想奋斗终生的人物。许多人评价,最初读三国,喜欢代表正义一方的刘备;后来读三国,讨厌虚情假意的刘备;再后读三国,发现刘备才是坚持理想、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大英雄。

各花入各眼,三国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许多三国迷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无论如何,像刘备与赵云这种分别多年情谊不受影响的,实在值得敬佩。后来随着刘备事业越做越大,一些事情上与赵云意见不同确实存在,但并不影响大局。

(0)

相关推荐

  • 此人被赵云一枪挑死,可是却是三国隐藏的猛将,曾经全歼白马义从

    此人被赵云一枪挑死,可是却是三国隐藏的猛将,曾经全歼白马义从三国的时候蜀魏吴三国鼎立,三个政权分庭抗礼,但是后世对三国这段历史争议最大的就是曹刘这两家谁才是正统政权,从西晋到南宋的这段时间内,人们一直 ...

  • 公孙瓒手下有3大猛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个,剩下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东汉末年,各地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最为熟知的就是三足鼎立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主公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但是在当时的北方还有一位霸主,虽然实力上不如前三位,但是手底下也是名将如云.不过后来,大部分 ...

  • 公孙瓒知道赵云很厉害,为什么把他借给刘备?

    作者:竹林 配图:竹林/ 编辑:清懿 公孙瓒,大家对他的印象,应该就是刘备与赵云曾经都是他的手下,对公孙瓒的事迹大多没有了解.其实,公孙瓒挺厉害的,作战勇猛,强硬对抗少数民族,稳固了边疆.自从得到了总 ...

  • 关羽被围下邳,与刘备夫人都成了俘虏,当时赵云在哪儿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曹操攻占下邳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徐晃.张辽和关羽.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曹操闪击徐州,刘备兵败,逃往冀州投奔袁绍.曹操大军随即向关 ...

  • 【义读三国10】主臣聚义 赵云来归

    北京颐和园长廊壁画<赵云救主于长阪坡> 他仿佛是为战争而生的神将,于战事最激烈处从天而降,完成英姿俊爽的首次亮相.彼时,两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对峙于磐河,公孙瓒被敌将文丑追杀得披发坠马,好不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尾声,其二)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尾声,其二)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十一--劝阻东征未成 章武元年(221)四月,季汉建立.在痛失荆州后,刘备一直在厉兵秣马,整军备战.称帝后刘备把向东吴复仇当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尾声,其一)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尾声,其一)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九--劝复农耕,以民为先 在豪杰辈出的三国时期,赵云与其他猛将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常年战争中,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赵云不仅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特别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特别篇)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八--翊军将军的含义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底,刘备与刘璋决裂,自葭萌关南下进攻刘璋.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征调诸葛亮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六--五虎上将或四虎上将? 近年来随着一些正说三国历史的学者抛出"四虎将"之说,不仅将赵云排除在五虎将之外,更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赵云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赵云(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赵云重大事件之三--博望坡之战,求释夏侯兰 赵云在邺城重归刘备后,便一直追随刘备征战,未再分离. 建安五年(公元200),正值官渡之战进行中,袁绍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