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关于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歌赏析
先说下宣城的谢脁楼吧,在这里,李白写下了两首著名的诗篇:送别故人李云的诗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和描写谢朓楼美景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宣城在今天的安徽省境内,谢朓楼,又名谢公楼,是南朝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曾改名为叠嶂楼,从这个名字足以看出楼之华丽,与所见景色之瑰美。
那么在李白笔下,谢朓楼的美景如何呢?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傍晚时分,登楼远望,江边的宣城如同在画中一样,城边两条溪水环绕,水波轻漾,像水晶一样反射出晶莹的亮光,两座桥如同彩虹一般横跨溪水之上。天气渐凉,橘柚渐黄,炊烟袅袅升起,梧桐仿佛都被秋色催老了一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溪水灵动,桥影婆娑,有橘柚之橙黄,有梧桐之青绿,有炊烟之暖,有秋色之寒,写出了如画的绝世美景。
在这样令人浮想联翩的地方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离别的情绪或缠缠绵绵,如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或慷慨激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牵挂眷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惆怅牵挂,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而李白的送别诗,总是那么独辟蹊径,有直抒胸意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潇洒挥手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也有千杯不醉不归的《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而这一篇为叔叔李云饯别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是突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愁”。
开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并没有如平常的送别诗一般写景铺垫,借景抒情,而是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势,与那些逝去的过往、那些如今的烦恼大声告别,仿佛挥起手中利剑,用力斩断了天地间种种的烦恼与忧愁。是的,只有抛开过往,直面未来才是正道。
接下来两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一扫之前的阴霾心情,面对鸿雁南飞,清风徐来,万里晴空,豪情万丈!
大约十年前,李白胸怀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再次来到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诗歌才华大为赞赏,“降辇步迎”,令李白于翰林院就职,曾经“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这样的待遇无人可比,但李白当然不会满足于“宫廷诗人”的生活,每日写诗只供皇帝娱乐。
他曾经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提到这一段生活:“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李白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皇帝只将他看作是写诗作画的才子,随着理想的落空,头脑也渐渐清醒,再加上周围同僚的嫉妒与诽谤,李白只能离开。
后来他几经宦场沉浮,在宣城遇到了故人李云。李云为官清正耿直,不畏权贵,与李白脾气正相投。于是才有了这样一个把酒登高送别之作。
在诗中,李白自比有谢眺清新的诗风,有“欲上青天览明月”的志向,却不得不面对“昨日”“今日”的种种烦忧,面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的困境。然而,李白之所以是李白,正是因为他饱受苦难却有着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放眼天际,秋高气爽,总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释放重压,至少可以回归自然,上九天揽月,或散发扁舟。
时过境迁,李白的痛苦或许我们不能百分百地理解与体会,然而现实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困境摆在面前,正如诗中所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上青天揽月”的初心,怀着峰回路转的信念,到那时,才会有“坐看云起时”的心态。
新的一年,希望朋友们把过去的种种苦恼烦忧都丢掉,带着美好的信念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