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艺萌芽(上)
古代的诗句里面有言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海棠未雨,梨花先雪”,那些优美的诗句都是花艺所带给我们的优美感受。
花艺设计在我们新石器文化时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萌芽了,那时候的花不仅仅存在于在自然界之中,我们祖先做出的陶器上就有花朵祥纹的样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了
我们可以来看这样的一个空间,如果我们把桌子上的摆件包括它的插花饰品都拿掉的话,它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单调的场景
但是当我将这些插花和摆件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就表达了一定的意境,它能够体现出插花在软装之中也是非常为之重要的,起到了画龙点睛或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中国插花文化萌芽于新石器时期,在《诗经》、《楚辞》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对花进行筛选、分类、审美,并寄予情感。
《诗经》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的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婴盛水,泽其茎,欲华不萎”。这里讲述的是公元5世纪的事。
以此证明花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拥有,筛选、分类、审美、还有一定的情感寄托。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样的一个陶器,陶器上是拥有花瓣纹的,其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是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这个时期除了花瓣纹,还有豆荚纹以及一些植物的纹样。
隋唐至唐朝,花艺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而这个时期的花更加盛行于宫廷。
杜牧在《杏园诗》中记载“夜游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贴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正是当日盛况的写照。
唐时期昌盛繁华,最喜富丽娇艳的牡丹,当时的插花艺术更普遍于皇宫贵族之家。
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是指将一枝两枝三枝不等的花枝插在花器里面,将它挂在柱子上、吊在梁上、放在台阶上、放在窗口的地方,然后让这些花朵在空间里面形成了一个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一个景象。
而古时期是没有软装设计这一说法的,但是古人会通过花艺的一个组合获得一个重复,或者是空间中点对点的一个呼应,来营造一个室内空间,从而去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怀。
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插花理论作品罗虬的《花九锡》,短短75个字勾勒出空间设计、创作技巧、欣赏角度的完美的诠释了插花体系。其中更是强调了对工具、容器的选择,它也是对花进行了最高程度的赞赏。
我们可以来看这样的一副《簪花仕女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头顶鲜花,手也是有鲜花的,那么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本身也是用鲜花在妆点着本身一个喜爱的风格。
然而这个时候头像带着鲜花、手上拿着鲜花都是不够的,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些贵家的小姐手上有着一柄小扇子一摇一摇的,那么这些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所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