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E视角解读“外卖小哥帮炒菜”这一现象
近日网友爆料一则“外卖小哥嫌出餐速度太慢 亲自上阵炒菜动作熟练不输大厨”的视频。送餐小哥本是下一工序的Operator,但在上工序来料不足情况下,为了减少“当机”时间,迫不得已亲自上阵炒菜。
感谢我们有心的舍友RGB将这个事情分享群里,并提出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分析这个问题。且看工业工程共学社(入群请扫描文末六号二维码)的朋友们如何分析。
群友思考
Jerry李永杰:
一直以来,外卖和餐饮店家如何平衡交货时间,如何外卖配送路线如何规划就是困扰外卖行业的一个痛点。“生产”和“配送”的大数据没有做到真正打通。确实有必要请IE专业人士给做一下系统规划。 IE无处不在,“外卖小哥帮炒菜”这一现象至少包含了以下几个IE概念:
工序平衡;
作业标准;
流程分析;
定置管理;
KPI的驱动;
大数据没有完整对接的问题。
RGB:
从外卖小哥的KPI考虑,他的指标只有送单达成率。所以,缺少一个统筹的考核。如,从品质方面讲:这明显不符合作业标准,没带厨师帽,没穿工作服装,手套未摘等等。
我有辣条你跟我走:
如果外卖小哥厨艺尚可,就是通过调节人力数量来调节产能了,应对不同需求,实现柔性制造指日可待。
雷光发-精益落地:
KPI驱动的方向往往在达成设计者目标的同时,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因为设计KPI与决策的人往往是不同的,设计KPI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迎合决策者的想法,完成任务。 员工的自驱力出现后,就会有自动补台,但是没有训练就上岗,不作为正式流程管理,会打破系统稳定。
综合群友观点作如下总结:
针对“外卖哥帮炒菜”这一现象回到问题本源,还是工序不平衡。既然如此那就应该解决这个瓶颈。店家能否实时准确知晓外卖哥达到餐店接货的时间?外卖平台能否自动优化接单顺序以便减少外卖小哥等待时间?从绩效管理角度,店家没能及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可否从平台扣除相应绩效作为奖惩?外卖平台能否利用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以便店家依据Forecast提前备料?总之,这一现象说明系统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外卖行业我们IE照样是能大展拳脚的,还有剩下的359行呢(一共360行嘛,嘻嘻~),潜力无限呢!
您认为这个新闻事件还能用IE的哪些概念解读呢?快留言告诉我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