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针灸辨证调理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高血压的发生是肝、脾、肾三经经络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运用经络、穴位、针灸对早期高血压病进行防治效果很好,也不复杂,关键是要选取有效的穴位和穴位间的协同治疗作用,并贵在坚持,切不可一曝十寒。
     太冲穴、曲池穴和太溪穴是高血压针灸常用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疏解肝气,遏制肝阳上亢的问题。肝阳上亢是高血压形成机理中最重要的一条。而且,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所谓原穴,即对整条经络上的气血有总体调摄作用。因此,对于爱发脾气、性情急躁的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按摩太冲,是控制病情的好方法。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肾经上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含义非常有意思,即肾经水气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流。所以,刺激太溪穴,可以调动肾水来滋肾阴。我们知道,肝肾不足,肾水亏虚,乃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用太溪穴的“溪水”来滋补肾阴,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的成因。
     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中医师们普遍认为,曲池穴有平冲降逆之效,对于清热解表和疏通经络有着很大帮助。它对于风热上扰的高血压患者十分有效。
     这三个穴位,一个清风热,一个滋肾阴,一个平肝阳,是针灸治疗高血压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三个穴位,万变不离其宗,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每天按压这三个穴位各36下,以感觉酸胀为佳,长期坚持,会辅助降压,改善高血压症状。
     中医针灸辨证调养法
     属肝阳上亢可选百会、风池、太冲、太溪、肝俞、肾俞,用泻法。
     属气血亏虚,选脾俞、足三里、百会、气海、膈俞、神门,用补法。
     属肾精不足,可选用肾俞、肝俞、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
     属痰浊中阻,可选中脘、章门、丰隆、公孙、头维、百会、内关、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3天后可做第2疗程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