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鍾記郵 | 由书林街邮戳想到的
聞鍾記郵(3075)由书林街邮戳想到的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盛行,人们捧在手中的不再是书籍、报刊,人们时刻不忘和捧起的是手机。那种碎片式的阅读正在割裂着中国人充满逻辑和智慧的思维方式,这种碎片式的思维在年轻一代人身上正在日趋的发展。碎片式的思维是西方的跳跃式思维,中国传统的思维是因果关系的连绵式的思维。
有多久没有读书了?还好,书籍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充电。尽管哲人曾经讲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在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人们已经很难再静下心读书了,快餐式的阅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不反对这种阅读方式,但更推崇读书的时代。曾几何时,在我住过的小城,不大的区域内集中了5家新华书店,于是逛书店就成了那时候的喜好。
逛书店、进图书馆、上夜校也成了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参加工作之后,干的活儿就是分杂志,那时候本地所有的杂志,都要经过我和同事们只手分发给投递员和零售亭,再由他们分送给订户和零售用户。那个时候每天都能看到最新的杂志。在几千种杂志中,最喜欢的除了《大众电影》、《故事会》、《辽宁青年》、《人民为学》、《收获》等,还有一种就是《集邮》杂志。
在看《集邮》杂志之前,对于邮票只是看着好看,并没有意识到邮票背后隐含着深奥的知识。捧起《集邮》杂志之后就放不下,从这本薄薄的杂志中,学到了很多集邮的道理和集邮方式,至少是少走了许多的弯路。于是就喜欢上了集邮方面的书。
前些时候收到了昆明刘老师寄我的一张明信片,是从昆明书林街寄出的,看到“书林街”的邮戳,眼前不由得一亮。书成林是个什么概念,想想住在这条街上该有多幸福。于是禁不住好奇在网上查了一下这条街道,发现有人吐槽,这条街上竟然没有书店,不由得心生失望。不过这条街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据说有许多四川人在这条街上搞印刷而得名。
每一座城市中,都会有令人心仪的人和事,或者是一条街道,或者是一座建筑物。不过做为集邮人,还是对有着特别意义的邮戳更为感兴趣,就像昆明的书林街。且不论这条街道上有没有书店,单从这个名字上,就能联想许多,不过说来说去,还是离不了书,读书是一种最惬意的事情。
闻锺集邮
有图有真相
关于闻锺集邮
与闻锺集邮有关的
作 者 简 介
杨文忠:
笔名闻锺,供职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邢台市分公司,从事邮政工作34年。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省级邮政中级内训师
省级邮展评审员
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网络集邮联谊会会长
文献集邮研究会常务理事
英国皇家邮学会会员
邢台市自媒体协会常务理事
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邢台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集邮写作二十余年,在《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河北邮政》、《河北集邮》、《文献集邮》、《觅邮》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集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