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军驻扎港口,却偏偏走陆路撤退,连累10万友军与自己一起覆灭

编辑搜图

▲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

1948年11月22日,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黄百韬毙命于徐州东面50余里的碾庄圩一带,他麾下的5个军12万人也随同他一并覆灭。其实,作为从军近30年的老行伍,黄百韬早在9月24日山东省会济南失守后,就预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妙,因为随着济南11万守军覆灭,解放军华东野战军40余万人马将再无后顾之忧,必定全力南下,攻击南京的“北大门”——徐州。

编辑搜图

▲《大决战》中的黄百韬

黄百韬兵团处境非常危险

当时,黄百韬兵团驻防新安镇一带,最初目标就是阻止华东野战军突然南下两淮,因此,他是徐州“剿总”序列中位于最东端的重兵集团,也是最孤立的一个,势必成为华东野战军的首要攻击目标。尽管在其东面的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还驻扎着李延年第9绥区,北面的台儿庄、贾汪一线还驻扎着冯治安第3绥区的2个军。

但冯治安的部队都是西北军杂牌,多年来饱受嫡系中央军排挤打压,装备残缺,士气低落,不临阵倒戈就不错了。李延年那里仅有1个军,而且濒临港口,随时可以从海路撤退。因此,黄百韬对自己的两路友军并不抱太大希望,时刻注意华东野战军的动向,并随时准备沿陇海铁路西撤,向徐州靠拢。

编辑搜图

▲黄百韬兵团官兵

黄百韬兵团奉命接应44军撤退

11月4日,在徐州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黄百韬再次向“剿总”总司令刘峙建议:“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各兵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备战,深沟高垒,各兵团互相衔接。”当天深夜,刘峙向蒋介石汇报后,正式批准第7兵团撤回徐州。尽管如此,黄百韬在回新安镇的火车上,依然对自己的亲信、第25军军长陈士章说:“可惜我这计划批准太晚,现在恐怕撤退不及了。”

更让黄百韬始料不及的是,刘峙并未下令第7兵团立即撤退,而是要求原地驻防,等待从海州撤退的第44军一并行动,并直接将该军划入第7兵团序列。此项命令虽然使得第7兵团扩编为5个军,但也同时把44军的安危完全交付给了黄百韬,使其不敢提前从新安镇撤退。更要命的是,从海州到新安镇的公路上不仅拥挤着44军官兵,还有第9绥靖区和海州市政府、党部等各种机关的车辆和人员,另外城内的许多商人也拖家带口的夹杂其间,使得44军的速度十分迟缓。

编辑搜图

▲淮海战役形势图

耽误2天时间导致12万人覆灭

11月6日上午,黄百韬就召开会议确定了兵团主力的西撤方案,但由于始终没有看到44军的影子,方案迟迟无法开始执行。偏偏这个时候各种不利的消息不停的传来,华东野战军各部已经开始从鲁南等地南下,番号有十几个纵队之多;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十余万人也从河南向徐州前进,大战一触即发。到了11月8日,44军终于赶到了,黄百韬一刻也不耽误,下令全军紧急向徐州前进。

但已经耽误了整整2天,就在11月8日晚上,黄百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驻防苏鲁交界台儿庄贾汪一线的第3绥靖区所属59军、77军在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让开了运河防线。华东野战军一路畅通无阻南下,抢先插到了黄百韬兵团和徐州之间的空隙地带,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黄百韬的第7兵团仅仅比担任阻击的华东野战军部队晚到了4个小时,但该兵团12万人再也没能靠近徐州一步。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