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的这个人物来说,赤壁之战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

论孙权的成名之战,首选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带着几十万的军队进攻孙刘联军几万余人。看似曹操是必胜的,但是没想到曹操败下阵来,还险些丢了自己的性命。赤壁之战决定三分天下的走势。经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孙权和刘备也自立为国。可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很大原因归结于孙权的坚定抗曹与杰出指挥,加之天险长江。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气也是在这时候打下的。但是,在赤壁之战后,孙权没有做出英明的战略抉择,政绩平平。为何?

天命不助孙权

所谓天命不在吴,不在孙权。中国历史上相对领土的统一,都是有着水到渠成般的大势所趋。三国鼎立,众所周知孙权接管江东已立三世,其父亲、哥哥开创了江东基业留给孙权,却没给他留下时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他掌权后已趋于明显,中原已经归于统一,所以在天时上孙权没得到。此外,孙权是一方诸侯,师出无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命丞相,率天子昭令发动战争。而刘备是皇族后裔,护驾勤王,振兴汉室理所应当。故孙权无统一天下的天命条件。

人事不利孙权

孙权之所以没能一统三国,赤壁之后无较大的功绩,其原因正如老将廖化所言,“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纵观东吴发展轨迹,孙权在229年称帝之后,参加的战事不多,除了讨伐五溪蛮夷,亲征合肥新城,攻淮南之外,几乎没有发动战争。很显然,孙权在世之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打败曹魏,更加吞并不了西蜀。孙吴的军队主要是水军,其战斗力在赤壁之战就有充分的体现,但是水军在陆地上作战的能力很弱,因此,吴国的步兵和骑兵根本不及蜀国和魏国的。这决定了孙吴自保尚可,无力统一天下。倘若孙权进攻魏蜀两国,无疑占不到便宜。

此外,还有三个原因。

其一:东吴的人才凋零。这个国家的人才有一个定律就是立了大功之后很快就会去世。赤壁之战之后很多的将领都牺牲了,真正能给孙权提出建议的人基本是没有了。但是魏蜀两国却是人才辈出,尤其是曹魏占尽地势之利,接班的人杰层出不穷,孙权就是有进取之心,也无如周瑜、陆逊这可用之才可用了。所以说人和亦不在孙权。其二:在人和上可观一二,孙坚、孙策起家时全靠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这也就决定了东吴的政治制度。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了,孙权的权利得到极大限制。其三,孙氏政权不稳固,不得人心。孙坚孙策父子当初是靠杀戮当地士族,强取豪夺获得的天下。尤其是,东吴孙氏和陆氏是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因此,东吴不具备向外进攻的物质和人才基础。

自身品格的局限性

孙权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对称帝并没有很浓厚的兴趣。孙权的哥哥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算得上中肯的评价,孙权确实没有一统天下的决心和能力,甚至都没有提出逐鹿天下的政治口号,这与蜀汉的“恢复汉室”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三国志》对孙权的评价较为恰当的。陈寿评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