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诗话】重庆万州||吕雪萱:李商隐《细雨》赏析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李商隐《细雨》赏析

吕雪萱

提到晚唐诗人李商隐写雨的诗,最脍炙人口就是《夜雨寄北》,只“涨秋池”三字,就彷彿听到滂沱的雨声。然而相比于倾盆大雨,一般人还是喜欢和风细雨。李商隐有首五言绝句《细雨》,构思新奇,别具一格。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牀。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全诗没有一个“雨”字,却为读者展开一幅朦胧雨景的优美画卷。诗中的描述,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想象。从实景看来,诗人在一座富丽的白玉堂中,看到布帷飘动,阵阵凉意袭来,就将碧牙牀上的竹簟卷起,看向窗外,细雨已如同楚女的秀发,飘逸在天地之间。

以想象来说,全诗运用了譬喻的写法。“白玉堂”比为仙人的居所,“碧牙牀”是仙人使用的器物,这两者都给人清凉的感觉,正呼应诗末的“凉”字。帷、箪都是纹路细致的物品,比拟雨丝飘舞、落下的样貌。第三句的“楚女”不是普通女子,而是楚国的女神,《离骚》描写她“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楚国宋玉《高唐赋》中的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李商隐将女神“濯发”与“行雨”合而为一,描绘出“萧萧发彩凉”的奇幻雨景。

这首诗写出细雨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布雨之前,风吹阵阵,飘动布帷,而云层尚薄,天空是温润的玉白色。而后风雨潇潇,云朵卷曲堆栈如眠牀般厚重,水影将天地笼罩成一片碧牙般的色泽。在细雨润泽下,万物洗净尘灰,焕发光采,如同沐发的仙女,散开的一头飘逸的发丝,晶莹柔润,光采动人。

本诗也可以从空间变化来解读:在天地间,垂直观雨,象是笼罩了一层薄薄的白玉帷幕;横向赏雨,连绵波折,水色如碧牙般蒙蒙。极目远望,细雨如同天上仙女拨甩的发丝,随风飘飞,生动鲜明。

此诗一、二句描绘“白玉堂”、“碧牙牀”等富丽意象,第四句有神话中楚女的“发彩凉”,联想起张协的《杂诗》:“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寒花发黄彩,秋草含绿滋。”充满生机与希望,心情愉悦而清凉。

然而承上启下的第三句“楚女当时意”,却让诗的意象出现许多问号,情境曲折而朦胧。“楚女”是诗人的自比吗?“当时意”又是怎样的心意?末句“萧萧发彩凉”的“萧萧”是风雨声,而“发彩”应是暗喻“当时意”如发丝般细密繁多,色彩纷呈,难以描绘与言说。那么,句末的“凉”字,是形容“清凉”或是“悲凉”呢?

再重头阅读诗句。首句的“白玉堂”为富贵人家的居所,是否象征诗人的青云之志?楚女孤寂地独居在高寒的白玉堂,是否引发诗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怀?李商隐写过一篇《李贺小传》,叙述李贺临终前,见到一位绯衣人说:“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那么,此诗是否为怀念亲友之作呢?

李商隐自言:“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此诗寄托了怎样的情志呢?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吗?是“相望在京华”(《喜雪》)的期盼吗?是“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的身世之感吗?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的思念吗?又或者是“一春梦雨常飘瓦”(《重过圣女祠》)的幻真之境呢?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将自然界的雨景,在虚实与时空之间圆转流动,恍惚迷离,缥缈悠远,似喜似悲。在细雨时节展读此诗,不断变化的“当时意”,如同飘飞的雨丝,潮潮润润,淅淅沥沥。感觉诗人正在仙界的白玉堂,以细雨为线索,和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呢!

作者简介

吕雪萱,重庆万州人,喜欢诗歌及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