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孙权谁会听话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英雄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大BOSS。先不说曹操,说一说刘备和孙权有点相似的一段经历。
有位名人说看三国故事,看到关羽死,顿时觉得失去了一半的兴趣;看到诸葛亮死,便觉得失去了所有的趣味。事实上关羽也没有那么有趣,但却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曹操雄踞北方,刘备占据西川和益州,孙权雄霸江东,三足鼎立之间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就是关羽。关羽在荆州,就像是在鼎里面煮着一样。东边抵抗着孙权,背面抵抗着曹操,背后承受着蜀地的压力。
刚开始关羽也做的挺好的,面对东吴,东吴一干人等也都有点怵他;面对曹魏,吓得曹操都差点迁都,手下的人也闹得沸沸扬扬。简直就是四足鼎立啊。但是突然之间,这个举足轻重的关羽一死,刘备等于断了一只胳膊,又失去了老根据地荆州,自然心里那个恨啊。匹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刘备这时候也宣布曹丕是谋害了汉献帝的性命,篡夺大汉的江山,而不是接受大汉的禅让,他自己也称帝,继承了大汉正统。所以他以天子的盛怒,要举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
这个大的举动,天下自然有目共睹,所以劝说的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
首先是浑身是胆的赵云说:“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赵云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这时候是站在道义的高度了,说你不是自称大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吗,现在你一大家子的江山没了,讨伐败坏你家江山的曹丕才是正事,你要是和孙权打,仗一打起来,不分出个胜负就没有个头,言外之意,你的真正的仇人在一边看热闹呢。
其次是刘备手下大臣的进谏,听说要打东吴,大臣们是一窝蜂的劝解啊,但是已经是蜀汉皇帝的刘备都不听。广汉有个处士叫秦宓,就借天命来说事儿,说现在天时不对啊,攻打东吴肯定讨不到什么好处,刘备一气之下就把他关进监狱里,并且是不见一丝阳光的禁闭。
然后是东吴孙权的服软,派人来求和,刘备不同意,我还没有动手,你直接服软,我满身的怒气和力气往哪里撒?诸葛亮的哥哥,深得孙权信任的诸葛瑾来劝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这话说的理直气壮,入情入理啊。明摆着,人家东吴不怕你啊,你还不掂量一下?但是刘备没有听。
所以,夷陵之战蜀汉大败,刘备本人也忧愤成疾,第二年就在白帝城一命归西。再加上之前的关羽之死,荆州之失。原本就先天不足、起步较晚的蜀汉,注定摆脱不了三足鼎立中积贫积弱的局面。
再说说孙权。孙权称帝之后,个人自尊心也开始膨胀了啊。他远在江南,却惦记着辽东。辽东有一个地头蛇叫公孙渊,三面三刀式的人物,不知道那一天他哪根筋抽了,派了两个人到东吴,向孙权称臣。孙权这个高兴啊,没想到吴大帝的龙威竟然远播到辽东了。于是要派张弥、许晏两个人率领一万人马,珍宝无数,要渡海到辽东,宣扬皇威,加封公孙渊为燕王。
于是满朝文武都开始劝谏的,顾雍说,公孙渊不可以相信啊,你的赏赐也太丰厚,要加封公孙渊派几个护卫护送张弥、许晏两个人去就行了,何必要这么劳师动众呢?孙权心想,派两个人去,几个护卫,稀稀拉拉的,怎么彰显我东吴的国威,自然不听。
张昭也劝说孙权,这公孙渊是得罪曹魏了,害怕被曹魏收拾,所以就拉咱们来做同盟,咱们要与他结盟,他只要和咱们绝交,再投靠曹魏,又是大功一件,曹魏也要加赏他呢,到时候你派去的张弥、许晏两个人回不来,你可是要贻笑天下了。
张昭是顾命大臣啊,又生性耿直,说话豪爽,再加上一心报国,所以自然言辞激烈,孙权反驳来反驳去,还是说不过张昭,于是就发了帝王之怒,手握刀柄,虎目圆睁,怒气冲冲的对张昭说:“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这话虽然委婉,但是是赤果果的恐吓啊:你地位仅次于我,又三番五次的当众扫我的面子,你就不怕哪一天“我控几不举我寄几”,把刀抽出来吗?张昭也不示弱,回瞪孙权,说当初可是你妈妈求我来做顾命大臣的。两人都各不相让,各自都觉得委屈,在朝堂之上弄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最后孙权还是没有听张昭的,张昭就干脆生病不上朝了。孙权那个恨啊,心想你不是不想出家门吗,我就用把你的门给封起来。张昭一看门被封了,心想,你不是不想让我出去吗,老夫还不想见你呢,这个耿直的老头又在门里面也封了一道土墙。
结果,孙权没有听张昭等人的劝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果然公孙渊正如张昭说的,没有让张弥、许晏两个人回来,留下了他们的头,作为向曹魏投诚的投名状,一万士兵和无数珍宝也被公孙渊吞并了。
孙权气的吹胡子瞪眼儿的,捶着龙椅大骂:“哎呀呀,老子活了快六十了,什么鸟人鸟事没见过,没想到竟然还被阿猫阿狗给耍了,我真是怒气如山崩啊,老子不割下公孙渊的头,一脚踢到东海里,老子就不当皇帝了,就算是搭上江山,老子变成乞丐,也在所不惜。”孙权要御驾亲征辽东。
这时候孙权的盛怒,和刘备痛失关羽和荆州时候是一样一样的。完全是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完全是意气之争。
于是孙权的手下也都开始劝解了。
先是陆逊。陆逊书生出身,说话比较委婉:“陛下啊,你英明神武啊,你火烧赤壁,差一点抓住曹阿瞒;火烧夷陵,刘备被你活活气死啊;白衣渡江,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荆州,抓住了关羽。天下最牛逼的三个人都不是你的对手。你要是攻打辽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辽东穷乡僻壤的,哪有咱们江南好啊,为了穷乡僻壤不顾咱们物华天宝的江南,得不偿失啊。”
然后是薛综:“水火无情啊,自古以来帝王都远离水火啊。一是公孙渊根本不是咱们的对手,陛下你大军一到,公孙渊早就逃的没影了,咱们一个小贼都看不见,你又白白冒着海上风浪的危险啊;二是乘船到了海上,遇到了大风大浪,咱再英明神武也没有用武之地啊;三是海天茫茫,渡海旷日持久,人容易受不了二生病啊,再说出海哪一次没有风险啊;四是眼看天下就要被你统一了,你却要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大臣们都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啊。”
然后是陆瑁:“曹魏就在咱们家门口呢,公孙渊可是远在天边啊,咱们打公孙渊就是舍本逐末啊,咱们的仇人巴不得呢。再说打仗靠的是粮草啊,咱们一到辽东,公孙渊他们跟咱们躲猫猫,见咱来,他们就躲,见咱走,他们就出来,拖咱们十年八年的,咱们粮草难以为继啊。再说,咱们逼公孙渊急了,他和曹魏联手,咱们更是没法一战定胜负啊。”
孙权不听。
陆瑁就再上书:“兴兵打仗,主要是除暴乱啊。平常时候,皇帝应该是朝堂上动动嘴皮子就好,不能老是想着动手。现在天下形势盘根错节,还不明朗,应该保存实力啊。现在有比公孙渊更可恨的曹贼,边疆烽火不断,陛下你还是暂且忍下雷霆之怒,咱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孙权听了。
孙权与刘备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实打实的生气了,并且一门心思要报小仇,置家国大仇于不顾。
不同之处在于,刘备生气之后,要演一场戏,这场戏要演给天下人看,让天下人都看看刘皇叔是多么重情重义,为了兄弟报仇刀山火海在所不惜,谁都劝不住。当然他心里可能一种消除三足鼎立的想法:曹魏实力太强悍,一时之间灭不了,那不如趁此机会一举统一南方,但是他太过心急。这也难怪,六十好几的人了,岁月不饶人,儿子又不争气,说不定哪天就嗝屁了,还没有见到天下统一呢。
孙权也是在演一场戏,他不过是演给群臣看看,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还和顾命大臣张昭闹掰了,最后竟然结果正如张昭说的一样,丢人丢大了,老脸往哪里搁啊。总给找个台阶下,虽然他比谁都清楚,攻打辽东得不偿失,所以他不派兵,单纯的派兵大臣们不一定会进谏阻止啊,所以他要取道于海御驾亲征。肯定有人劝阻啊,这样就有台阶下了,还落一个从谏如流的美名。
当然,帝王的心思,谁猜的透?上面也不过是乱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