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真能预言千年吗?清军掘他的墓,石碑上的字直接吓退众人 2024-04-19 04:39:54 在科学技术不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们喜欢用迷信之说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者预言巧合。再加上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唱戏说书就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消遣。两者一结合,就有了许多素材,一些人和事就被夸大得神乎其神,流传至今。刘伯温算得上是一个被神话的历史人物,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未卜先知。关于他的传说也被流传得很广泛,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刘伯温的一生。 一、早期:仕途坎坷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现属浙江丽水。刘伯温的家乡山灵人杰,他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读书。传说他一目十行,被乡邻称为“神童”。而且,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相传有一次,刘伯温在朋友家看书,仅看了一遍就能把书中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朋友非常诧异,当即要把书赠与他,他缓缓说道:“此书已在我心中,要它又有何用?”他天资聪颖,当同龄人还在读《论语》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熟读晦涩难懂的春秋经,并且有自己的见解。12岁,刘伯温就考中了秀才。之后一直在学习,诸子百家、程朱理学、天文地理、兵法数学他样样精通。 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又考中进士。但是此时处于元朝末年,烽火连天、局势动荡,刘伯温只好回到老家,空有抱负,也只能赋闲。1336年,他开始在江西当值,协助高安县令处理政务。在这一时期,刘伯温表现出刚正不阿、体恤民情的一面,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也许是年轻气盛,刘伯温不畏强权,得罪了许多地方豪绅,因此他接二连三被陷害。仕途不顺,刘伯温只得还乡。后来,朝廷也提拔过他,但也因为他廉洁奉公的办事作风,不被朝中一些奸佞小人支持。再加上他对昏聩腐败的朝廷不满,索性远离朝堂,和好友在杭州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平日靠教书维生,两袖清风,日子过得非常清贫。 二、中年刘伯温运筹帷幄1360年,朱元璋在南京召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任命刘伯温为谋臣。自此,刘伯温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当时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是陈友谅和张士诚。面对对峙的局势,刘伯温建议朱元璋应该对敌人各个击破,否则以当下的兵力很难兵分两路同时应敌。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陈友谅在长江以南势力最强,他自称皇帝,建立政权。面对强势的敌人,有的部下劝朱元璋投降,有的部下认为应该韬光养晦、不可硬碰硬。但是刘伯温坚决持反对意见。他建议朱元璋把提出投降、扰乱军心的将领依法处置。他看到了陈友谅气焰嚣张、目空一切,骄兵必败,于是想到一计,先以小部分兵力诱敌深入,趁其不备予以重创,挫伤敌军的锐气。朱元璋果然按照刘伯温的策略制定作战计划,陈友谅节节溃败,战死鄱阳湖。 在除掉敌军势力后,刘伯温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的势力,自立门户。同时建立国号“大明”,以此来招贤纳士、收买民心。1367年,刘伯温参与军机8年,助朱元璋灭掉元,建立了政权。刘伯温参政期间,他常常假借各种机会,劝朱元璋行善举、赦天下。还延续了一贯的正直作风,严明法纪。朱元璋也认为刘伯温不结党营私,对其非常赏识,1370年,朱元璋封刘伯温为开国大功臣。 三、结局:晚年凄凉尽管,刘伯温为明朝开国、治国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善终。因利益关系,他得罪了李善长和胡惟庸,被陷害排挤,最后不得不于1371年辞官。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令胡惟庸带御医前去探望。在吃了御医开的方子之后,刘伯温感觉腹部像装了石头一样难受,之后一蹶不振。他委婉地给朱元璋传话告知此事,但朱元璋只是说了些安心养病的客气话。四个月后,65岁的刘伯温在悲愤中去世。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很好奇:朱元璋是开国功臣,为什么皇帝对他如此冷淡?有史学家分析,胡惟庸即使和刘伯温有深仇大恨,也不可能有胆量在皇帝传旨探望的情况下,对刘伯温下手。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朱元璋早就想除掉刘伯温,只是不能明说,只能借胡惟庸的手来做这件事。否则在刘伯温传话给他的时候,他不会那么冷淡。首先,毒杀符合朱元璋的行事手段。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性情多疑、心狠手辣,多个大臣都是在身体抱恙,被探病赐药之后突然死亡的。其次,因为刘伯温聪慧过人,多次在危难中出谋划策,功高盖主,这令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胁。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1363年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当时朱元璋还听令于韩林儿。刘伯温提出坚决不救,这样朱元璋既不会背负杀君弑主的罪名,还能借他人之手除掉韩林儿,夺得政权。虽然在刘伯温的辅佐之下,朱元璋一步一步巩固着政权。但身边有这样一个深谙权术的阴谋家,朱元璋应该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四、关于刘伯温的传说传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300多年后,清朝的一位王爷路过刘伯温的故乡,他对刘伯温神机妙算和通晓天机十分好奇,于是找到了刘伯温的墓穴。 他当然不满足于只是站立在碑前瞻仰这位神秘人物的荒塚,这位王爷命令属下挖开墓穴。但是,当他们准备推到墓碑的时候,发现碑文上刻着一行字,意思是:“顺治三年,我坟将被推开。”众人错愕不止,瞬间又感到毛骨悚然,因为此时正是顺治三年。众人再仔细看,后边还有一句话:“死于南方”。果然,这个胆大妄为的王爷,不久之后就精神错乱,死在江南。这当然只是传说,但民间传说正印证了刘伯温的机智和才华。 五、结语伴君如伴虎,刘伯温聪明睿智、功不可没,但是最后却死于非命,不得善终,令人不胜唏嘘。刘伯温懂天地玄机,只是后世的传说。如果真的要说他神机妙算,也不过是他因为洞察人性、把控大局、深谙权谋之术。但遗憾的是,他并不像另一位被神话的人物:诸葛亮一样,遇到一位信任、善待他的明君。可惜、可叹啊! 赞 (0) 相关推荐 岳小岚|刘基形象的真与假(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二) 序 元武宗至大四年,刘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武阳村. --他足智多谋,曾多次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神机妙算刘伯温,他是如何一站封神的? 刘基的历史功绩在于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勇敢地承担起统一中国的任务.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 朱元璋曾三次派人请刘基出山.刘基出山后,初次见朱元璋时,曾陈事务"十八策&quo ... 明朝的两个预言:一个预言朱棣为帝,一个预言李自成亡明 中国古代人们比较迷信,相信谶纬之学,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谶纬之言流传,明朝也不例外,明朝最出名预言的要数刘伯温的<烧饼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预言流传于世,笔者选了其中的两个,以飨各位读者. ... 朱元璋常称刘伯温为老先生,每次召他谈事,便屏退众人 朱元璋常称刘伯温为老先生,每次召他谈事,便屏退众人 明史刘伯温传译文节选: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建议先打陈友谅 明史刘伯温传译文节选:刘伯温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建议先打陈友谅 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能算到清军何时打开他的石碑,究竟有多神奇 原创2021-06-07 10:51·小冷观察员 如果用"神机妙算"形容一个人,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人非诸葛亮莫属.然而,在历史上仍然有一个人的智谋可以和诸葛亮并称,他就是" ... 刘伯温到底有多厉害?清军挖开他的墓,石碑上的字直接把清军吓退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狡兔死,走狗烹 都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自古以来,有不少君王们喜欢都做这种过河拆桥之事. 在乱世之中,韩信就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忠心 ... 日军进攻南京发现一块碑文,千年前的预言竟应验了,刘伯温真神! 日军进攻南京发现一块碑文,千年前的预言竟应验了,刘伯温真神! 文 | 史哥哥 各朝各代总有一些能人异士,他们聪明能干,可助皇帝打江山,也能守护信万里河山,是皇帝最为倚重的人,其中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就是这 ... 后人挖诸葛亮的墓,被碑上五字吓得磕了一千响头,说道:算的真准 导读:诸葛亮神算子的名声想必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就不用赘述了. 诸葛亮熟识天文悉 ... 刘伯温去挖诸葛亮的墓,看到碑上5字后直接腿软,磕一千响头 刘伯温是明朝的大功臣,朱元璋的天下当然刘伯温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刘伯温当时被人捧的很高,不过刘伯温真是有本事吗,这个是毋庸置疑,而且朱元璋当时对他也很"依赖",在后来朱元璋大肆杀功臣 ... 李自成的大顺正是取用了刘伯温的的预言故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让刘伯温进行占卜,伯温说道:“遇顺则止”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明确记载的就有五六千年,在这期间,数不胜数的朝代在更迭,而且中国历来幅员辽阔,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之下,多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一纵一横两类方式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古 ... 普通拍照与元青花真相隔着千万里 以元.永.宣三个时期为翘楚的苏麻离青料青花瓷,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瑰丽奇异的瓷之花,让多少收藏爱好者魂牵梦绕.围绕苏麻离青到底如何鉴别,不少人做出了很多探索,但对大多藏友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云遮雾绕的高深课 ... 人们常说千年修道不及一朝顿悟,世界上真有“顿悟”这回事吗? 人们常说千年修道不及一朝顿悟,世界上真有“顿悟”这回事吗? 【澳大利亚的毒物真多!30厘米长的巨型蜈蚣,每年吃掉上千只鸟!】 南半球的澳洲大陆,真的是地球上最诡异的一块大陆.在这片大陆上,生活着大量和其他大陆完全不同的特有生物,比如袋鼠.考拉等. 不过,和这些看起来萌萌哒的动物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澳洲大陆上的各种有毒生物.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