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增刊】似水无痕:清明祭···
清明祭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 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民风, 是为了不忘祖先,不忘血浓于水的亲情。跪在坟前,才更知“人留后代草留根”的意义。那时,望着黄钱燃化后飘飞的样子,会想起小时候爷爷的眼神···
今,用此文字,祭奠祖先,缅怀已故的亲人。
-----题记
清明节又为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立的。因为介子推为了救不是君王时的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又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文中这段有关清明节的来历,摘取网络,特此说明】
而我,在清明节时,会想起那个眼神和那飘飞的钱灰···
小时候,爷爷总是带着我和哥哥去祭奠我的奶奶,而他那恍惚的眼神,望着那飘飞的钱灰,轻声说道:你奶奶收到了,收到我们的钱了,也知道我们来过了。而我和哥哥,跪在奶奶的坟前,也会望着舞动的烟灰,望着爷爷那忧伤的眼神,凝重的跪拜下去。
多年后,嫁到丈夫家,婆婆也是一个极其孝顺贤惠的人。每到清明节,婆婆也会很早叫起他的儿子们为祖先添坟。还会嘱咐很多事宜。而我们,也会和婆婆包好饺子,带上那些供品和纸钱,随着她去祭拜。她会对着祖先的坟,说着一些过往,眼角湿润着,然后也对着我们说“人留后代草留根,人要记着自己的祖宗啊”。而此刻,看着婆婆的眼神,我总会想起爷爷,想起他的眼神与那轻声的话语。而后,我会冲着娘家爷爷睡去的地方,遥拜着···
现在,婆婆在县城里居住。每到清明时,丈夫他们兄弟三人,都会在天没亮时,把祖先的坟填好,也会摆好跪拜下去···
而我,望着家乡,虽然知道哥哥和叔叔家的两个兄弟也早把爷爷奶奶的坟填好,但是想着爷爷的眼神,和那飘飞的钱灰,我会在心里,默默的祭拜着他们···
顾 问:蝴蝶庄生 无语 廖国华 落日长河 陈文林
责 编:夏嵘
主 编:似水无痕
副 主 编:思尘 仲雍胄胤 冰弦 千华 卧虎山人
编 委:半庹斋主 琴墨 忘机 釆桑女 关山冷月 亦禾 玲珑 凭栏人 远方 庞建合
校 对:婉约公主 君子如水 清泉 四毛
推 广 部:江钓 胡岸霞
本期编辑:似水无痕
本期收稿: 亦禾
经典文学,如酒轻醉,唐风宋韵,如花盈香,
原创文字,与您同享,学海无涯,有您添香。
盈香文苑,期待您的关注,
愿与您一起研习文字的魅力。
一切很美,只因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