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张玉庭 ||读舒婷的《致橡树》(散文)
读舒婷的《致橡树》
作者: 张玉庭
主编:非 鱼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
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愛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的人也决非平庸肤浅之辈。尤其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后来看报,又发现了一条极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舒婷写《致橡树》的本意并不是赞美“爱情”,而是要反驳—位男性教授的——那是位七十多岁的老敎授,当谈到他一生见到的女性时曾挺无奈地说:有才华且温柔的女性往往不漂亮,才貌双全的自恃聪明漂亮又很难温柔,而漂亮且温柔的又多半没什么才华。对于此神完全站在男人立场上评论女性的表述舒婷頼不以为然。她认定,既然女人也是人,男人就没有理由非要按自已的标准要求女人,于是针对这种视女人为“第二性”的观点,她写了《致橡树》,并成功地塑造了一株与橡树等高的美好的木棉。细品其诗也的确可以发现,做为女姓形象的“木棉树”与做为男性形象的“橡树”一样,丝亳不逊色,同样拥有出色与辉煌。
不信请听诗中的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 紫握在地下/叶 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我们分担寒潮 风雷 彝务/我们共享雾鹰 流岚 虹露/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自然,也正是由于这种出色的表白,才使人由此悟出一个道理,高品味的爱情理应如此!换言之,正因为该诗生动地表达了一种平等深刻的爱情观,这才被人们视为成功的爱情诗,从而印证了文学理论中的一条真理:形象大于思想!
不是吗?本意是体现男女平等思想的,但偏偏因为,“木棉”与”橡树”“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既“在风中互相致意”,又 “共享虹霓永不分离”,这才成了人们心目中爱的象征性形象。
是的,即便如今的我切实知道了《致橡树》一诗的写作背景,但我仍然认定,只要有两棵树肩并肩站在一起,一棵开着火一般的红花,一棵垂着诗一般的绿叶,那就准会使我们相信:这就是爱!
是的,舒婷式的比喻的确漂亮之极!让男人女人们树一样地相依相伴吧——画似的!这也是我,重读《致橡树》时的一点感受。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张玉庭 , 安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 《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散文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