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医案
医案:胡某,男,41岁,2021年5月6日初诊 【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加重两周。 【病史】患者5年来每月复发口腔溃疡,疮面难愈,位置以舌边、颊部多见,溃疡严重时疼痛较甚,影响进食,常自行服用清热泻火之品,可使溃疡短暂愈合,但易致胃脘不适,出现腹泻,且停药后症状复发;平素倦怠乏力,自觉头沉重不适,偶见耳鸣,胃脘胀满,纳食不佳,口中黏腻不爽。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双颊部散在溃疡,溃疡疮面色白发暗;头沉重不适,纳呆,口黏。小便清长,大便溏。舌体胖大苔厚腻质滑嫩,脉沉缓。 【诊断】口疮 【辨证】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香砂六君子加味 黄芪30g 党参12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陈皮12g 半夏12g 木香10g 砂仁6g 肉桂3g 小茴香10g 苍术20g 菟丝子10g 石菖蒲15g 升麻6g 甘草6g 14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 【分析】 1.患者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加重两周”为主诉,故诊断为“口疮”。 2.口疮为病,病因多与实热、虚寒、阴火有关,碍于今时之人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调, 加上多数患者病程较长, 动辄饮冷, 喜服清热泻火之剂,以致临床上虚证、寒证多见。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尤以脾胃虚寒最为常见。 3.结合患者四诊资料,素体脾虚,且多服清热苦寒之品,久病伤阳,清阳不升,寒湿困口,发为口疮,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4.脾虚痰湿内生,困结中焦,致枢纽升降失调,湿浊之气上蒙清窍,以致头沉重不适,伴耳鸣,口黏等;脾虚湿盛,下迫肠腑,则大便溏薄;脾胃虚寒,运化不及,故见胃脘胀满,服凉药加重,纳食不佳;气血生化乏源,易倦怠乏力。 5.脾之健运有赖于肾之温煦,久病损伤脾肾之阳,患者小便清长,乃肾中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所致;且肾失潜藏,虚火上浮易加重溃疡反复,疼痛不适。 6.综上,患者基本病机在于“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同时根据兼证,佐以“温助肾阳,引火归元”之法。 ⭐️ 【用药分析】 1.依据患者表现为脾胃虚寒,底方选用香砂六君子加味。其中黄芪补益气血、托毒生肌,对久不敛口的溃疡有生肌生血长肉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党参、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行气宽中,化湿开胃,令“脾强则制湿有效”。诸药利中寓补,祛邪而不伤正,使湿祛脾健,气机升降有序,则诸症可缓。 2.肉桂一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肝、脾、肾四经。此药又为纯阳之品,功善补命门之火,引火归元。治疗复发性口疮配伍肉桂,旨在引火归原,剂量宜小。于全方而言,乃“画龙点睛”之笔。 3.小茴香温脾暖肾,散寒止痛,善理脾胃之气以缓解胃寒痞满不适,又可进一步提升肾中阳气,与肉桂一同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运行。 4.菟丝子性味甘平,可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同时能补肾益脾以止泻,缓解脾肾两虚之便溏泄泻。 5.苍术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胃脘胀满,纳呆食少,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 6.石菖蒲化湿辟秽,开窍豁痰,善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头晕沉重等症;且化湿醒脾和胃,也可以很好的缓解中焦脘痞之证。 7.少量升麻引清气上行,同时少佐升提药物,亦有“火郁发之”,即宣达郁遏伏火之意。 8.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021年5月20日复诊 患者溃疡面几近愈合,无新生溃疡,其余诸症均有所改善。舌质淡红, 苔薄白。嘱去苍术,加山药续服7剂,巩固疗效,后可根据恢复情况制作水丸长期调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