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乡,约定秋后回来问斩,多少人按约而归?
中国古代史里面有一个特别好玩的事件,这个事件叫做“太宗纵囚”。
这个事件出自《资治通鉴》,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翻译成我们听的懂的话也就是,有那么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心血来潮,决定皮一下,所以把监狱里的死囚全部给放走了,让他们回乡见见自己的家人,外加吃好喝好,改明秋天自己回来受刑。
当时朝堂上的官员们都震惊了,直呼太宗陛下真的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放了死囚不说,还让死囚秋天自己回来领取死刑,怪不得说太宗陛下远超秦皇汉武呢?这种事秦皇汉武肯定做不到!
李世民知道啊!这些臣子都在讽刺他,他们认为这些死囚肯定不会回来,但是李世民很自信,他们认为这些死囚是不可能不回来的。
结果第二年秋天你猜怎么着?这些囚犯全部都回来了,一个也没有逃跑,排着队等着领取死刑。此后唐太宗李世民大手一挥,不止没有砍他们的头,反而把全部罪行都给赦免了!
这个事件看起来非常让人感动啊!让后世读史书的人看到了历史的温度,而当时满朝文武大臣也感叹说:咱们太宗皇帝是君子之治,仁政让死囚都为之感动!
你看看,这些囚犯,明明已经是死囚了,回来就是个死,明明有机会逃跑却不逃,这就是太宗皇帝的人格魅力。
但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李世民释放死囚这个事件非常不符合常理性,因为既然是死囚,那么肯定是犯了重罪的,这样的人心底里是有劣根性的,不是简单一个事儿就能够被感动得连劣根性都消灭得一干二净了。
所谓君子在死亡面前亦很难不恐惧,何况这些罪犯都是小人中的小人,怎么会如此听话秋天回归呢?而回归人数还一个不差,全员回归,这就是个很大的漏洞啊!因为就算有那种小人中的君子可以做到安然赴死,但一个群体全部都直接从小人的人格中快速转变成君子,这未免就有点欺负后世看客们的智商了!
如果这个事件中是这样,有的人回来的,有的没有回来,那么这个事件的说服力就会高很多!
所以,这个事件很明显就是李世民暗箱操作搞得一场个人秀。说起来,李世民这位皇帝也是够反智的,明明文治武功历代皇帝中的顶尖者,但偏偏喜欢篡改历史,他太在乎形象了,做梦都想让史官把他之间干的不好的事情给删掉,为此还被史官怼了好几次!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极力维护自己仁君形象的人格,进而导致了这场纵囚事件的个人秀!
这个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呢?
起因是贞观六年死囚太多了,从纵囚事件李世民放死囚的人数上可以看到,死囚高达390人。
但是我们在看《资治通鉴》上记载,在贞观四年的时候,斩杀死囚不过29人。那么为何短短两年之后死囚会暴增上百倍有余呢?
这里得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张蕴古,张蕴古当时是大理丞,是个六品官衔的大理寺主官,专门负责分管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复审的官员。
当时有一个叫做李好德的人因为满嘴牢骚,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所以被人举报进了大牢。
而张蕴古在审理后发现,这个李好德有点神经质,所以胡说八道也正常,按照唐朝的律法很难定罪,于是就上报给了李世民赦免了李好德。
可是偏偏很不巧,张蕴古是个围棋爱好者,而李好德对于围棋也颇有研究,两人没事儿就在一块下棋切磋。
可因为这件事被有关部门发现上报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便认为两人之间有私下交情,张蕴古肯定在之前的审理中徇了私情,直接就把张蕴古抓起来给砍了。
张蕴古死得非常可惜啊!为官清廉,且非常有正义感,不过是因为喜欢下围棋,结果就遭了殃!
不过李世民这边因为杀了张蕴古惹上了大麻烦,因为张蕴古被杀事件给大理寺的审判官们留下了阴影,此后不管大小的案件一概从严,这导致贞观五年到贞观六年的死刑犯数量大幅度上升。
李世民这下着急了,死刑犯数量的上升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社会的犯罪率很高,社会犯罪率高不将意味着这皇帝当的差吗?
所以李世民赶紧出来给大理寺的审判官们使眼色,你们弄得太过火了,稳着点,别瞎折腾!
但是因为张蕴古事件的前车之鉴,大理寺的官员们也非常谨慎啊!因为弄不好自己就要丢掉脑袋,所以也不管李世民如何使眼色,大理寺的审案过程依旧非常严苛!
所以到了李世民纵囚那一年,唐朝监狱的死囚已经高达了390人,李世民眼看这发展下去还了得,于是想出了这个纵囚计划。
这个计划肯定是李世民先给死囚们承诺了,先放你们回家,然后你们再回来,我再赦免你们。但是如果你们不回来,你知道的,我要是伤了面子,那么你跑到天涯海角我都要把你们追回来!
囚犯有皇帝的许诺自然秋天尽数而归,毕竟回来就等着赦免,相当于走个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