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水浒》,才明白为何公孙胜两次离开梁山,原来背后大有深意
01
“报……报告晁天王,旱地忽律朱贵引一名叫戴宗的好汉求见,说是吴军师的故人。”
此时的聚义厅中,公孙胜正在跟晁盖和吴用谈论道法。听见小喽啰来报后,公孙胜和晁盖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吴用。
吴用说:“这戴宗兄弟是江州牢城营两院压牢节级,他这种身份突然造访梁山,必定是有大事。天王、公孙先生二位稍作片刻,待我下关去迎接戴院长。”
说完,吴用就起身去迎戴宗了。
晁盖沉思了片刻,忽然对公孙胜说:“戴宗这个名字好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经晁盖一说,公孙胜忽然想了起来,说:“哥哥可还记得前些时日,那宋公明被刺配送往江州,我们将他接上山后,他说什么也不肯留下。于是,吴学究就向宋公明举荐了个人,江州牢城营的节级,正是这个戴宗。此人会些道术,可以日行千里,人送绰号——神行太保”。
经公孙胜这么一提醒,晁盖终于想了起来,说:“莫不是宋公明兄弟出了什么事情不成?”
二人正说着,只听见门外传来吴用的声音。只见,吴用引着戴宗走了过来。
朱贵介绍了戴宗来梁山的缘故,果然是宋江出事了。
宋江因为题反诗,被黄文炳举报后被关进监牢。戴宗路过朱贵的酒店,是因为知府蔡九差遣他去京城,给蔡京送家书和贺礼。
晁盖听完大惊失色,马上就表示要带着众头领点人马下山,然后去打江州,救宋三郎上山。
公孙胜心想,这晁盖做了寨主也有一段日子了,这一点就着的性格还是没有长进啊。
还好吴用马上阻止了晁盖,说道:“哥哥不可造次。江州离此间路远,军马去时,诚恐因而惹祸,打草惊蛇,倒送宋公明性命。此一件事,不可力敌,只可智取。吴用不才,略施小计,只在戴院长身上,定要救宋三郎性命。”
晁盖听罢说道:“愿闻军师妙计。”
02
吴用的计策是伪造一封太师蔡京的假书信,让蔡九差人将宋江押送到东京,梁山的人马好在半路将宋江劫上山。
然而,在戴宗走后,吴用突然察觉到那伪造的书信有破绽。这时候再派人去追施展神行法的戴宗,显然已经是不可能了。吴用没办法,只好请晁盖连夜带众头领下山,去江州救宋江和戴宗二人。
此时的梁山总共才二十一个头领,晁盖这一去就带走了十七人,只留下吴用、公孙胜、林冲、秦明四人,可谓是倾巢而出。
看着晁盖等人远去的背影,公孙胜陷入沉思:宋江这个人,我见过两次。
一次是我们“七星聚义”后抢劫生辰纲事发,宋江冒着生命危险,抢先来到晁盖庄上报信。通过这个举动,可以看出此人不仅重义气,处理危机时也有谋略,有决断。
第二次,是宋江因为误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晁盖在各个道路都安排了人,将宋江接上了山。这宋江也是很出人意料,他说什么也不肯让人开了枷锁,甚至在吃酒时也戴着。他还对着我们梁山这伙人说什么,“国家的法度,如何敢擅动!”这不是摆明了跟我们划清界限,宁可去牢城营,也不在梁山落草吗?说白了,他就是知道宋徽宗要立太子,大赦天下,想等待计划重新回归主流社会。
公孙胜仔细琢磨着宋江这个人,觉得这个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他身在公门,却喜欢结交江湖中人,还冒险帮助我们这些抢劫生辰纲之人,并且介绍了秦明、华荣等人上山。另一方面,他被发配充军后,却宁愿去牢城营受罪也不愿意落草,足以可见他的心理是多么排斥梁山这条路。晁盖接宋江这人上山,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
就这样,公孙胜在惴惴不安中又过了些天,朱贵和宋万突然带回了消息,说是梁山众人不仅在江州劫法场救下了宋公明,还收了很多新的好汉,即将返回山寨。
听到消息后,吴用赶忙安排人在聚义厅备下接风酒宴,还焚香一炉,等待晁盖和宋江等人上山。
03
很快,公孙胜便望见晁盖携着宋江,和众弟兄一起来到了聚义厅上。
然而,接下来的发生的一幕,让公孙胜和梁山众好汉们很是吃惊。
只见晁盖拉过主席上的头把交椅,要请宋江做梁山之主。
原本热闹喧嚣的聚义厅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主席前的晁盖和宋江二人。
宋江也是吃惊地看了看晁盖,又转头看了看下面的众好汉,转过头对晁盖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
公孙胜也被晁盖的举动惊到了,心想,晁盖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出?他是真心要让位,还是感觉到了宋江对他位置的威胁,想要借此来敲打他一下?还好,这宋江是个识时务者,没把这事情弄得更尴尬。
公孙胜还没来得及多想,就又听到晁盖道:
“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公孙胜在一旁听了,一下子明了了:
宋江是救过我们的命,是梁山,是晁盖的大恩人。但这不是一个你让位于他的正当理由啊,如果强调恩情,那么你晁盖不也刚刚千里奔波,到江州救了他宋江的命吗?晁盖如果是真心让位于宋江,你应该强调宋江的才干啊,或者强调宋江为梁山拉了很多好汉,他当老大是人心所向。
然而,与其说是你晁盖强调宋江对梁山的恩情,倒不如说是在强调你此次冒险下山救宋江性命,对他的恩情。
宋江也不白给,听晁盖这么一说,马上接了一句: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公孙胜一听,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
这宋江更不是善茬,这梁山以后可不得安宁了。你想想,宋江如果要真心地推让这头把交椅,你应该强调晁盖的功绩才对啊。比如,说他对梁山有首创之功,对梁山发展壮大的贡献,说他重义气,为兄弟奋不顾身的高尚德行。
可是,你强调晁盖年纪比你大十岁,这算什么理由啊?明天如果再来个年龄更大的人上山,晁盖岂不是就得让位了?宋江这不是等于说晁盖除了年龄一无是处吗?这简直是在侮辱和贬低晁盖啊。
宋江说完,又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他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
公孙胜心想,如果是刚才是晁盖和宋江的一场交锋的话,晁盖已然输了这第一阵了。
然而,公孙胜想不到,宋江接下来说的话,更让他大感意外。
04
主席的四人落座后,不等晁盖这个寨主说话,宋江紧接着说了一句话: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而后,下面不知道是哪些人附和道:“哥哥言之极当”。说话的想必多半是宋江新带来的人。
公孙胜心想:宋江的这一招太聪明了,太阴损了,对晁盖简直是釜底抽薪。
宋江一句“羞分功劳高下,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看似让众兄弟们实现了平等,但他相当于一下子就把晁盖等元老们开创梁山之功给否定了。功劳大小,要从他宋江上山后开始计算。
不仅如此,他宋江把现在梁山上的四十个头领分成了两类(除去晁盖、宋江、吴用和公孙胜这四位)——第一类:晁盖系的旧头领。第二类:他宋江系的新头领。
公孙胜一看,左边晁盖系统的旧头领虽居主位,但总共只有九个人(林冲、刘唐、三阮、杜迁、宋万、朱贵、百胜)
而右边客位的宋江系呢,以花荣、秦明为首,总共是二十七个人(都是宋江拉上山的),恰好是晁盖系统的三倍。
公孙胜心想,宋江这手段厉害啊,就这么一站,两边阵容一对比,等于告诉晁盖,他宋江不坐这头把交椅,不是因为他实力不行,他只要想做,随时就能做。要比功劳,宋江为梁山拉了这么多人,晁盖比不了。
在这对比下,晁盖的阵容是何等寒碜啊,就这九个人里面,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这四个人还是王伦时期的遗产,真要是你晁盖和宋江发生冲突,他们支持谁还不一定呢。
公孙胜看着晁盖一脸铁青的样子,不禁对他心生怜悯。
众头领坐下后,大吹大擂,吃起了庆喜的筵席。晁盖坐在那里,还是一言不发。
宋江又说话了,对众人说起了江州蔡九知府捏造他的谣言一事:
“叵耐黄文炳那厮,事又不干他己,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厮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
公孙胜听罢,心想:这宋江真是太有心机和手段了。什么“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上天注定是推翻大宋的人叫宋江”,你宋江是吃了黄文炳的肉,然后还要用黄文炳的鬼话给自己铺路啊。宋江这话说得太赤裸了吧,稍微有点儿心的人都会明白你的意图。
这不,宋江刚说完,一个叫李逵的就蹦出来了,说:
“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割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皇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鸟水泊里?”
公孙胜心想,这黑大汉是宋江指使他故意说的,还是无心的?这直接点出了当前梁山“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尴尬。
这时候,宋江似乎也觉得有些尴尬了,赶快岔开话题,提起拒敌官军一事。他说道:
“那时小可初闻这个消息,好不惊恐,不期今日轮到宋江身上。”
谁成想,吴用不给宋江这个机会。他回了宋江一句话,真可谓是意味深长:
吴用道:“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
吴用说完,公孙胜又是大吃一惊,吴学究嘴上说什么“天数如此”,其实就是赤裸裸地向宋江表忠心,他吴用也要站在宋江这一队,遵从“天数”了!
吴用是什么时候跟宋江勾搭上的?公孙胜看了看晁盖,他还是一言不发。是啊,此时的晁盖还能说什么呢?
而后,宋江担心老父亲宋太公的安危,就下山去接父亲和弟弟上山。晁盖劝说宋江,说此去必有危险。
宋江不听晁盖劝说,执意前往。谁知道,宋江在江州的事情早已经传到郓城,县令早已经设好了埋伏。晁盖听说后,又一次亲自下山搭救宋江,并将宋太公和宋清接到了山上。
宋江上山后,公孙胜眼看着晁盖已成为虚主,弱主对强宾,这对梁山来说不是好的兆头。公孙胜不想看见兄弟相残,于是,就借着思念蓟州老母的缘由,与晁盖等人定下百日之约,第一次离开了梁山。
05
回到蓟州老家后,公孙胜每天除了跟罗真人修行,就是侍奉老母的起居。就这样,转眼就到了他与晁盖和宋江的“百日之约”。
回不回梁山呢?公孙胜心里十分的犹豫。
最终,他还是因为不愿意看到梁山上的兄弟相争,就决定暂不归山。
然而,公孙胜是天闲星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平静的日子终究还是被打破了。
一天,公孙胜正在家中陪老母谈心,忽听门外有人叫喊。公孙胜定睛一看,原来是戴宗和李逵找到了家里。
公孙胜想让母亲把二人搪塞回去,没想到戴宗使出激将法,指使李逵大闹公孙胜家,还差点伤了公孙胜的母亲,公孙胜不得不露面。
见了二人后,从他们口中得知,宋江攻打高唐州,遇到了会使用妖法的高廉,没办法了,就派戴宗和李逵来请公孙胜。
然而,公孙胜对二人差点伤及老母的举动也有些恼火,便抬出了罗真人,说是有师傅的允许才肯同去。
第二天,公孙胜引着戴宗和李逵二人来到了紫虚观,见到了罗真人。戴宗向罗真人说明了来意。
罗真人道:“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二位不知,此非出家人闲管之事。汝等自下山去商议。”
戴宗心想:这真人还真的是有意思,你说出家人不管闲事儿,那我可听说,当初公孙胜是主动找的晁天王一起抢劫生辰纲。你们这蓟州远在辽国的深山之中,公孙胜究竟是怎么知道大名府的梁中书要运生辰纲的消息呢?都说您罗真人是活神仙,那公孙胜又是如何骗过您这个活神仙,来到郓城的呢?您说梁山是火坑,但也是公孙胜自己跳进去的啊?指使他进入火坑的,恐怕是您吧?
戴宗虽然心存疑虑,但也不敢当面向罗真人提出疑问,只能跟公孙胜一起下山。
下山后,李逵问戴宗,那老神仙说了什么?
戴宗疑惑道:“你不是一起去的,在旁边听到了吗?”
原来,老神仙说话太文雅了,说得是文人士大夫的书面语,李逵这大老粗根本听不懂。
戴宗知道这黑厮脾气不好,让他闹一闹没准能扭转乾坤。他就对李逵说,是罗真人不教公孙胜同他们去。
果然,李逵当即表示,要碾碎那罗真人的道冠,将他扔下山去。
戴宗知道,李逵又要使用前不久,为了赚美髯公朱仝上山,活劈了小衙内的那一招。他只对李逵说,你要钉住了脚。
果然,晚上李逵悄悄地起了身,提着一对板斧就上了山。
到了山上,李逵见了罗真人,二话不说,先是照着脑袋就是一斧子,将罗真人给劈死了。而后,遇到一个青衣道童阻拦,也是起手一斧子将其头颅砍下。然后,李逵悄悄地下山睡觉。
第二天,戴宗恳请公孙胜再次带着他和李逵上山,恳请真人。
公孙胜将二人带到山上,李逵当即就傻眼了,那罗真人不仅安然无恙,还说了,看他李逵的面子上,让公孙胜跟他们走一遭。
李逵一听,还以为昨天他提着板斧到紫虚观行凶,虽没伤到罗真人真身,但却吓住了他。
然而,就在李逵自鸣得意的时候,一阵恶风将李逵吹入了云端,两个黄巾力士将李逵押到蓟州地界,把他扔到了蓟州府厅的房屋上滚落下来。李逵被蓟州府官员当做妖魔关押了起来,受了几天苦。
戴宗替李逵向罗真人求救。罗真人表示,他已知道李逵是上界天杀星,因为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他不会违背天意,弄死李逵的,只是磨炼他一会。戴宗听罗真人这么一说,才放心。
在临走前,罗真人又说有话单独跟公孙胜说。公孙胜马上跪地,谨听师父的教诲。
罗真人先传授了五雷天罡正法,又嘱咐公孙胜,大概意思是,公孙胜是上界天闲星,注定要去帮助宋公明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你要专精从前学道之心,休被人欲误了大事。另外,我有八字真言要你记住——“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务必不要误了期限。
公孙胜把师父的八字真言记住,就辞别罗真人,跟随戴宗和李逵二人下山,到了家中拿好装备,辞别了老母,赶往高唐州。
06
后来,公孙胜在高唐州破了高廉的法术,帮助宋江大获全胜。
再后来,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后毒发身亡,宋江成为梁山的话事人。公孙胜看见梁山的权力顺利交接到宋江这个强者手中,就安心留在宋江身边辅佐他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再后来,梁山被朝廷招安,宋江被赐为破辽都先锋,奉诏去打大辽。公孙胜知道,他辅佐梁山的任务快要结束了。
怎么回事呢?
因为公孙胜不敢违背罗真人给他的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幽”就是幽州的意思,当时宋辽的交界就在幽州。
梁山的队伍到了蓟州后,宋江就跟公孙胜提议去拜见他的师父罗真人。公孙胜也正想去跟师尊参礼,就带着他上山来到了紫虚观。
宋江见到罗真人,就让他给自己指点前程。
罗真人经不住宋江的再三央求,就告诉他,你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决无疑虑。只是一生命薄,不得全美。
宋江一听,顿时被吓住了,马上问“莫非宋江此身不得善终?”
罗真人说,“非也!将军亡必正寝,死必归坟。只是人生命薄,为人好处多磨,忧中少乐。得意浓时,便当退步,切勿久恋富贵。”
宋江马上表示,富贵并非他的意愿,他只愿弟兄常常完聚,虽居贫贱,亦满微心,只求大家安乐。一通漂亮的话说下来,他差点都把自己感动得落泪。
怎奈,罗真人说,“大限到来,岂容汝等留恋乎?”
宋江再拜,求罗真人法语。罗真人只得送给宋江八句法语——“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
后来,罗真人又请求宋江,如果梁山人马能够凯旋还京,公孙胜就要辞别梁山众好汉,请宋江放还。
宋江只能答应下来。
下山后,宋江看着罗真人的法语,不解其意,又拿给众兄弟看,也没人能看懂。公孙胜就对宋江说,这是天机,不可泄露,时候到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后来公孙胜随宋江破辽,又替朝廷平定了田虎和王庆的叛乱,公孙胜的法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活捉王庆后,宋江等人便返回东京汴梁,准备面见皇帝,接受封赏。
大军到达一个叫双林渡的地方时,燕青搭弓射下十几只大雁,惹得天空上的飞雁纷纷惊鸣乱飞,高低失序。公孙胜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感叹:这燕青真是难得,是个聪明人啊!
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不久前宋江大军路过五台山,宋江跟随鲁智深上山,到文殊院找智真长老参禅求问前程,智真长老也送给了宋江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由于佛道有别,公孙胜没有跟着上五台山,但宋江下山后,因为参悟不出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语,就让兄弟帮忙参悟。
当时公孙胜也在场,他见了智真长老的偈语,马上联想到了师父罗真人给宋江的那八句法语。但是,因为这是天机玄语,他没有跟宋江说。
公孙胜心想,这个智真长老和师父一样,把梁山众人比作了大雁。也都预见了东京汴梁(东阕)就是梁山108个好汉们生死分别之地。只是公孙胜并不知道智真长老的“双林”是什么意思。
直到到达此时的“双林渡”,燕青又张弓射雁,公孙胜才明白,智真长老的“双林”,就是此时此地。这燕小乙真的不简单,到达此地时,他不仅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还用行动去提醒宋江。
公孙胜观察着宋江,从他的表情来看,经过燕青这一番操作,此刻他也已经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既然已经悟出了智真长老的偈语,那师父罗真人的那八句法语,宋江想必也已经了然于胸了。
果然,宋江马上就把燕青叫了过来,问他为何射雁。
公孙胜以为宋江要跟燕青讨论偈语的事情。然而,他没想到宋江不谈偈语,而是以大雁是义禽之名,把燕青批评了一番:
“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兄弟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看着燕青的委屈,公孙胜摇头不止。他心想,宋江真是个装糊涂的高手,你都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比作大雁了,岂能不知道智真长老四句偈语,以及师父八句法语的意思?看来师父说得对啊,宋江人生命薄,只因他不舍得富贵,不舍得就此退却啊。他还要进京接受皇帝的封赏呢。
还好,那燕青精通人情世故,没有挑明偈语之事,当面拆穿宋江。
而后,公孙胜随宋江到了东京汴梁,见了宋徽宗。
梁山众人接受了皇帝的封赏后,公孙胜就找到宋江,表示要听从罗真人的嘱咐,就此辞别众兄弟,返回蓟州。
由于跟罗真人有约在先,宋江不敢强留,只能割下万般的不舍,放公孙胜北归。
次日,公孙胜与众兄弟相别,穿上麻鞋,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宋江对公孙胜连日思忆,泪如雨下,郁郁不乐。公孙胜那边呢,也是悄然落泪,但他伤心的不是此番别离,而是梁山众兄弟的前程。
结语
很多人读完《水浒》,都会觉得公孙胜这个人物过于神秘。
首先是公孙胜的出场十分离奇:
一个应该修身养性、行善积德的出家人,怎么一出场就是一副暴躁、暴力的形象,庄客不给通报就动手呢?这很不符合出家人的形象。
不仅如此,一个出家人理应清心寡欲,但他为了劫取生辰纲,不但主动找晁盖,还跟他们结义,他作为一个道士,怎么这么世俗、爱财、不守法度呢?
而后,公孙胜又中途离开,返回。最后,公孙胜又在梁山招安后立下大功,接受封赏之际突然离开,这一次是彻底的离开。
看到这里,我想你通过阅读前文,心里一定已经有了答案。
没错,公孙胜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中设计的一条隐线,他代表着天意。
从《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开始,施耐庵就为本书注入了一种神秘力量:
108个妖魔就是后来的梁山108个好汉,他们祸乱人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洪太尉不是一时失误放走的妖魔,他是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权力,任性而为,打开伏魔殿,最终才导致妖魔逃走的。
再换句话说,108个魔君,也就是梁山108个好汉,是上天派去惩罚大宋朝廷的,因为他们滥用权力,祸害人间。
所以,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既是奉了天意,又应了天时。
什么是天时?天时就是社会的整体态势,就是民间的幸福、疾苦、情绪、意愿。奸臣当道、政以贿成,盘剥百姓、民间怨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的那个时间点,它就是天时。
比如,梁中书连年给蔡京进献数额惊人的生辰纲。
有人说晁盖虽然劫富但未济贫,所以不算真好汉,那他是不懂民意。
民意何尝需要你劫富济贫?只要有晁盖等人这样的硬汉站出来,抢劫了贪官们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打击了蔡京、梁中书们的气焰,让他们不舒服、不痛快,这就够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何须济贫?
公孙胜这个出家人之所以涉足凡尘,就是因为罗真人洞察到了天意和天时,才让这个爱徒到人间历练一番。所以,才有了七星聚义,公孙胜主动帮助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再到梁山聚义。
再后来,宋江上了山,公孙胜敏锐地看出了天时虽合适、地利也归梁山,但梁山即将迎来人心不和:
他从宋江上山后接风宴的表现中,从晁盖的反应和应对中,从吴用的态度中,公孙胜已经看到梁山社会的复杂性已经陡然增加,梁山发展的不确定性。“一宅二主”格局已然形成,兄弟相残的可能性都已经很大了。
公孙胜还发现,宋江的领导水平要远远高出自己追随和扶持的晁盖,梁山将会走过一段坎坷的历程。公孙胜不愿参与到有较高概率的兄弟相残中去,所以选择了离开。他的离开,不是罗真人授意的,而是根据自己通过人性做出的判断。
而后,宋江在高唐州遇到会法术的高廉,派戴宗和李逵请他回归。罗真人考虑再三,决定让公孙胜再次出山,为宋江解围。
罗真人此举,也是因为他看出梁山的天时还在,公孙胜对梁山的感情也还在。然而,罗真人送给公孙胜的那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揭示了梁山的“天时”在破辽后就会终止,再往后,平田虎,打王庆,梁山沦为了朝廷的打手和工具。
而到最后,梁山征方腊,已经不是在替天行道,而是违背天意。
天意是什么呢?天意就是,大宋朝已经腐朽不堪,尤其是到了宋徽宗这一朝,皇帝不仅不务正业,沉迷于艺术,他还找来给他帮闲的人做官,帮他打理朝政。
比如说蔡京是以书法帮闲,最后当上的太师;还有蔡攸,是演小丑来帮闲的,但是最终却当上了节度使、少保;有一个叫王甫的人是唱小曲来帮忙的,最终却当上了太傅;最有名的是高俅这个泼皮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宋徽宗的宠爱,做了殿帅太尉。这样的朝廷,怎么会不亡呢?
所以,罗真人给公孙胜的八字真言中的“遇汴而还”,就是让公孙胜在梁山众人征方腊前,也就是他们回到东京受封后,彻底离开,返回蓟州,罗真人不想让公孙胜违背天意,更不想他因此丢掉性命。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