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静脉输液途径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PIV)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95例应用PICC的VLBWI和同期90例留置PIV的VLBWI,分别作为PICC组和PIV组,比较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日、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成本及效果。

  结果: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比较,PICC组每周体重增长高于P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日比较,PICC组短于PIV组(48.2±5.2d比53.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ICC组(35.4%)低于PIV组(44.9%),其中静脉炎(PICC组21例次,PIV组169例次)、液体渗出或外渗(PICC组2例次,PIV组185例次)、导管脱出(PICC组3例次,PIV组14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堵塞(PICC组7例次,PIV组84例次)和其他(静脉穿刺栓塞、感染)(PICC组1例次,PIV组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成本比较,PICC月成本(1951.5元)稍低于PIV(2008.5元),单次成本(1691.5元)高于PIV(129.9元),PICC成本-效果比值(30.22)优于PIV(36.45)。

  结论:对于VLBWI,PICC可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但单月成本两者相近,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对于PICC,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其卫生经济学优点将更突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