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强:艺术人文意味着什么?

艺术与智性模式

文|曹意强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艺术人文」这一命名,既隐含着本院90年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内涵,又表明艺术史应趋于的终极目标。「人文」是人的尊严与事业崇高性的定义,包含人类的兴趣、价值、思想体系和行为的品质;与此同时,它也指对人之思想及其高贵行动的研究。「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概括了这两层含义。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代表性产物。据此,2007年本学院由原史论系改为二级学院时,定名为「艺术人文学院」,其英文为The Advanced School of Art and Humanities。

在欧洲,「艺术」主要指「美术」,即由绘画、雕塑和建筑组成的美的艺术「fine art」。这种由图像构成的美术与文字组成的语言,从古希腊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智性双翼。正因为如此,图像与语词问题一直是西方的重要哲学命题。在中国,最早的文献表明,图像与文字同体异功,相辅相成,也是把握宇宙与人事沉浮的两个智性手段:文字难传达者则以图绘表之,反之亦然。西哲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道」在不同文化中建构了两大世界观和信仰,它们与艺术和科学合成三套马车,并驾齐驱,牵引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艺术史研究的意义由此而不言自彰。

自1928年建校之始,本院率先致力于中外美术通史的撰写与教学,从漫长的历史长河去理解美术的变迁,反之为读解更广阔的历史现象提供图像证据。以图证史,以史鉴图,此系艺术史的人文价值之一。作为学科,美术史定名于19世纪,当时它跃然而为欧洲史学的前沿学科,为现代人文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我院始终力图与国际艺术史发展保持同步而异调的姿态:在学术品质上,以世界高水平为标准,在研究目的上,以我为主,取国际之长,用之于中国艺术史建设,走向世界,为人类学术进步奉献中国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我院明确提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理念,打破美术史狭隘的专业藩篱,将之扩展至哲学、科学、历史等广阔视野中。学术本无界域,它的任何进展都是交叉跨界的结果;学术是探险,探险不能局限于本位地盘。新专业的设置不是专业划圈自囿,而是为了拓展探索的范围。

大学具有双向任务,即推进学术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此,教师研究水平的提升,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示范,我们倡导教师以自己的研究带动教学,言传身教,训练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已知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寻求对待问题、对待生活的智慧方式,亦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辨析日新月异的复杂情境,如何采纳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智慧储藏于历史。欲从事任何专业,首先必须了解其学术史。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不仅是进入艺术史研究的门径,而且本身就是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绝非史实的单纯排列,而是观念和撰述方法的产物,这本身便是历史的事实。同一史实在不同史家笔下呈现不同的叙述模式,而史德、史识、史法决定史实的呈现方式与意义。学习艺术史,必须首先了解以往重要的艺术史家的成就,谙熟他们的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并探寻相应的解决路径。

我们所强调的方法论,决非脱离问题的方法条规,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所采用的合适手段。中外艺术史经典就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论典范。由此研究方法论即是研究思想观念史。将思想或观念史引入美术史,这是我们创立艺术史学史和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逻辑性举措。研读经典著作,鉴赏经典作品,邀请国内外艺术史代表人物举办讲座,例如「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和「潘天寿纪念讲座」,这一中一西的高端常设活动,不仅建立了与古今中外思想的对话,而且展示了伟大的艺术史家工作的范例。

智慧乃天下公器。智慧穿越古今时空,跨越中西疆域。中国古代画论早已明示艺术无中外、古今之异,唯有品质优劣之别。一国、一地、一时代的美术是其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化的活化石,而这些要素反映或塑造了各自的视觉习惯,表现惯例,品评或推理模式。不同的文化艺术必须互为鉴镜,于鉴镜中反观自身,发现其活性基因,以图特色发展。我院译介西方艺术史名著,引进西方方法论,并非为翻译而翻译,为方法而方法,其目的乃在于建立更有宽度、更有效的参照系,在比较中提高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水平,使之更完美地匹配其美术遗产的伟大品质,为世界艺术史做出应有的中国贡献。

推动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我院的终极目标。从美术通史深化到个案研究,特别注重中国画论注疏、画家年谱考订、中国书画鉴赏等关系我国绘画命脉的基础研究,同时展开金石学的探究。这些研究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在多元的艺术史和方法论背景中展示而凸现其意义。以中国书画鉴定为例,这是一门经验性学科,离开艺术史、书画观念史、技术媒介史的框架,仅凭眼力,难以成为令人信服的鉴定科学。跟艺术创作一样,局部归于整体,各式学术研究只能在整体中显现其价值与意义。

这个整体便是开篇所说的人文及其研究的意义。书斋必须与社会相连通,文字之书与行为之书、沉思的生活与行动的生活必须互动而产生现代学术创造力。因此,本院重视训练学生将学术转化为社会能量的能力,而这能力绝非是功利性的,而是具有远大抱负的创造性能力。理论与实践始终交织在一起。本院在全国率先开设视觉文化研究、艺术行政与策划、美术博物馆学等科系,并非旨在建立所谓的新专业,而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新的视角,使之了解世界人文学科的新趋向。如果学校培养的学生仅以某门专业结业,这是教育的最大失误。专业疆域在不断地拓展,专业技术在不断地淘汰变化,教育不应将学生捆绑在某个狭隘的专业或技术洞穴中,而应将他们指引到广阔的人文旷野上,任其驰骋。

在这片人文风景中,教育可为学生提供三种无穷的能量来源:经典智慧、经典作品、社会实践体验。我们强调艺术研究必须一眼盯着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和方法论,另一眼盯着古今中外的艺术杰作,从中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提高艺术研究必备的审美能力,然后全身心地投入现实的丰富体验,磨砺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强调的艺术智性的含义。

艺术史与人类的所有学科的沉浮一样,一旦局限于专业,便沦为某种理论或方法论的奴隶,失去其自由创造的活力。在艺术史领域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或将艺术描述为受社会、经济、历史、人种等因素制约的结果,或以「为艺术而艺术」为信条,排斥艺术之外的所有研究因素。这两种做法从不同的方向忽视了艺术的本体创造性,否认了它对人类一切创造性领域的塑造作用和价值标杆意义。

我们强调艺术的智性就是为了重新发掘艺术的这一伟大功能,即在透彻研究艺术的本体创作论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艺术对人类其他领域的创造性塑造力量。「圣人因智以造艺,因艺以立事」,汉末徐幹所言早就蕴含着这种智性关系。艺术是人类智慧的创造性结晶,而一切人类事物的品质则有赖于艺术而提升其最高品质。以军事为例,《孙子兵法》被誉为世界战略经典,当译成英文时,其名为Art of War,即「战争的艺术」。这是西方世界对该书的最高评价,也是对艺术智性的一个阐例。艺术史是揭示艺术智性的学科,唯由此,才能合乎「艺术人文」之名实。

2017年12月31日于牛津



组稿/吴京颖   审读/胥瑾 刘雨尘   编辑/修亚男 陈曼仪

(0)

相关推荐

  • 长北:论21世纪艺术史研究走向

    论21世纪艺术史研究走向 21世纪的艺术史研究,将表现出明显的综合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走向.笔者从艺术学的诞生和中国学者的应答.门类艺术史研究的丰硕成果.学者对学科自律性的认识.文化一体化的趋 ...

  • 这本书,助你打通艺术史的任督二脉

    现代艺术史的写作范式和学科制度于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并影响至今.因此,我们学习与研究艺术史,自然需要了解以下问题:在西方,艺术史观念和写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史上出现了哪些伟大的艺术史家和里 ...

  • 艺术与智性: 曹意强: 9787550308961: Amazon.com: Books

    <艺术与智性>文章可分为三类:第一组论述创作意图与智性模式,强调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智性形式:第二组结合写实主义的观念,评论绘画与自然,画家与媒介,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第三组以中外现代画家为 ...

  • 国美之路 | 曹意强:艺术,作为一种智性模式

    艺术与智性模式 文|曹意强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 "艺术人文"这一命名,既隐含着本院90年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的发展内涵,又表明艺术史应趋于的终极目标."人文&qu ...

  • 曹意强|艺术学科与创作论

    编者按:本文原刊于<新美术>2020年12期.感谢授权. 艺术学科与创作论 曹意强/撰 "艺术"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范围包括与自然相对的人类活动及其衡量标准 ...

  • 曹意强 | 文艺复兴研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2020年11月21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主办的"重生与遗存:文艺复兴艺术中的古典遗产"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推送为论坛学术顾问曹意强教授特为研讨会撰写的主题致 ...

  • “心灵·艺术·价值” 国际会议NO.9 | 曹意强:艺术与智性

    参会人员合影      2019年10月25日-27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功举办了"心灵·艺术·价值:纪念贡布里希110周年诞辰国际会议",学术召集人为曹意强教授.约翰·奥 ...

  • 【学期伊始】曹意强:倘若无爱,便无艺术

    艺术与人文 全山石,<美术理论家曹意强博士>(局部), 布面油画,115×130cm,2005年 院 长 寄 语 " 何为真正的幸福?幸福是爱与艺术的自然融合.世上唯爱无需理由, ...

  • 曹意强:与其简单反对  不如积极建构

    [本期话题]美术实践类博士:为何屡遭非议?① 策划:李振伟 颜培大 编者按:今年两会上,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在提案中提出,美术实践类博士学位的设置,违反了艺术本体的发展规律,影响了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 ...

  • 曹意强|油画媒介与创作问题

    编者按:本文载<美术观察>2021年第9期,原为曹意强教授在全国九大美院教师聚集川美研讨油画创作教学问题时的一个发言.曹意强教授指出:"我国油画创作的前景如何,首先取决于专业美术 ...

  • 曹意强 | 论油画的本体语言 ——从沙耆作品出发

    编者按:2021年4月23日,"问道寻源--留学比利时五画家作品展"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展出了吴作人.沙耆.钟涵.赵友萍.胡振宇五位画家的重要作品,同时编辑出版了第二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