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记(之三) | 书话
书房记(之三)
撰文/王淼
七
在日本当代摄影师中,有两个堪称妙人的人物,一个是荒木经惟,另一个是都筑响一。前者我已经写过两篇文章予以介绍,后者虽然也写了文章,却还觉得意犹未尽。
都筑响一的摄影(包括文字),最大的妙处是日常,带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他指出日本美学的本质是“美在乱序中”,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无论乍一看多么杂乱的环境,里面其实贯穿着环境中人自己坚定不变的秩序。比如书房,一个人喜欢书,渐渐积累下来,就会越来越多。于是,墙壁铺满,地板铺满,房间变得满满当当。这其实是一个极其私密的空间,尽管书多到快要溢出来,但不仅不肮脏,反而让人感到谜一样的魅力,甚至让人有推倒一座书山,细细察看书名的冲动。尤其对那些志趣相投的人来说,这样的书房显然更有归属感,因为这比任何奢华的房间都更令人感到舒适安心,也更能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温度。而这种温度,恰恰来自一眼看去乱的无从收拾的书籍……。
都筑响一把这种惬意的混沌称作“有机混沌”,这正是我在《乱书房》一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也同样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境界。
八
德国作家布克哈德·施皮男在一篇名为《书架》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书呆子都是瘾君子,和沾上其他瘾一样,一个人染上了书瘾,就只能不断地加大剂量。于是迟早有一天,书会从书架上喷涌而出,堆在地板上,贴在空墙边,直到把自己变成家具,到最后,甚至是主人唯一的家具。”
果然是得趣之言。不是资深爱书人绝难体会到个中滋味。事实上,书就是这样慢慢积攒起来的,起初买书只是为了阅读,后来开始喜欢上各种装帧优美的书:精装书——从纸面精装,布面精装,到皮面精装;然后是签名本——没有上款的签名本,有上款的签名本,上款、钤印一应俱全的签名本;然后是毛边本——普通毛边本,精装毛边本,签名毛边本……一本不够,还要复本,一本用来阅读,一本用来收藏。而各种各样的套书,诸如全集、文集、选集,更是能收就收,读不读倒在其次,摆在书架上却甚为壮观。
于是,书架上终于书满为患,无处可放,便开始堆放在地板上,塞在书桌下,贴在空墙边。虽然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能再买了,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看到喜欢的书还是忍不住手痒,不停地买,买,买。于是,书就像野草一样疯长,一直到不可收拾……。
九
我是美国侦探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的粉丝,从读到他的第一本书起,我就喜欢上他的文字,即便再忙,我也会抽出时间读一会他的小说,对于我来说,这既是一种消遣,又是最好的休息。
布洛克笔下的马修是一个侦探,却更像是一个都市漫游者,探案只是他的副业,偶尔为之开开心,不过是生活的调剂品。他常常在酒吧里泡着,见识各种各样的人,然后约会,恋爱,闲逛,或者回自己的公寓,一个人呆着,胡思乱想,或者走神,度过懒散的时光。马修的主业其实是享受生活,好好占有每一天,生命如此短暂,时间如此珍贵,秉烛夜游犹嫌不够,哪有时间去浪费生命呢?
的确,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自己高兴就好,别人如何看完全无足轻重。没有人是完美的,有缺点的人才可爱!作为一个侦探,马修的原则是他的良知,他的良知就是他内心的法。这种价值观只是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不否认,布洛克的小说有点模式化,但他的小说重点不在故事,故事总会被人慢慢遗忘,但马修这个人却不会——即便不读布洛克的小说,我依然会感受到马修的自由散漫,感受到他的爱恨情仇,感受到他从年富力强,到渐渐苍老……这远比故事更美妙。
我一直想做一个像劳伦斯·布洛克一样的作家,一个像他那样的都市漫游者,挣钱多少都无所谓,只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
夏日已远,繁花将尽。慢慢来,他告诫自己。花点时间,闻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