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现代创意设计(二)五行形态篇
引言
自古以来,古人都很喜欢用“体用”这个概念来述说一些理论的应用,“体”,是指事物的本源;“用”,是指体的具体表现产物,因此,在古代阴阳五行理论中,一般以阴阳为体,五行为用,而本文,是着重介绍古人的五行观的理论特点,以及五行在图形形态上的基础分类。
文中五行理论的解说,可能会有点枯燥,所以,希望各位老铁能够耐心看完。
古人的五行观
古人常说的五行,一般指的就是“木、火、土、金、水”,称为正五行,然在古代的五行观中有一个必须理解的概念,那就是五行的“气质”论,古人,是通过五行系统,对天地自然的规律进行认知的,因此,在他们的五行观念是“论气不论质”,这和现代人以物质认识世界的观点有着巨大的区别。
所谓“论气”指的是万事万物中的共同的属性与特点,古人讲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在五行理论中,两种不同的物质,拥有相同的状态属性或特点,那这两种不同的物质就属于同一五行;反过来说,同一种物质,可以在不同状态下,呈现不同的属性和特点,那这个物质就可以于分属两种不同的五行。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铁和水,正常状态下,这两种物质属于金行和水行。但是,如果铁块被烈火烧成了铁水,在这种情况下,铁块的五行属性就不属于金行,而属于水行,这就是同一物质,拥有的两种五行属性。
同理,正常情况下,“H2O”水,属于水行,但在温度低于零下的时候,水会结成冰块,这时候的水,在分子式的层面依旧是“H2O”,但在五行上却变成了金行。
这就是古代五行观中的“论气不论质”,当然,还有五行观中的“生克”概念,和现代人所理解的概念也有很大的差别,不过这些并不是本篇要论述的,就不多说了,留到后面有需要的时候再做说明。
五行、五气、五性
《尚书·洪范》文中记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因此,古人将“木、火、土、金、水”这五气的特性,归纳为十个字,分别是:“曲直、炎上、稼穑[sè]、从革、润下”。
一、木为“曲直”。
为什么木行是“曲直”?
那是因为,这是植物的共同特性,可曲可直,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只要有空间,都能不断生长,或像苍松翠柏,或如石中的禾草。
因此,五行木气的性质,就是“自发生、可曲可直”,无论是曲是直、都是不达目标不罢休。
二、火为“炎上”,
所谓“炎上”,就是和火一样的特点。
烈火焚烧,会发出的光和热,向上燃烧,爆烈、灼热,破坏性强,虽然爆发力强,但如果没有助燃物,火性不持久,因此,火气的共性是“炎上”。
三、土为“稼穑”。
土行的这个特性,是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的,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庄稼的播种和收割,这和土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词背后的意思,就是是指宽广、肥沃、稳定的大地,是非常利于种植各种作物,并能得到巨大的收成,转而衍生大地化生万物的意思,就如《老子》中所写的:“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因此,土行是一种静养的状态,土气的特性是“能载物”,“稼穑”则成为了土行最好的总结词。
四、金为“从革”。
要理解金行的特点,会有点复杂,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从革”。
从表面的意思看,“从”是顺从的意思;“革”,在《说文》中解释是“兽皮治去其毛”,后来才延伸为改革、改变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指“顺从变革”的意思。
金行怎么就是顺从改变呢?这个到底怎么理解呢?
古代很多的字意是来自于《易》中的卦辞和爻辞,这个“革”字就是其中一个,
“革”是出自指上兑下离的“革卦”,革卦本身卦意是改变、变革的意思,从革卦的卦象看,就是一块金属矿石被火淬炼的变化过程,革卦的卦辞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巳日乃孚”,所讲述的就是商周时代,青铜的冶铸过程。
铜矿石要被烈火长时间的淬炼,烧了六天后,炼去矿石中的杂质,得到真正的铜汁,古人称为“孚”,就是被孵化出来的意思,铜汁被注入不同的的土范之中,等铜汁冷却凝固后,就成为了一个个的青铜器成品。
因此,金行的“从革”的深层意义,就是顺从改革,不断去芜存菁、淬炼成材。
对于古人来说,青铜去掉了杂质,留下的就是最坚硬、稳固的精华物质,同理,具备这样特征的,都属于金行。所以,金气的特性有两个,“坚固”和“去芜存菁”。
五、水为“润下”。
水行的“润下”,就很好理解了,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渗透,一个是下行,这就是水行的两个特性。
好了!前面这一大段理论文字,都在叙述五行各自的特点,其中的意义何在呢?
其意义在于,当我们掌握了五行的特性后,就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国潮的设计与创意之中,让所有创意与设计都有据可依,有根可寻,让现代国潮的创意更丰富,并能传承更多的传统文化。
五行与六形
在《青囊三字经》中的一个章节里,就讲述了五行和具体的形态如何做归类,书中是这样写的:“方尖圆,动直行”,这一句话是将五行的形态做出了静态和动态的区分。
所谓静、动态之分,就是阴阳之分,因为大自然中的山水形态,基本都是以静态为主,所以,古人用六种态势来代表五行形态的变化,同样,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静态的图形设计或与之相关的创意上。
一、方尖圆——静态三形。
在正五行中,有两气是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自己不会动的,那就是土行和金行,因此,在形态阴阳上,土行和金行属于静态形态,方形、尖形、圆形用来对应土和金。
1、土形:方形
土的形态就是方形,为什么是方形?
还记得前面所说的土行的特点吗?那就是“稼穑”,能播种与收割的地方就是田地,从农耕时代开始,古人们为了更利于农作耕种,把农田都整成了一块块方方正正、平坦工整的地块。
方形更有宽广而有界的意思,天圆地方,所以,土的形态肯定以方形为代表形态。
2、金形:尖形或圆形
金形为什么是两种形态呢?
前面已经说过,古人对金行做的定义,是“从革”,金性有两个,“坚固”和“去芜存菁”,因此,金行的形态就具备了两种形态。
A、坚固的三角形。
古人所说尖形,就是三角形,我们都知道,三角形的形态是最稳固的结构,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样,内部从物理机构的能量水平,都能保持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这就有了金字塔效应。
说到这里,需要说一个错误的观点,常见有人会说,三角形之所以是代表金行的形态,是因为它能代表金属具有尖锐性,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金行为什么是“从革”?因为金气的特点,是利用外力把物质从低层次向更高的层次进化的过程,淬炼成精华,精华的结构是稳固的、坚硬不容易被破坏的,就像三角形一样。而尖锐的特性常用于刀锋,但是,锐利的刀锋成角角度很小,破坏性比较大,而且经常使用,就会钝,不能持久,这和金行的特性有大的不同,反而更似火行。
B、完美的圆形。
圆形代表着完美,金行的特性就是不断“去芜存菁”,向完美状态进化,如铁矿石经过烈火的淬炼,铁坯经过无数次锻打,变得更加纯粹,通过冶炼技术,把铜汁铁水变成各种成熟形态的金属制品,就是向完美状态的进化,因此,金行也可以用圆形来来代表。
圆形和尖形,代表着金行不同的特性,用法也不同,具体分别,我们在其他篇章做详细论述,这一篇里就不作说明了。
二、动直行——趋势三形
前面说了正五行中静态的两行,现在就说说正五行中具备动态的“水、木、火”三行,这三行可以说,都是无时无刻都处于动态之中,这三态是不可能静止的,否则,水静则竭,木静则枯,火静则灭。
所以,这三行在静止形态中,都是呈现出动态趋势的,因此,“动直行”对应火行、木行和水行。
1、火形——具向上趋势的动态尖形。
“具向上趋势的动态尖形”这句话要分成两部分来理解的。
一是“具向上趋势的尖形”,这是火行“炎上”的特点,因此,当只出现一个尖形时,就必须有向上的趋势,就如指向上箭头、电站的高架塔一样,尖头的角度必须在30度以内,不能超过40度,不然就成了金形。
另外就是“动态尖形”,所谓“动态尖形”就是同时出现多个尖形集合的形态,好像火焰一样的动态趋势,也可看作火行的形态。
2、木形——长直的形态
木行的形态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木行具备“曲直”的特征,因此,但凡长形或线状,或竖、或横、或曲折蜿蜒,都属于木行的形态。
3、水形——下行的形态。
水行的定义是“润下”,因此,有渗透行进趋势的图形,如水滴形、波浪形都是水形。
好了,到这里,大致简单地讲解了五行的特性和其基本形态的分析。
下一篇,大愚我会再深入一点,讲解阴阳五行在图形结构、颜色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