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国有嘻哈》相比,《中国乐队》到底做错了什么?

昨晚,《中国乐队》第二期如期上线。然而,收获口碑与收视率再次双双扑街。

首先,周四晚22:30的播出档期就让节目处于不利。尽管第二期(0.250%)的收视率相较第一期(0.188%)有所上升,但与当晚播出的《围炉音乐会》(0.375%、0.369%)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收视来看,可以说很惨了。

再看百度指数。上周五,《中国乐队》百度指数达到峰值,却不及已经收官将近三个月的《中国有嘻哈》的一半。

(截止时间:2017年11月17日20点12分)

而观众的反应,也是骂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在《中国乐队》的官方介绍中,对节目初衷的描述是:推荐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乐队,通过节目介绍乐队的成员和背景,让这些乐队登上舞台演唱自己的作品,并且帮助乐队改进和提高。节目不仅将展现和塑造中国原创音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还将改变人们对乐队的固有认知,让中国观众对于乐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然而,在播出之后,节目完全未达到初衷的效果。节目内容无聊、节目模式枯燥、节目营销荒谬,让它的失败显得如此理所当然。

《中国乐队》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最初的综艺创作思路出了偏差,于是在跑偏的路上一去不归。

《中国乐队》被群嘲,大家到底在不满什么?

对于国内「文青」与「滚青」来说,当乐队被搬上电视屏幕时,他们期待的,一是让乐队展示一种音乐「态度」,为「摇滚精神」正名;二是希望优秀的乐队得到大众的肯定,从而改善乐队音乐人的创作环境;三则是崔健的眼光与对音乐的执着。

而上述的期待,全部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一档「回归音乐本身」的节目,乐队如参加《同一首歌》般一一登台献唱,唱毕后拂袖而去。而乐队的精神内核,节目则试图用旁白与访谈的形式展现。但所有的走访片段皆是泛泛而谈,隔靴搔痒般浅尝辄止,并未深挖乐队的特点,导致乐队形象模糊,观众过目即忘。

以第二集的「衣湿乐队」为例,长达十分钟的访谈内,对「川音摇滚」,「宜宾方言」等乐队的特色音乐旗帜一笔带过,主唱大谈特谈迷笛音乐节演出前的轶事,越聊与音乐越远;乐手存在感微弱,俨然沦为可有可无的壁花;最后再以陈年鸡汤配上演出片段,强行喂观众情怀。

「衣湿乐队」是一个主打方言特色的网红型乐队,本来可以顺藤摸瓜,对其「方言」、「乡音」等特点进行深挖,详细展现乐队中民族乐器的风格化作用等,但节目组仅做了一个现象描述便匆匆翻篇儿。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致命硬伤。

明明衣湿乐队的音乐足以树起清晰的风格化形象,但却被不咸不淡的访谈尬聊模糊化,最后观众什么都不记得。——连音乐风格都挖不深,更何况是态度?不存在的。

那么,这档节目是否真的能让乐队受到大众的瞩目呢?

在节目播出后,拥有3万粉丝的衣湿乐队的微博转发与评论是这样的:

很明显,试图借助登上电视媒体来推广乐队的纯粹初衷,事实上也落了空。

然后让大众好奇与失望的是,崔健去哪儿了?

在爱奇艺的宣传海报上,只留下了谭维维。在中国乐迷的眼中,崔健有着教父级的地位。他是乐迷心中的定海神针,是节目品质的保证。但他的凭空消失,彻底瓦解了乐迷心中的底线——也许老崔都觉得这档节目让他失了面。没有崔健,节目失了精神支柱,吸引度更是大打折扣。

对于自诩「内行」的乐迷来说,《中国乐队》没有了音乐精神,也没了精神偶像,内容也过分肤浅,对节目也就没了期待。

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中国乐队》的吸睛点更是荡然无存。而「无聊」是原罪。

谭维维

在「无海选,不pk,不淘汰」的solgan下,节目顶着「回归纯粹音乐」的遮羞布登场,但丝毫无法掩盖其「无聊」的真面目。

第一期开场时,陈伟伦演唱一首老词新曲的《如梦令》,音乐之冷感,观众之淡定,徒留电视机前的观众尴尬。

这种冷感的开场,甚至比不过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与选手的合唱来得嗨。乐手终于在广告的缝隙中表演完毕,但音乐品质只能以「平庸」来形容。

倘若在这种纯粹之下,音乐是唯一的吸睛点,那么到目前为止,连这个吸睛点都消失了。观众甚至无法在音乐以及冗长的访谈中得到任何感官上的审美刺激,又如何能让观众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呢?

这种无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跑偏”的节目模式所导致的。

首先,大量无意义的镜头导致节目节奏冗长拖沓。在谭维维拿着节目经费旅游时,节目也拍摄了大量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以及繁华城市的灯光夜景。让人稍不留神就以为这是一档旅游节目……或者是午夜情感节目?

其次,节目串联混乱生硬。谭维维多次在节目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泼鸡汤泼得不知所云,本该在节目中承上启下的桥段显得尤其突兀。

最后,节目组的宣传营销,则可以定性失败。官博自己都不知道到底哪一天能上线,从八月一直拖到十一月,然后在毫无热点话题造势的情况之下,在一个被抛弃的时间段悄然登陆。

除了QQ音乐以外,其他宣传渠道基本等于0。在爱奇艺首页,《中国乐队》页面占幅也较小。也就是说,《中国乐队》连网上的观众都断然放弃了。

相比于《天籁之战》、《不凡的改变》等挖空心思地让电视观众与网民成为节目的参与者,《《中国乐队》》极其敷衍而毫无诚意,却想立一个清高牌坊,自诩「返璞归真」。

QQ音乐网页版截图

跟《中国有嘻哈》相比,《中国乐队》做错了什么?

电视音乐综艺的第一属性是工业,其次才是艺术。这个「第一属性」决定了它根本上的商业性。一旦它的商业属性被切断,不被群众所接受,也就不必要再谈什么艺术性。

当前国内的音乐真人秀已不如前些年爆款频出,但当前在播的综艺节目中,基本上都遵循着这样的创作思路——先让节目定位明确清晰,然后用各异的形式将节目自我标签化。只有在定位清晰的情况之下,才能吸引观众,从而保证工业属性的成功。

如提起《蒙面歌王猜猜猜》,观众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悬疑」的标签;提起《天籁之战》,则会想起「神曲频出」的标签;提起《中国有嘻哈》,则会想起「个性」、「态度」一样。这种标签实际上也是在告诉观众,这个节目的吸睛点在哪里。

而《中国乐队》的定位之模糊,让其难以用一个标签为自己正名。

它是娱乐节目吗?没有任何娱乐元素。它是专业的音乐节目吗?没有了崔健,谭维维与陈伟伦的资质难以扛起「专业性」的大梁。而「文青」、「滚青」想看的门道也道不明白,被视作外行人的普通观众想看的热闹也闹不起来。

而这么多的乐队,明明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将其整合——如每一期展现一种音乐风格的乐队,民谣、爵士,分门别类,从而树立鲜明的乐队形象,营造记忆点。但节目组却直接粗暴地做成拼盘晚会,一股同一首歌的感觉扑面而来。因此,定位模糊导致了节目根本性上的失败。

如果说「定位明晰」可以吸引观众,那么「有趣」才能留住观众。

以《中国有嘻哈》为例,它能将嘻哈音乐从地下推上主流,也就是让大众认为,嘻哈是「有趣」的。从视觉上,「墨镜,帽子,大金链」等元素有趣;从音乐上,「单押,双押,punchline」等技术元素有趣;从精神上,「叛逆,自由,张扬」等态度有趣。这种对有趣的定义见缝插针地入侵观众的感官,于是观众在潜移默化之中便对其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

《中国乐队》目前看来,无论是节目包装还是节目剪辑上,很难让观众产生这样的心理冲击:原来乐队这么酷?!

而事实上,这个节目确实可以说一点也不酷。

在音乐真人秀创作中,将娱乐性狠手抛开。观众凭什么要为你买账?

节目组所理解的「返璞归真」,将这档节目逼成90年代画风的展览型电视综艺,过时而老土。一档电视真人秀,将「悬念、竞争」等必备要素统统去掉,剩下流水账般的无聊画面,然后再忽悠着观众说:你看,我们专注于音乐,这就是情怀。

抱歉,情怀尚未廉价到如此境地。剩下的支离破碎的片段,专注于音乐本身的也寥寥无几。

作为一档电视综艺而言,内容上音乐性不足,模式上娱乐性几乎没有,营销上无话题热度。也许导演和策划是真叛逆,完全与电视综艺的创作规律对着干,与所有成功的必备因素背道而驰。

音乐综艺的下一站在哪里?

在节目同质化、消费大IP余热、炒冷饭、观众审美疲劳的新环境之下,电视音乐综艺这个刚需一步步走向疲软,「缺乏新意」是其致命伤。

首先,当前音乐综艺则极其缺乏新鲜的音乐内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至2016,辛晓琪1994年发行的《味道》、齐秦1996年发行的《夜夜夜夜》被各档卫视节目翻唱了8次之多。

音乐内容年年雷同,甚至只能依赖二十余年前的「经典」曲目而无法产出新的音乐内容,折射出的则是音乐创作能力上的严重不足,严重缺乏新的音乐基因与血液。换了个频道,还是唱着同样的老歌。那对于观众来说,这些节目又有何特色,能让观众记住?

这也是之前《中国乐队》倍受瞩目的原因——乐迷们真的以为它可以产出高质量的新音乐内容来填补需求。而如今其音乐质量仿佛也未能达到乐迷心中的要求。

其次,音乐综艺应紧扣新的市场趋势。以《中国有嘻哈》为例,这档网综直接造起了新音乐类型的市场风潮,霎那间嘻哈音乐遍地开花,不少商家品牌都邀请嘻哈选手推出了嘻哈广告歌,音乐节中嘻哈歌手的身价翻20倍……这也标志着网络终于从电视造就的「民谣热」中抢过接力棒,成为市场的新宠儿。

音乐电视综艺要么重新夺回市场「势」的话语权,要么就应「顺势而行」,尊重市场规律。

这也是乐迷当初对《中国乐队》寄予厚望的另一原因。在播出之前,乐迷纷纷担心「也许以后就买不起livehouse的票了」、「那群叫pg one老公的人可千万别来滚圈」……但目前,也许还要恭喜一下乐迷,你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它的失败,彻底错过了夺势的机会。

再次,不能停下对新节目模式的探索。「星素结合+改编」的模式大行其道,但所谓「现象级」的综艺却再难出现,尚未有哪一部综艺掀起全网热议的浪潮,也并未有新的歌手横空出世。

「爆款综艺」是真的可遇不可求,还是说我们早已进入了同质化的怪圈,却依然在为自己的「模式创新」沾沾自喜而无法自拔?

当前,新的「音乐+」概念逐渐兴起。2018年,尚有几档「音乐+旅游」等新模式的综艺蓄势待发。新的模式是否足够有趣,还需待上线后让观众评判。

跟《中国有嘻哈》相比,《中国乐队》并没能让“小众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大众”的风口热潮引入到摇滚、民族音乐等音乐类型;而从节目本身来看,《中国乐队》接下来还能不能咸鱼翻身,目前来看都是个难题。

排版 | 福猴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