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第一书记牵线组织,苹果院士云端指导,郓城果农大呼受益

原发表于2020-05,因“话题标签”需要原创文章才能收录,故重发,加注“原创”标签。

5月10日早上,第一书记工作群里,发布了一个信息,山东园艺学会、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举办的现代园艺产业技术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在知网上线。第一堂课是束怀瑞院士主讲的《苹果产业7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略》,就在上午10点开讲。

上个月,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省派第一书记组织学校的专家团来到县里做农业技术指导,两个半天时间,专家们来到田间地头,板着果树、葡萄悉心指导,果农们闻讯而来,把专家们围在中间,问个不停。花卉专家陈春利教授还在罗楼村的大队部里,打开PPT,给花农们现场讲了一课。
专家们时间毕竟有限,如何建立长效的指导机制,我们第一书记和学校科研处领导商议,搞一个云课堂,专家们定期不定期开课做个指导,建一个专家和种养殖户的微信群,大家可以随时向专家请教。
事情一忙,这事儿搁置了一段时间。今天是个好的契机,院士讲课,肯定更有吸引力,于是我这头抓紧拉上第一书记、拉上农业局、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第一书记拉上种植户,种植户又拉上其他的种植户,很快建立了一个40多人的微信群。
开课前,山工院的束靖教授发出了束院士在办公室的照片,10点多一点,束院士的课开始了,91岁的老人,对着镜头娓娓道来,侃侃而谈。
他讲中国苹果产业的70年发展历程,讲当前的方针,回应农民关切:

“提质增效,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生态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讲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

“发展存在盲目性,主要树种出现结构性过剩,栽培品种单一,过分集中,量增加了,但农民收入降低了。此外,平均单产低,高的亩产可达10吨果,全国平均也就一吨多。东部劳动力成本高,有向西移的倾向。管理果园技术能力老龄化,缺少接班人。”

未来将如何给果树产业发展继续插上科技的翅膀?他给出中肯的建议:

“向群众学习,惠及创新高效应用,提倡简化精准技术体系;发展生态果园,乔灌结合,行间草组,生防栽培。”“要重视三产,特别是有特色高附加值的苹果加工产业,增值效果很好,如苹果白酒、白兰地等。”“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出口果品价格可以提高10倍以上,当前只有4%,出口潜力很大。”

谈及苹果产业未来的方向,他强调要有定力:

“发挥我国本地种的优势,提高育种水平,这事儿要有定力,要坚持,要连续,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发展苹果要以市场为导向,更要加强顶层设计,避免盲目。”

谈及人才,他认为很紧迫:

“当前缺少领军人才,缺少工匠。培养人才要特别重视实践,更要重视向群众学习。”

讲到技术推广,他强调了创新:

“基层技术工作人员要重视创新高效技术样板田,在此基础上办训练班效果会特别好;跟乡村振兴结合,发展企业式的技术推广方式;重视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农户以项目为基础的联合体,一起创新推广新技术。”

讲座结束后,束院士又耐心回答了种植户的十几个问题。
云端的这堂课,让那个郓城种植户大呼过瘾,到中午时分,微信群里,已经聚集了100多人,郓城丹鑫农场张夫宾说:

“上个月专家到果园手把手指导,大家都觉得受益很大,这次线上的指导,开阔了眼界,也坚定了种好苹果,做好农场的信心。接下来,这个系列讲座还有十几场,我们这些种植户肯定会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把技术水平提上去。”

作为组织者,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第一书记张建武说:

“除了这些讲座,学校的专家们还单独准备了'小灶',专门招待来自郓城的种植户,给大家在脱贫振兴的路上助一把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