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校园贷”新骗局!又有学生被骗几十万

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擦亮”双眼,警惕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警示称,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互联网借贷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大学生贷款。但是在国家严防严治的高压态势下,现实中仍存在“注销校园贷”“套路贷”等多种不良“校园贷”陷阱,继续坑害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校园贷?校园贷有哪些种类?

校园贷,是指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由于校园贷一方面可能导致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过度消费,另一方面,校园贷通常具有高利贷性质,容易在讨债过程中衍生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所以相对来说,校园贷还是存在弊端的。

民警介绍,其实校园贷也分正规贷款和非法校园贷。从门槛来看,正规贷款需要抵押物、征信或提供收入证明等申请,而非法校园贷往往只需要身份证、学生证和联系电话;从审查程度来看,前者有审查程序和审查周期;后者审查松散且放贷极快;利息来看,正规贷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后者利息则远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且收取手续费等。

非法校园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不良贷、多头贷、传销贷、裸条贷等,但不管是哪种表现形式,非法校园贷一般是通过高利贷和套路贷两种方式进行获利的。

高利贷中,出借人希望借款人按约定支付高额利息并返还本金,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息。如“714高炮”,是一种7天或14天的超高息短期借款,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它以砍头息、滞纳金、手续费等形式,先扣取借款本金的20%-30%,在超过还款期限后,借款人要在归还本金基础上,赔付巨额逾期罚金。

套路贷是指以违约金、保证金、行业规矩等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阴阳借款合同,并制造各种借口单方面认定被害人违约,进而要求偿还虚高借款,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其实“套路贷”的本质是将诈骗罪演化成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目的是为了非法侵占财产,披着贷款的名义,故意制造逾期,让贷款人承担巨额债务。

校园贷的具体诈骗手法

“校园贷”的诈骗团伙多以公司化模式运行。内部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催收部、法务部、话务部等部门,团伙成员统一培训、分工明确、组织完善,共同实施犯罪活动。该团伙通过购买受害人个人信息,或者从网络中介获取受害人借贷需求信息,然后以无抵押、放贷快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借贷小额贷款,并不断通过“平账”、“过桥”、“逾期费”等手段快速垒高债务,赚取高额利润。一旦受害人无力偿还,该团伙便通过对受害人及其家属、通讯录朋友进行威胁、恐吓、骚扰等手段,逼迫受害人偿还虚高债务。

如受害人贾某,最初借款7000元,扣除“砍头息”后,实际到手4900元,约定一周后还款,从此陷入“套路贷”陷阱,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迫先后7次借款平帐,债务累计超过了10万元。受害人张某,因无力偿还虚高债务,遭受到软暴力催收,校园贷团伙成员对其进行言语威胁,并发送恐吓图片。

遭遇校园贷了该怎么办

学生朋友如果不小心遭遇校园贷,也不必慌乱。民警提醒学生朋友,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不要过度消费,不要轻易借钱。

如果实在要借钱,一定要找正规机构,明确借款金额、手续费用。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的,不要在自己没有理解或没有看过的合同上签字,更不要签空白合同;最忌讳借新还旧、以贷养贷。

如果不幸陷入“套路贷”骗局,要注意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在不法分子的恐吓下一味忍气吞声。如不幸遭遇暴力催收,要及时报警,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借款合同、银行转账记录、催款电话录音、短信等关键证据提供给警方。

校园贷的打击情况

关于校园贷的打击情况,李警官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警方近几年一直将校园贷、套路贷等非法行为纳入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校园非法借贷,专案督办,对平台、嫌疑人、追讨人、幕后出资人实行全链条打击。

“注销校园贷”诈骗

提到校园贷,不得不提校园贷诈骗。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注销‘校园贷’”新骗局,不少在校生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纷纷“中招”,被骗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

“注销校园贷”以注销校园贷款账户为名,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和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实施精准诈骗。犯罪分子通常伪装成“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等信息,并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要求受害人从多个贷款平台贷款,并将款项打往他们所提供的“对公账户”来完成“清零”和“销户”,且承诺账户注销后就会返还转账资金。但当受害人真正按要求操作后,他们就会以新的借口要求受害人继续打款,最终拉黑受害人。

据统计,2020年以来,注销校园贷类诈骗在武汉市累计发案280余起,涉案金额600余万元。

识别诈骗小技巧

针对校园贷诈骗和注销校园贷诈骗,民警也提供了一些识别诈骗的小技巧:

1. 校园贷诈骗和注销校园贷诈骗,犯罪分子开始和受害人联系时,一般会有打电话给受害人的情节。接到陌生电话,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利用支付宝和微信的转账功能,看下这个手机号是否进行了实名认证,如果没有进行实名认证,很可能是诈骗电话。

2. 犯罪分子初步获得受害人信任后,一般会有通过QQ或微信与受害人联系的情况。如果这个QQ号的等级很低,且昵称是“客服1234”等名字,一般都是诈骗。如果微信昵称有大写字母A,如“A客服1234”等,一般都是诈骗。微信昵称中首字母带A,他会在你的朋友列表中排在最上方。

3. 如果对方没有通过QQ或微信和你联系,而是要求你下载另外的聊天软件进行联系,很大可能是诈骗。

4. 校园贷诈骗经常会遇到贷款类App。下载软件时,建议在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中下载。如果一个APP大小不超过10M,且需要你通过扫码或链接才能下载,一般都是诈骗。

5. 有些贷款平台会出现下载链接或者网址。现在大学生一般都懂计算机知识,可以利用whois域名查询功能查看这些链接或者网址的注册时间。如果注册时间在一个月以内,一般都是诈骗。

6. 如果你已经被迷惑进入打款环节,犯罪分子不断更换收款银行卡是遭遇诈骗的又一个特征。

“断卡行动”中大学生出卖个人银行卡的影响

10月1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召开,公安部副部长、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杜航伟出席并讲话。杜航伟强调,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手机卡银行卡,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在电信网络诈骗中,银行卡用于收取被害人的被骗钱款。被骗钱款层层流转,最终通过地下赌场、数字货币、游戏币、或取现等形式,洗的找不到踪迹。如高发的刷单诈骗、贷款诈骗、理财诈骗等等,一般收款都是银行卡。

犯罪分子用电话卡联系受害人,语言诱使被害人打款。现在高发的贷款或信用卡诈骗,几乎都会有犯罪分子打电话给被害人的环节,然后以验资、刷流水、交保证金等理由让受害人打款。

提取电脑数据

今年10月22日上午,警方在第二次“断卡”集中行动中,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就有一名在校大三学生冯某。该学生在网络游戏平台结识张某,张某表示可以收买个人银行卡、手机卡,每套价格300元。

冯某因急需用钱,就把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卖给了张某。张某将银行卡手机卡寄往中缅边境,供犯罪分子诈骗收款使用。犯罪分子利用冯某的银行卡猖狂作案,短短2天内,冯某出售的银行卡直接帮助电信诈骗团伙实施“虚假贷款”“刷单”类诈骗18起,涉及35笔非法往来资金共计33万余元。目前,冯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已被黄陂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来源:警苑心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