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背村百岁寿星的故事
田背村据1988年统计,在全村大约2000人的总人口中,八十岁以上老人仅有15位(其中男6人,女9人)。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四十年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和完善,随着田背村村民总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2020年最新统计,在今年全村大约1800人户籍总人口当中,八十岁以上老人达到85位(其中男27人,女58人),全村长寿老人增加了五、六倍。其中90岁以上的老寿星也明显增加,2020年统计全村90岁以上寿星有12人。从2010年以来,全村出现了4位100岁以上的、获得龙岩市政府颁发的“百岁寿星”荣誉牌匾的老寿星。她们是:邱永娥102岁(1911—2012)、邓莲玉102岁(1916—2017)、邱凤娇103岁(1917—2019)、张冬娣102岁(1919—2020)。让我们探秘一下这几位百岁寿星平凡而又非同寻常的百岁人生以及她们的长寿奥秘⋯⋯
好心态好胃口的百岁寿星——邱永娥
邱永娥(1911—2012),女,1911年6月生于中都镇亲睦塘下村。年幼时以童养媳嫁到田背布坑,与刘昭源结为夫妻。2012年12月在田背村布坑老家辞世,享年102岁。
邱永娥一生勤劳、善良,有一颗纯朴的爱心。夫妻生育了一男三女共四个孩子。有家孙二男四女,外孙六男四女,曾家孙一男一女,曾外孙十男七女⋯⋯
她一生身体健康,大病没有,小病偶尔。她不懂养生保健知识,但是她日常生活有一些好习惯,总结出来也许就是一本养生课本。她步入老年以后,她的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或者孙子、孙女在开饭前,就会把一个鸡腿或者一个鸭腿或者一块最好的肉放在她碗里,她半碗米饭加上肉和菜,吃完就放下筷子离开饭桌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她爱吃糯米类的食物,她告诉儿孙:适当吃些糯米饭、汤圆、煎粄、粗叶粄、糖糕粄有营养,有力气。她每天晚上吃饭时都喝小半杯米酒,她说喝点米酒好处多,感觉很好。她每天中午都睡午觉,毎天晩上9点前上床睡觉,第二天8点起床,她的心态特别好,她说她对待生气的事情,一觉醒来就没事了!她每天洗手、洗脚、洗澡都要洗比较长的时间,洗得特别干净。冬天洗脚,左脚搓右脚,右脚搓左脚,搓得红红的、热热的,舒筋活络⋯⋯99岁那年她还能坐20厘米高的凳子摘菜,聊天⋯⋯
她很爱护自己的儿孙,很爱左邻右舍的亲人们,逢年过节儿孙们或外地回来的亲人们还有邻居们都很孝顺她、敬重她,都会带上礼物或者送给她一个红包,而她会用温暖的言语并且很自然地回送一个红包给亲人们的儿孙⋯⋯
虽坎坷仍乐观的百岁寿星——邓莲玉
邓莲玉(1916—2017),女,1916年7月22日出生在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仙村,2017年1月22日逝世,享年102岁。她3岁时被送到中都睦邻邱姓一户人家当童养媳,19岁嫁给中都镇田背村刘进华君,一生育有四子,中间二子夭折,留下大儿子和最小的儿子。在她大儿子成家后,兄弟要分家,邓莲玉带着11岁的小儿子另立门户,从那时起,母子俩便相依为命,用勤劳与坚强的品质,支撑着家庭。
邓莲玉性格开朗,她一生历经坎坷、饱经风霜,她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辉煌。她子孙满堂,五世其昌。她一生勤劳俭朴、含莘茹苦,她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一生;是善良贤明、通情达理的一生;是和亲睦邻、乐善好施的一生。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德,永远激励着子孙后代,她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子孙的心中。
在她的孙子女一辈长大成人之前,她的生活是那样的清贫,用她那双勤劳的手拉扯大了小儿子,协助他成家立业,直到其孙子孙女都成家了她还是没停下过那勤劳的双手,她94岁还坚持放牛和拾柴火,98岁还能坚持种菜,菜园里的菜总是绿油油的,她101岁时还在家里协助摘花生和晒谷子。随着祖国的强大和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她才慢慢放手少干活了,她才开始了晚年生活。她的晚年生活是平静而快乐的,她经常乐呵呵地看着她的孙子、孙女、重孙们围绕着她,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平常她生活非常有规律,三餐按时吃饭,爱吃粗粮,喜欢做粗叶板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梅菜干焖肉成为她的家常菜。
她历来尊老爱幼,在她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下,子孙们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她一直都很健康,子孙们甚至感觉好像没有对奶奶有很特殊的照顾,他们外出务工回到家后,喜欢和奶奶一起分享快乐,在就餐时的第一件事,他们就是先给年迈的奶奶盛饭、盛汤,帮奶奶把要吃的肉撕成小块。孙子们每次从外地回到家都要给奶奶洗头、剪发。邓莲玉爱干净,孙子们会经常给她买她喜欢的衣服和鞋子,看着奶奶穿着新衣服时那开心的笑容,子孙们也都很高兴。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邓莲玉在99岁时不小心摔倒了,一只手不能动了,照顾她的任务就落在了其小儿子儿媳身上,他们在传承孝道,一直侍候到邓莲玉远行的那一刻⋯⋯
做先锋热心肠的百岁寿星——邱凤娇
邱凤娇(1917—2019),女,1917年7月初十生于上杭县下都八岭村。她的一生艰苦勤劳俭朴。她19岁嫁给象栏人,生育二子。后来因为丈夫出走杳无音讯,1940年经过族人作主她24岁时嫁给中都田背村刘传章,其前夫2个儿子留在象栏,她到田背村后,于1941年生大儿子国英,1944年生小儿子国雄。后来又生有二女,因为1948年流行天花、鼠疫而夭折。
1949年解放后,生活逐步改善,后来邱凤娇与丈夫又收养了一个女儿张赠秀,加上其婆婆、她夫妻两和2个儿子,一家六口人俭朴的生活其乐融融。
1950年,她家分到了12亩多田地,领到了土地证和房产证,邱凤娇在党的教育下思想觉悟逐步提高,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各方面表现积极。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形势下,她积极响应号召,为了向朝鲜捐献飞机大炮,他把自家的铜脸盆、铜烟筒、铜手炉和袁大头光洋等都捐给了国家。后来村里办夜校时,她把花奇灯、八仙桌、凳子等也捐给村里了。党号召办农业互助组时,她带头在田二队中把几个贫困户联合组织起来,与锦添、兴文、长万、承兴等互助帮工。后来傅培志办起了村信用社,她也积极入股。再后来,由互助组转为初级社、高级社,到成立人民公社,她都是积极响应带头加入。1956年公私合营时,她积极支持丈夫将自家的中药店“回春堂”入股到东风医院,她以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956年,邱凤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60至1970年代,她历任田背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事调解委员、乡人大代表、不脱产副乡长等职。并且多次被评为“优秀干部”“优秀党员”。她为人善良、热心助人,与村民和谐相处,遇有村民家事不和、婆媳矛盾等,她就不厌其烦地上门调解,化解矛盾。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大龄男青年,她热心为他们牵线搭桥促成一些人成家立业。对上级派来的驻村工作组,她总是服从安排积极做好生活后勤服务工作,让工作组同志能够安心工作。她家从1954年至1969年,先后居住过四、五批工作组成员,以及厦门知青等等,她为村里的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邱凤娇同志虽然是个文盲,但是她热爱党和国家,待人和善,一辈子相夫教子,无私奉献。
邱凤娇嫁到田背后,与丈夫共同生活了33年,与婆婆共同生活了34年,与儿孙共同生活了80多年,他们一家人和睦相处从来不吵架,她扶持教育2个儿子,一个上了大学,一个上了中专,都培养成了国家干部。
邱凤娇到田背村的80多年来,她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她和儿孙平常是节俭度日,但是在乡亲们遇到困难时,她都是解囊相助。在她婆婆年近90岁,丈夫又有病的那些日子里,她细心侍候和照顾他们,受到乡亲们的赞扬。
2017年10月,龙岩市人民政府向邱凤娇老人颁发了《百岁寿星》荣誉牌匾。
2019年3月10日,百岁寿星邱凤娇在龙岩市同心圆(香港)养老院仙逝,享年103岁。
上杭县民政局、上杭县残联,中都镇政府,田背村委会、党支部,以及亲朋好友400多人前来吊唁送行⋯⋯有一位亲友送的挽联高度概括了邱凤娇老人平凡而又高尚的一生——“高风传乡里 亮节昭后人”。
勤劳作能吃苦的百岁寿星——张冬娣
张冬娣(1919—2020),女,1919年10月1日出生于上杭县下都镇佛坑村。成年后嫁到中都镇田背村樟树村民小组,生有二男三女,丈夫去世后改嫁到田背村布坑村民小组,又生有二女。目前百岁老人和女儿女婿、二个孙子孙媳妇和四个曾孙四代同堂生活在一起。
张冬娣老人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从未上过学,解放后一直在家以耕田为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的一生勤劳善良,生活简朴,为了家庭为了生活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在田间地头,由于生活的艰辛磨炼了她的意志和身体,前两年她虽然已经是百岁寿星了但身体还硬朗,思维也清楚,她的心态平和,身体和记忆力都还很不错,视力也很好。不过当时由于长期辛勤在田间劳作,其腿脚常感觉有些痛,行走起来不太方便了。老人的子孙几十年来一直很孝顺,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
张冬娣老人于2020年5月仙逝,享年10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