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摘抄:在大唐的怀抱中<党项羌见证唐蕃间的那段如歌岁月>8
当然,从恢复汉皇朝所拥有的西域疆域的角度说,唐皇朝也负有维护疆域完整的民族、历史责任,而西汉帝国都城也和唐帝国都城一样在长安,从历史角度同样也说明必须拥有河西走廊、青海和西域的重大战略意义。当然,长安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河西走廊和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当时欧亚大陆的经济贸易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国地形地势造成的必然交通选择。由此可见,汉唐两代对西域的苦心经营,绝非为汉民族扩张使然,而是迫于地理原因而被动作出的战略抉择。
鉴于文成公主入藏后近三十年(641~670)唐蕃关系的友好,唐廷长期未在长安东南战略方向上布置重兵,其主力与精锐几乎都部署在河西走廊北侧与西域周边,主要用于应对强大的突厥人、薛延陀人、葛逻禄人等部族,因而一旦强大的吐蕃军队北上,内陆的唐军自然不是其对手。
但是,青海的重要性和西域一样,不容唐廷有半点疏忽与懈怠。于是唐廷不得不从中原腹地和边防线上抽调精兵强将,与吐蕃在吐谷浑故地进行了多年的拉锯战。
正处在国力、军力上升期的吐蕃,不满足于消灭吐谷浑政权,还将视线投向了西域。占领了河湟地区,对吐蕃绝对是重大的战略“利好”:向北可以掐住河西走廊的“咽喉”、向东可以居高临下威胁唐都长安、向西可以顺势而下直扑西域。
大唐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平阳郡公薛礼(字仁贵,614~683)
就在“青海湖之战”的同年(670),吐蕃军队大举进攻西域,铁蹄踏遍了唐廷安西都护府下辖的十八个羁縻州,致使唐廷迫于其兵势,不得不暂时放弃安西四镇。唐军集结后,由大将薛仁贵(614~683.3.24,唐初大将,今山西运城人。因统兵与吐蕃作战失利,造贬谪,卒,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清代无名氏所撰之通俗演义《薛仁贵征东》演绎其事迹,多为编造不实虚妄之词)、阿史那道真(突厥处罗可汗之孙、唐初名将阿史那社尔之子,官至左屯卫大将军)率领五万精兵迎击吐蕃,结果被早有准备的吐蕃四十万大军打得大败。此役前后,吐谷浑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永远消失于人类历史舞台,正如史籍所载:“吐谷浑自晋永嘉之末,始西渡洮水,建于群羌之故地,至龙朔三年为吐蕃所灭,凡三百五十年(320年前后~670年前后)。”(语出《中华历代皇朝全二十八史·旧唐书·西域·吐谷浑传》)对唐廷来说,另一个恶劣后果是吐蕃控制了今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势力西抵帕米尔高原,东接河湟、陇西,中亚地区原属唐朝的疆域,此时已经有近半数纳入吐蕃版图。
---------万分感谢我的好友@黄金家族微博 李强先生所著、所赐惠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