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021/1/7

今天市场继续维持分化,虽然上证,深成指,创业板指都收红,但两市仅有784只个股上涨,跌幅超过5%的个股接近1000家,跌幅超过3%的个股超过2000家,两市涨跌幅中位数-3.06%,市场走势极弱。
两市依然是指标股上涨,军工,银行,煤炭等板块涨幅靠前托起了指数,而前期热点新能车,光伏板块更是反复活跃,仿佛天空才是他们的尽头。享受泡沫的过程就是这样痛苦的,股价上涨的高度不由基本面决定,也不由大部分人决定,只由最乐观的那个人决定。
所以在趋势上涨时我们不要去猜顶,这时候做右侧卖出比左侧要靠谱很多,痛苦的享受泡沫是唯一可以做的。
但如果看到泡沫吹大诱人想要冲进去捞一笔,我只能称这种人为勇士,这和当初买P2P的人心态一样,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个,可以先跑出来,到最后根本跑不掉。
最近看到不少博主都在po自己的公众号年报报告,我也去看了看我自己的,居然给我估值5530万,我估计编撰这个年度报告的小编是炒A股的,就喜欢按市梦率给估值....我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公众号能有这个估值水平。
我比较喜欢的是这个统计,年度热词,也就是我在公众号里写过最多的词,除了亨特公司估值这种常用语,剩下的是宁德,先导,隔膜,动力电池,泰来(应该是璞泰来)。
电池亨真的名副其实...最近我看不少媒体,自媒体都开始反复提这些东西了,然后搬出去年偶尔写过的一篇文章开始吹嘘自己当年曾经写过...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有没有写过,有没有持续关注过都是会留下痕迹的,我估计这些词语可能会成为很多媒体机构2021年的年度热词吧...涨了喜欢的人自然就变多了...
不过我希望我2021年的热词能和新能源关系少一点,毕竟我自己还是很喜欢无人问津的方向。

韭菜行为续集

前天推送留了一个尾巴没有写完,四种一定会亏钱的韭菜行为还剩两个,
每一笔钱都要赚,每一个回撤都要都要躲过。

这个股票我有消息。


所谓每一笔钱都要赚,每一个回撤都要躲过,体现在投资行为上就是两个字--“择时“。
所有择时的内在动因都是害怕亏损,想赚更多的钱,但结果往往是不仅赚不到钱还容易亏更多。
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短期择时是没法做的,是做不了的。
类似徐翔这种天降猛男都从不做择时,他的做法是利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抬高股价,吸引散户入场最后再来割韭菜。把自己变成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尝试在规则下活动。
我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大佬是靠所谓的波段操作,抄底逃顶完成的财富积累,也没有听说过哪个机构的策略是精准择时,赚择时的钱。
短期市场的股价一定是由情绪决定的,而情绪的变化往往是不可控的,是难以把握的,我们以为情绪过热时他还能更热,我们以为情绪已经到底时他还能更差。
因此投资中很容易出现抄底没有底,逃顶没有顶,一买就崩,一卖就飞的情况。到最后只能感慨一句,我应该是被庄家盯上了。
我个人的经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忽略短期波动,关注唯一确定的东西--基本面。
关注基本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关于忽略短期波动今天想多聊几句。
有时候股价的波动的确是因为股价里包含了一些我们未知的消息,比如经常有狗庄在利好发布前提前拿到消息,提前买入拉升股价,利好一出就砸盘,兑现利好,收割看利好炒股的筹码。
但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行为,就把所有的股价波动都理解为其中包含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消息,股价一跌就觉得有利空,股价一涨就认为有利好,股价一波动就是基本面发生变化了。
基本面是一个公司最基本的经营情况,没有那么容易变化,大家如果做实业应该能理解,哪儿有公司每周每个月都在变化的。
面对这些没有理由的上涨下跌,我的建议是我们永远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做判断,不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就去猜是不是有什么信息,我们还是应该立足我们掌握的情况去做判断,不做主观的臆断。可能有时候的确会吃亏,但至少不会盲目不会做错。
而且当我们把持股周期拉的越长,我们会发现这些利空利好,狗庄的信息优势信息价值越低。机构每个月都能拿到宁德的排产数据,他们去年就拿住宁德了么?去年宁德811出事时,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宁德811时就有不少人提前知道了是宁德的811着火把股票提前卖了,今天他们后悔么?
当我们越忽略短期的变化,越关注中长期的趋势,我们就越能规避自己的信息劣势。
不择时看起来可能会亏钱,但一定是我们走向盈利的第一步。
至于最后一个炒消息票,有过教训的朋友应该很多了,特别是在2016-2018年,听消息起步亏一半。
在这件事上张阿姨(我妈)是有教训的,他告诉我的金宇车城,st川化等等当年消息票,没有一只都亏损不超过50%的...
消息票大多都是和重组有关的票,这也意味着大多都是壳股,壳股目前在
A股的地位应该不用我多说了。
大家可以欣赏下A股壳股一路向南的魔幻之旅。
另一种消息股就是类似前一阵很有名的杀猪盘,之所以有消息,就是为了收割,一些被控盘的庄股,为了吸引人买入,故意放出一些假消息,骗大家接盘。
A股有一句老话,听董秘的亏一半,听董事长的亏完,这两年类似调研纪要一类的资料也开始传的很火,但实际上调研纪要对于甄别能力不强的投资者价值非常小,毕竟董秘是公司的员工,他即便说实话,也会说加工过的实话。
对于调研纪要,对于董秘说的话,我们还是要多做横向纵向的验证,往往要把竞争对手说的话和董秘说的话加起来听,就能勾勒出一个事实的影子了。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