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的时候,本来我要去墨西哥办探索营,昱辰就顺势在那个周末和两个好哥们一起去西海岸骑山地车。后来因为一些意外,我的探索营推迟到了九月,从他周三下班后送我去机场,变成我周四清晨起来送他和朋友去机场后再回来上班,毫无准备地迎来了一个星期的独处时光。两个人生活太久了,那种有人陪伴的安全感深深镌刻在我身体里,压抑掉了我对孤独与黑暗的恐惧。自从知道我要一个人在家待上一周后,这种恐惧就不停地从身体里浮现出来,甚至能感觉到腹部有个地方隐隐作痛。好像失去了某些挚爱的东西,从灵魂深处爆发出来泛着泥土气息的伤感。这种原始的恐惧,让我想起了学习内观时,葛印卡说的”old sankhara”。恐惧、或者业力,就是我们潜意识里最不愿意面对的那种能量。《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里说,人的四个终极关怀是死亡、自由、孤独与无意义。冥想之后的体验告诉我,业力、恐惧是树根,由此产生的情绪是发散出来的枝叶,想要解决这种情绪的反应(reaction)则是结的果实。不管是树根、枝叶、还是果实,都是通过身体展现出来的,是身体上存在的感受。
从前我只能感受到”果实”和”枝叶”在身体上的样子。焦虑时胸口的紧张,愤怒时想要挥舞手臂的欲望。如今随着更多的向内探索、学会不对表层的情绪起反应,果真如同葛印卡所说,深层的恐惧开始浮现在身体上,我看到了那个树根本身的样子。那种对孤独深深的恐惧,如同埋在我身体里的一颗种子。是因果最初的那个因,观察到它之后,顺藤摸瓜看到自己记忆中一系列的常常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种顿悟的感觉,好似窥到天机,因果的运作规律。什么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然和人体本就遵循着一样的逻辑。我看到,当这个对孤独的恐惧出现时,身体深处的那种疼痛,让我想要建构一种自我形象。我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在社会和人生的什么位置上,下一步要往哪走。我拼命地往前跑,窥探着别人的成就,大脑拼命思索我可以做点什么、我要模仿谁。我对成功有种渴望,总觉得成功意味着被鲜花与掌声围绕,可以不再孤独。可孤独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在因缘,若没有从内而外地克服孤独,外在的成就是饮了都无法止渴的鸩。于是,真的在机缘合和让我达到一些成就后,我反而更加焦躁。孤独感让我时刻居安思危,眼光向着未来,伸长脖子想想以后还能做点啥。在热闹之中我无法真的享受当下,反而将这些看作一种自我身份认同的催化剂。我享受的,是这眼前的繁华和荣耀,满足了自我想象中的那个自己。于是我总是不停在奔跑,不停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再用这种事情来堆积自己的身份。滑雪、潜水、冲浪、旅行、开飞机,他们变成了一个个的标签,活在我的意识里,为自我认同添砖加瓦。对冒险与新事物的热爱是存在的,但逃避孤独的欲望也存在。人的内在世界是一张复杂的蛛网,有时你因为一种热爱和一种召唤而开始了一项活动,却总是在分叉路口,有另一条线路顺着曲折的地沟爬了进来,浑浊的污水流入心灵之泉,让你分不清楚自己为何做了这样的选择。
两个多月前我做了一次前世催眠。是一个之前读到我讲Vipassana内观冥想的文章后,主动来联系我的小姐姐,学习的是美国QHHT量子催眠疗愈技术。催眠和冥想的原理其实很像,都是绕过表层大脑和“小我”,去接触潜意识,也就是储存了业力、深层恐惧、心理创伤的一些意识维度。冥想是通过让潜意识的痛苦浮上身体表面,练习平等心、觉知力,来接纳这些痛苦,从而与自己和解。催眠则是可以直接跟潜意识对话。潜意识其实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更喜欢管它叫“真正的自己”,是一个”真我”或者”高我”。我们真的喜欢、真的需要、真的能给自己赋能的东西,潜意识一直就知道。《当下的力量》管这个意识唯独叫“临在”或者“本体”,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潜意识里面储存着两种能量:第一种是最底层的恐惧,比如说我对孤独的恐惧。第二种是最真实的爱。
《与神对话》里说人类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是基于爱或者恐惧。这里说的”爱”或者”恐惧”其实就是储存在潜意识里的,最底层的两种能量。表层意识构建出来的”自我”人格,会逐渐屏蔽掉潜意识里的爱和恐惧,让我们无法再分清楚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小孩子则能很轻易接触到潜意识的力量,所以他们能轻易体会到巨大的快乐,爱与合一,绝对处于当下的平静和喜悦。但同时他们也会被磅礴巨大的恐惧席卷,可能遇见陌生人就吓个半死。长大之后形成的自我人格,或者说ego,就是服务于这种恐惧。这个”小我”为了躲开这些恐惧,会竭尽全力压抑住潜意识的能量,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外在追求来给自己短暂的快乐。Ego存在的表层意识,习惯于通过理性和逻辑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创造一种虚假的自我认同,以躲开这些恐惧。比如说,在我逐渐能看到我对孤独的原始恐惧之后,我开始越来越理解我小时候经历的一切。害怕自己睡觉,怕黑,怕鬼,自己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把所有的灯都打开,在寄宿学校时半夜不敢一个人上厕所……
理性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认识,会逐渐克服这种恐惧。理性会不断试图理解自己当下的处境,过去和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从而构建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比如说我长大后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睡着,因为我脑子里可能充满了各种思维,判断一下我所处的环境很安全、我明天要做些什么、或者刷刷手机与人聊天。但ego带来的思维与理性,同时也屏蔽了潜意识里存在的那种深深的喜悦和无条件的快乐。我们会永远想着过去与未来,以及它们跟自己试图树立的自我形象有什么关系。吃美食时想着拍照发朋友圈,想着这顿饭要多少钱,想着不能吃太多了要减肥。我们无法真的去观察感受本身,只能不断的用理性去判断和归类。所以ego会让你暂时觉得自己很强大,觉得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但ego 驱动的很多追求和欲望,还是被最初那种想要逃离的恐惧所驱使的。这种虚假的自我认同,会让人拼命去追求一些自己不是真的需要,甚至会产生痛苦的东西。成年人遇见的大部分烦恼,都是这个为了逃避原始恐惧而形成的”小我”,不停地让我们去追求那些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时刻在变化的外在。然而唯一与自我和解的方式来自内在。是去重新开启潜意识之中的那些能量。面对最害怕的恐惧,也去打开最强大的爱。最终重新整合这两股力量,才能收获内在的改变和成长。
催眠的那天,我先是和催眠师聊了一个上午,聊自己的人生,过去的经历,目前状态之中时常面临的一些恐惧和困境,又写了几个想问高我的问题。催眠开始后,我很放松地进入到一种仿佛睡着了,但又十分清醒的状态。大脑一片澄澈,身体松软舒适,在视觉想象力的引导下,我的意识中出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雪山、湖泊、草地、松树、小船。
催眠师接着引导我去了几个”前世”。我无意去探究前世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又是什么地方。也许他们是我灵魂中一些渴望的幻象,在平行世界中的另一种人生。我只是静静地呼吸,看着一个个世界,一次次生命体验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而我跟着催眠师一问一答,将我看到的一切描述出来。第一个世界,我是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飞在一个如星罗棋盘的城市上空巡逻,城市里有着整齐排列、大气磅礴的砖墙,壮观又震撼的建筑,昭告着这个世界的秩序和物质上的成就。但街道上没有任何人,所有人只被允许待在自己的建筑内部。我回到自己家,也是大气庄严的院落,但我只能孤独地在院子里喝茶。我没有朋友、朋友家人,只有自己亲手创造的全宇宙最有秩序的城市。
第二个世界,我在结婚。古代的婚礼,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我是新郎,被人群簇拥着喝酒。新娘披着红色盖头,肤如凝脂,是我喜欢的样子。可是很奇怪,我的内心没有任何感受,甚至有一丝焦躁。我表现出愉快、喜悦的样子,可仿佛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一切。第三个世界,我站在领奖台上,台下是人山人海的欢呼,战争结束了,国家胜利了,我作为立下无数军功的军队代表,带着一朵大红花,站在台上接受表彰。我能看到人群对我投来热烈的目光,可心里依然一潭死水,觉得无聊和平淡,荣誉并无法给我带来快乐。第四个世界,忽然进入了一个卡通城市。所有的街道、房子都是圆滚滚的彩色气泡,每个人都矮矮胖胖,有着仿佛从动画片里蹦出来的果冻一般的身体。这个城市一进来就给了我一种快乐的感觉,好像这里没有任何烦恼。我能感受到这个世界很小,很简单,我住在一个卡通房子里,有一个卡通老婆和一个卡通孩子。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出门去另一个地方待一会儿,美名其曰上班,然后去酒吧喝酒,回家吃饭,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催眠师问我,你觉得这个世界怎么样?我说,有时候回家看到老婆有点烦,但又很喜欢,整体上很满意,觉得我已经拥有了自己需要的一切,非常快乐。
旅程结束后,催眠师问我的高我,为什么要看到这些世界?是为了让我学会什么?一种强烈的感受在心头升起,这是什么呢?我努力试着将它表达出来:“是错过。”“我曾经追求过太多太多外在的,无法给自己带来真正快乐的东西。物质成就、别人的眼光、世俗的婚姻……我错过了……错过了很多很多的爱,辜负过很多人。”我忽然大哭了起来。“这一辈子,不要再错过了。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要去获得和给出很多很多的爱。”像第四个世界那样,享受平凡,享受简单。不需要做什么了,也不用追求什么了。人生已经很完美。若带着不完美、不满足的心,去追求数不清的外在成就,不管是更多的物质还是更多的关系,内心的孤独是不可能被填满的。回到那些日复一日的,最不起眼的生活里。爱就在这里。爱无时无刻都在。当你对自己的内在探索越来越深入,开始看到自己的”old sankhara”,原始的业力,或者意识深处的恐惧的时候,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就打开了——无条件的爱、喜悦、平静,未经小我过滤的“合一”的感觉,也会向你敞开。爱不是语言,不是行为,它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当你感受到它的时候,你会毫无怀疑、明明白白的知道,那就是爱。接触到这股能量并不容易,要突破小我、思维、理性、时间、秩序、逻辑这些东西一起创造的重重困境。有时在冥想的时候,随着意识越来越平静、思维渐渐安静下来之后,可以偶尔进入到一种专注、沉静的状态。一种深深的喜悦和宁静会涌现出来,在全身流动,仿佛沐浴在光里。就有点像《当下的力量》里说的和本体连接的那种感觉。有趣的是,这种感觉完全无法用头脑去感知。每次当我试图给它分类,问自己“这是合一吗”?或者试图总结描述时,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能保持在一个观察者的角色,没有评判、思维,只是专注在呼吸,在身体感受上,大脑绝对安静的时候,这种感觉才能持续。
爱有时也是一瞬间突破屏障会产生的感受。是和昱辰吵架,正在自己的思维和情绪里面气鼓鼓的时候,一瞬间观察到了他的视角,体会了他的痛苦,心疼、喜悦、接纳、解脱,很多复杂的感受涌来,我会忽然泪水涌出,但之前所有的恐惧和负面能量都消失了。爱是在自己处于一个焦虑、紧张的环境下,担忧又痛苦的过了一天之后,忽然观察到了自己——有点像从上帝视角,看着一个在自己的游戏里玩的晕头转向的孩子。非常努力地想要去找寻自己和意义,走反了方向也从不放弃。是忽然可以接纳这个努力的孩子。接纳她犯的错误、走得弯路、接纳她找不到当下、无法活在喜悦之中的痛苦。接纳未来的一切变化,因为我想要无条件的鼓励和支持她。
好像我的意识里存在一个分界点。如果是处于恐惧、思维、ego、思考过去和未来这些状态里,我对自己、对未来、对别人,有许许多多的期待,也时刻在审视当下是否符合这种期待,在不符合时产生痛苦。如果一瞬间我观察到了这种期待本身,意识到它们只是我头脑自己的想象,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差别,那个”观察者”状态,会带来一股爱的能量,瞬间融化了所有的恐惧。爱是Vipassana最后一天打坐时学习的”metta”,有时它也会毫无预兆地降临在我的当下。我依然记得那个早上,我在两个电话会的间隙,打开一本讲吸引力法则的书读了一会,里面谈到了“感激”(appreciate)的力量,让我们学着列十件自己觉得感激的事。是那种最基本最基本,你都不会注意到的小事——头顶为你遮风挡雨的天花板,砰砰跳动的心脏给你输送血液,腿和脚支撑你站在地上,晚上让你可以舒服睡去的床……那天阳光晴朗,岁月静好,猫在身上,狗在地上。我将眼光投向房间里的每一处细节。我亲手布置的书架,昱辰妈妈送的水晶球,每周都会浇得吉他里面的绿萝,昨天才用过的粉色的瑜伽垫,散落一地的小狗的玩具。我忽然就开始止不住地流泪。那一瞬间,我看到了那些我以为“平凡”的生活之物,都蕴含着深深的爱。是努力生活的我,是别人的善意,是世界正常运转之时进入我生命的种种因缘。我觉得,自己是被这个世界爱着的,也觉得,自己身体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爱,可以回馈这个世界。后来当我读到《当下的力量》,这样一段话非常深刻地表述了这种体验:“通过这些短暂的感受,你将会认识到,你不再是这个陌生宇宙中一个无意义的小碎片——短暂地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浅尝欢乐之后随即遭受痛苦,最后还要面对最终的幻灭。在外在的形式下面,你是与一些非常广大、非常浩瀚、非常神圣的东西相联系的。”
当一次又一次在冥想里,在突破小我屏障的瞬间,在被一本书、一句话、一个电影触发而体会到“爱”的时刻,我都忍不住去思考这个问题。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里,失去了那个”临在”与“爱”的状态。“爱”是不能被评判和拷问的。你无法去质问自己,我做的这件事情到底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恐惧。当你开始给事情进行归类的时候,热爱控制一切的小我开始上线,你可以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试图描述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可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爱”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身体的觉知。我时常感受到自己想做一件事情,但又很犹豫它未来到底会如何发展,我观察到那个”小我”,试图从理性的层面帮助我分析和论证,可并没有任何作用。知识无法帮助你学会感知。这时候,只能让思维安静下来。停止思考、判断,进入沉默,深深地去感受。先是感受每一寸的身体,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心脏微微的跳动,随时随地进入到一种接近冥想的状态里。有时这种状态能让我对当下的困境找到答案。有时我的思维却安静不下来,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不应该去做。
这都没有关系。因为重要的并不是得出一个我是处于恐惧还是出于爱的结论。而是在每一次无法确定自己的动机时,学会暂停一下,打开感受,在平静之中激活那个”观察者”意识。当我们面临的困境足够强大,“小我”有太多的判断和恐惧时,那个”观察者”意识可能暂时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给予内在指引。但是只要停下思考,试着去观察,就已经是一个回到”临在”状态的练习了。这个练习可能让你知道自己不会再陷入过去”小我”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但也没有对未来有十足的信心和热情。这也没有关系,多进入这种”临在”,意识到一切本没有差别,做一个选择,然后往前走,继续感受。还有,”爱”是无法真正被教会,也无法真正被给予的。一切只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获得。我可以不断去描述”爱”对我是什么,或者不断去解释哪些强烈的欲望并不是”爱”,但对于读者而言,这些终究会落入头脑的藩篱之中。任何我们接受到的信息,都会经过那个”小我”的分析和过滤。意识习惯性地产生怀疑、反对、批判,或者觉得自己已经懂了一切。唯一可以被教会的,是去观察自己、体验自己。像Vipassanna的十日内观一样。只有连接到自己,才能知道阻碍自己接受到爱的屏障到底是什么,那些时刻浮上表面的情绪和思维又在被怎样的能量驱动着。体会到”爱”,和表达出”爱”,也有着漫长的距离。任何的表达本身都需要通过小我的屏障,要通过理性的审视。交流的前提已经蕴含着一种渴望被理解的恐惧。而一个即使纯粹是基于爱的表达,遇到因恐惧而形成的顽固的自我意识,也可能会变成一个激发痛苦的结局。所以即使一个完全活在爱里的人,也无法教会你什么是爱,甚至无法让你体会到爱。《当下的力量》里说,爱是通过一扇大门进入这个世界的东西。你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一扇能通往爱的大门。而这个大门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如果被困在外在的形式、身份、思维之中,爱就不会存在。
明白这些,我会意识到,我无法通过任何外在的探索来获得爱的感受。我不能指望任何人给我无条件的爱,也不能指望我能通过读更多的书、体验更多的人生、去更多的地方,来找到那个答案。我只有回到自己。走过万水千山,尝遍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其实都是为了体验自己而已。《当下的力量》里说: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中直接转移到身体内,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那个内在无形的能量场,它就是代表你肉身生命力的本体。在Vipassana的十日内观打坐时,葛印卡教会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到的一些信息,大脑产生的所有思维和判断,都会化作身体的感受(sensation)。感受才是唯一真实存在的东西。冥想和内观的练习也不仅仅存在于打坐的时候,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可以选择是活在头脑里,还是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是早上起来工作,大脑不停地说,今天要把这些事情完成,其中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让大脑轻轻地走开,打开一封邮件,一边运用思维去理解,一遍观察身体的感受。一封措辞友好的邮件,和一封有点急迫在催促的邮件,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身体感受。原来如此,我看到了自己。是中午开始吃饭,大脑开始说,好无聊啊,看点啥吧。或者大脑有点紧张,今天不要吃太多,你都胖了。让大脑轻轻地走开,吃一口米饭,感受它在舌尖化开的触感,唇齿间的滑嫩,变得逐渐湿润。也看到身体很深的地方有一些冲动,带来不满足,想要更多,总觉得自己饿。很好,这也是自己,观察它,体验它。是读一本书,大脑会说,这个观点有意思,跟我上次读过的有点像,那句话则完全是瞎扯,哎这书我什么时候能看完啊?让我先往后翻翻。一次又一次放下这些思维,这些冲动,在每一个阅读体验中感受自己。反反复复的读一句话,第一遍大脑无法专注,第二遍注意到一个词组,第三遍,身体忽然升腾起一种感受,好像和作者离得更近了。是每一次大脑开始思索时间,想着今天要去哪、明天要做啥的时候,观察它、接受它。体验自己的ego也是体验,看到自己是如此认真的演员,沉迷在自导自编自演的戏剧里,也很可爱呀。体会时间的秩序给身体带来的稳定与安全。体会身体在安全与焦虑中不断切换。完全的体会自己,观察感受,进入内在身体的时候,我们也就进入了当下。这个体验自己的过程,就是增加觉知、逐渐从表层意识进入到潜意识的过程。它会增加我们与内在世界的连接,打开更多的体验——爱的体验,恐惧的体验,获得更加深刻的力量。不断地体验自己,你会发现时间是一种幻觉。你的过去和未来,其实都储存在你当下能感知到的身体里。时间旅行是通过内在世界进行的。在和昱辰分开的那一周,我体验到一种巨大的孤独的时候。在一个恍恍惚惚,半睡半醒时刻的梦境里,我忽然有一天看到了这个孤独的起源。是我三岁那年,我爸第一次送我去上幼儿园。在那之前,我每一天都能看到爸爸妈妈,可爸爸忽然跟我说,我今天要一个人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天。巨大的恐惧,无法言喻的害怕,我只能先是小声啜泣地说:爸爸你可以第一个来接我吗?爸爸反复给我保证,可我依然无法从这种恐惧中走了出来,我开始越来越歇斯底里,哭得好大声,小小的身体在抽搐,我抱住爸爸的腿,拼命的嚎叫:爸爸你一定要第一个乃(来)接我!求求你了!这个故事我曾经在书里写过,因为在我长大之后的每一年,我爸都要反反复复给我讲当时的情景。我是有模糊的记忆的,可我早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恐惧。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我的记忆到底是爸爸告诉我的,还是我真正体会过的。可在那个梦里,27的我,清楚地回到了三岁的自己的身体里。我在经历和她一样的恐惧。整个身体都在剧烈的颤抖,一股刻骨的寒意席卷了我,我觉得自己被抛弃、被掩埋,变成了一个孤独的碎片。时间旅行出现了:我清楚看到了这个最初的恐惧,如何构造了我全部的生命。我看到爸爸妈妈决定让我去上学,我终于感觉不再孤独了。因为四岁的我,发现自己可以回答出其他同学回答不出来的问题。1+1等于2,多么简单的问题,怎么全班只有我知道呢?我好聪明啊,我找到了那个一个强大的、优秀的自我。那个自我拼命分析着外界的情况,让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获得表扬。渐渐地,她开始给自己设立期待,也给世界设立期待,再让自己不断奔跑着去实现这种期待。
我看见那个自我从一棵小幼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一切只是为了逃避那个最初的孤独而已。我明白了因果,明白了轮回,明白了什么是业力,明白什么叫苦果,也明白了什么是当下。在这个时间旅行的梦里,我想着,这一次,我可不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呢?我去问那个3岁的,小小的自己:你是觉得爸爸不爱你了吗?你是觉得被爸爸抛弃了吗?我再轻轻地问她,那你想一想,上次和爸爸一起玩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她咬了咬手指,眼神忽然亮了起来:无数的回忆涌进我的脑海。三岁以前,爸爸喜欢跟我玩扔飞机和扔土豆的游戏,把我高高地举起来,扔到家里那个大床上。大床靠着墙,我觉得好安全,享受着这种刺激,又知道自己不会受伤。每一次我都大笑着冲回爸爸的怀抱里,感受着他的气味,他有点扎人的胡渣,他笑起来的样子,他结实的双手和臂弯。他只想全心全意地让我快乐,我也感受到了这种快乐。我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我有无穷的勇气,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何事情。我深深地感觉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发亮,我可以毫无障碍地亲亲爸爸,疯狂尖叫,开心得在床上打滚和跺脚,我和自己的内在世界紧密相连,我被给予了这个世界上最多,最多的爱。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爱,爱就是我自己,爱就是爸爸。我的每一个表达都是爱,爸爸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爱。我爱这个世界,我爱我自己,我爱爸爸妈妈,我爱花鸟鱼虫,我爱我的家,我爱每一个人。在这种爱里,我不再孤独和恐惧。那个三岁的我,不再惧怕一个人去上幼儿园,也不再需要变成一个聪明的自己来逃避孤独。她不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因为她体会了爱的柔软和包容,无条件的合一,这种爱让她无坚不摧,无所畏惧。身体被点亮,许许多多多的能量像冲破封印一样涌了出来,我再次号啕大哭,直到从梦里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