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20160510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一句话。理解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片面地理解,而是应该结合整篇拳论来理解。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来就有多种解释。在这里,我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是对“舍己从人”的理解,我认为要从两方面去认识。
一个是从“文太极”的角度去理解。所谓“文太极”就是太极拳套路的练习。从练习太极拳套路开始,一个练习者就在追求一种舍得精神。所谓“舍”就是放弃的意思。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一个人要放弃自身的僵劲拙力、紧张的形态、断续的动作、造作的姿态……等等,这些都是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舍弃的东西。“从”就是服从、顺从。“服从、顺从”什么呢?就是要服从、顺从前人的太极拳理论,顺从师长的教诲;在练习过程中,顺从肢体的自然感觉。“舍己从人”就是舍去僵硬,顺从松柔;舍去笨拙之力,顺从自然之态。练习太极拳套路,就是这样的“舍己从人”的一个过程。太极拳的练习,实际就是一个寻找肢体感觉的过程,要寻找一种由心而发的感觉。这种由心而发的感觉,是肢体感觉、心态感觉、意识感觉的一种综合,找到了这种综合感觉,就找到了内外兼修的感觉。在“文太极”的练习过程中,讲“舍己从人”就是要放松形态,回归自然。练习太极拳要以“悟”为主,领悟其内在的实质性的东西,要根据拳理,去创造自己更完美的太极拳的表现形态。
另一个解释的角度是“武太极”——推手,这是大多数人解释的角度。“武太极”是在“文太极”的基础上,对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实际应用。“舍己从人”在推手技击中强调的是变被动为主动,要有“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的境界;要能够保护自己,巧妙地瓦解对方的进攻。在这里,“舍己”其实就是引进,要敢于引进,要达到落空的目的,但绝不是“引火烧身”,让对方的劲力都加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一败涂地,而是要明白对方的劲力、角度、速度、方向,瞬时顺势地改变对方劲力的角度,为我而用,最后,大大太极拳要求的“我顺人背谓之走”的目的。“舍己从人”在“武太极”这个角度来讲,就是随人而动,达到沾粘连随,走化引进,随机应变的状态。
以上,对“舍己从人”我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的。从“文太极”的角度来认识,就是要舍去自身的一些僵劲拙力,得到松柔自然的状态;从“武太极”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随人而动,走化引进。
其次是对“舍近求远”的认识。单从字面上理解,“舍近求远”就是舍去近的东西,追求远的东西,也就是办事走了弯路。对于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舍近求远”就是练习了多年的太极拳,却没有真正理解太极拳,没有按照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去练习太极拳,没有真正理解拳理合动作的关系,也没有表现出太极拳的劲力、劲点,以及意识。这种练习方法,我们称为是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练习方法。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解老师的讲解,遵循前辈的教诲,放弃自己的主观意识,遵循太极之理,这样才能学好太极拳。在推手的过程中也是这样,必须要舍弃自己,顺应对方的劲力,达到“从人”的目的,这样,就不会“舍近求远”了。
另外,对“多误舍近求远”的“误”字,有人认为是“悟”。我认为,这是在多年的传抄过程中,文字上出现的错误。不管是“误”还是“悟”,对这句话都要联系上下文,从整篇文章的立意上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太极拳论》的整篇告诉我们,练习太极拳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境界,要松下来,静下来,要顺应客观的环境,要顺应自己肢体的自然运动规律。对“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这句话,除了从太极拳的推手技击方面来理解外,我认为,还应该从套路练习方面来理解。因为不仅推手技击方面体现了“舍己从人”这一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套路练习,也体现出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