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榆林的镇北台、红石峡、香炉寺
P1 清晨,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陕北榆林古城里,人们的脚步急匆匆。
离开靖边波浪谷,下一站是陕北重镇-榆林。根据史料记载: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有“小北京”之美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抵达榆林时,一场大雨不期而遇,将榆林古城冲洗的干干净净,我们选择住在了位于古城最热闹的商业街里的客栈。晚上出了客栈到就近的夫子庙夜市里找了一家老字号的陕北面馆,一大碗宽宽的、筋道美味的陕北抻面、浇上红彤彤的、香气扑鼻的油泼辣子,再点缀几片翠绿的小油菜,让原本已经旅途疲劳、没有食欲的同伴们顿时胃口大开,连连称好。
第二天一早,我独自一人早起,沿着古城墙和老街在古城内散步。听遛早的老人高声唱着陕北小调,与健谈的当地人聊天,了解榆林的古往今来,以及他们引以为荣的历代名人轶事,看着生活在这座古城里的人们急匆匆的身影,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榆林,一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城市。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的红山顶上。据险临下,气势宏伟、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它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之一,是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称。
站在镇北台远眺四周,只见金沙蓝天、碧澄水库、逶迤长城、绿色林带和欣欣向荣的城郊建设风貌相辉映,秦长城的烽火台遗迹和起起伏伏的黄土丘陵,毗邻的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墨迹的红石峡和榆林古城尽收眼底。
红石峡谷长约350米,峡谷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13米,东西对峙,峭拔雄伟。峡内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峡直达城西。两岸垂柳青翠,景色优美。旧时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讽咏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在它的东西石壁,摩崖石刻相连,窟洞、殿壁、碑石镶嵌的题词、题字、碑、碣大小多达一百六十多处,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文采飞扬,各放异彩,更有少见的蒙文石刻,亦是花丛一艳,堪称壮观,似一天然碑林。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这里也曾经是陕北民族英雄刘志丹战斗过的地方。
P19
P20
香炉寺,位于佳县(古称葭州)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
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联通黄河两岸,而黄河对岸就是山西的临县境内了。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因为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当地人呼之为"小蓬莱",誉为仙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