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看不见和看得见的省界

梁东方

去超市购物,成为会员会有很多优惠。于是扫码成为会员,其中有一个选定超市所在城市的选项,向下拉选项条,却怎么也在上海找不到这家超市。就去服务台找前台人员询问,人家看了看,淡定地说,这里是江苏,不是上海。

这才再次恍然,这里虽然紧挨着上海,但是不是上海。这个事实之所以会被不知不觉地忽略掉,当然因为自己不是本地人,从遥远的地方而来,眼前的一切都会自动被认知成一个含混而统一的地方。这个地方最明显的存在是上海,也就自动地默认成上海了,只有在这样需要较真的时候才会理性而清晰地再次意识到,这里是江苏不是上海。

初来乍到,以为浏河就是省界。站在浏河北岸向南岸看,高楼林立之状似乎是上海的格式了。后来看地图才明白,这条边界只是大致在浏河两岸,实际上互有交错,这一段太仓越过浏河向南扩展出去很远,浏河下游又有一段是上海跨过浏河在北岸扩展出去很远。

但是那些地段大致上都没有公路,至多是乡间小径。是穿行在菜地大棚中间转来转去的田间道路。这样的小路上在最关键的节点位置尽管也会有检查站,会有一个拦住汽车的杆子,会有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值班人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那个竿子都是抬起来的,对来往车辆都是一种比较宽松的态度。因为能走到这里来的,往往都是四里八乡的本地人。

而经过这里的车辆也往往会停下来,停下来在蔬菜大棚边的路边摊上买点菜,买点瓜果。有意思的是,这等于是在上海买了蔬菜瓜果带回太仓。而在交界地点的本地人的日常买卖之中,其实是没有这种地域的分别心的;都是村边是林立着笔直的水杉的浏河岸边的乡间,都是一样的水土一样的耕种一样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没有谁去明确意识到这样的跨界的、低级行政区划到高级行政区划里反向购买农产品的事情的发生。

但是公路上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太仓上海之间,太仓嘉定之间,只有十几公里,但是不论是走204国道,还是走G15高速,都是长途车的阵仗,没有普通的轨道交通,也没有普通的公交车。两地之间最快捷的交通方式就是到长途车站或者高速公路边的沪太快运汽车站,乘坐长途车。从这一边的高速公路上去,到那边的高速公路口下去,在半个小时之内开到嘉定的地铁站附近。由那里再开始真正的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转,前往上海的各个方向。

行政区划的鸿沟,在这相邻的两个地方之间无形有形地横亘着。强势的一方还有专门的检查站:限速10公里每小时,将道路拢窄,对车辆和车上人员物品进行频度很高的检查。后排乘客没有系安全带也会被罚款,每位罚款5元,钱不多,但是一种教训或者教导:来到不一样的行政规划区,就要更守规矩。

管理的无孔不入固然有秩序化的好处,但是也的确是对每个人自由舒展空间的狭窄化操作。在一个几千万人口的拥挤城市里,大多数人都是需要收敛起自己的一部分自由的。

其实太仓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未见得比上海、比嘉定有多大差距。况且自然地理上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太大分别。当然,按照惯例,双方也都是尽量将工厂开到各自的边界上来的。在限速30公里的开发区道路上,两侧的工厂已经遥遥相望。

实际上,恰恰是行政区划的界限,反过来导致了不同区域里的城市状态的不同,太仓的气氛与上海与嘉定都有明显的区别:它安静,人少,不拥堵,有似乎只属于太仓自己的那种特有的宽松感。这是很多人喜欢太仓的原因,也是从上海回来以后终于可以舒展一下身心的好感觉的所有来处。

太仓停车是免费的,到了嘉定就已经执行上海的标准了,即便是在路边停一下也是一小时七块钱的标准。嘉定与主城区有地铁相连,人就明显比太仓要多。车辆行人比肩接踵之状,让人立刻就开始怀念太仓的舒缓和安静。而上海发达的轨道交通在太仓之前戛然而止的状态,就是这种舒缓和安静的必然代价。

太仓的火车站和火车南站都在建设,未来开通以后,将上海的火车站和飞机场与太仓直接联系起来,肯定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善两个地区之间的交通状态。但是也有很多太仓人并不很情愿,说宁愿没有火车,依然在上海这个特大城市身边葆有这样一片安静的所在。

我在太仓骑车、漫步,经常会有一个边界感:向南是上海,向西是昆山,这都是行政的边界;向东是长江,是大海,那是自然的边界。两种边界都不可轻易跨越,却也都可以跨越。人不直接生活在边界上,就不大容易有边界感;而其实边界,无往不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