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风韵:汾口三底后溪大桥

古桥风韵:汾口三底后溪大桥

汾口武强溪南有富占源,小溪流水至三底村与三堨灌水相汇东流,至郑家村北流入武强溪。三底村称村后之水为后溪。富占源到三底的溪上有一座双孔石拱桥,古名大桥。宋祁村余氏宗谱三堰图上有标注。

这座石拱桥,长约丈五,宽可八尺,威山青石砌就,二拱,古藤掩映。传说,石拱桥原为郑氏建造。但三底发现古碑一通,左直行书刻“大清道光十九年(1839)已亥一阳月吉旦”,中为两行书刻双笔勾勒四字“山泽通气”,右为“古名大桥渭水姜怡悦堂众等重造”,亦直行书刻。此碑现今嵌于桥劵上。说明大桥为姜氏重造。距今180年。

王兢老师有记。

【后溪古桥记】

王兢

自遂邑十二都三底至富占源入柴家,须涉后溪,而后溪之上,上碓西侧有一古拱桥存焉。

古石拱桥,长约丈五,宽可八尺,威山青石砌就,二拱,古藤掩映,一拱通水,一拱淤涸,溪床南侧,乡人植以菜蔬,久而久之,人以为独拱之桥。

桥无名,桥之石碑遗失二十余载,故人询其名,予无言以告。今有村首觅得古碑,予得蒙一见,方知,此桥古名大桥,现存桥为大清道光十九年正月重造,距今已一百六十载矣。重造者为予村姜姓怡悦堂众等。

古碑左直行书刻“大清道光十九年已亥一阳月吉旦”,中为两行书刻双笔勾勒四字“山泽通气”,右为“古名大桥渭水姜怡悦堂众等重造”,亦直行书刻。由此可见,今目击之桥乃重造之物,亦为百年以上之古物。

云二拱之桥为大桥,乃古时武强溪上无桥,唯小溪之上二孔以上则称之为大矣。此桥既为重造,初建何时,何人所建,不得而知。据郑姓人云,初为水南郑氏所造,《水南郑氏宗谱》有载,然予未亲睹也。

以此观之,后溪桥之始建定早于大清道光十九年,桥史亦超二百年矣。原桥年久坍塌,人行不便,于是姜氏重造。

予思之,明嘉靖三年,郑氏祖元颖公自水南迁居后,富占源遂有村焉。郑氏为便往来,建后溪拱桥,时迁日旷,坍,姜氏重造,故人曰桥为郑氏造,可也。然现存之物,终为姜氏恰悦堂建,确也。就桥而言,今所行之桥应为三底姜氏所建也。何为证,有碑刻证之。

今康庄工程施行,桥之东侧又拼一钢筋水泥之构,以拓其宽,利汽车通行,此亦一善举。既能行车,又不损古拱,实一举而两得。待新桥毕,古碑将仍嵌原处,以展古桥风貌。然原石阶石桥面尽失,敷之水泥沥青,以便通行且与路一色,坡缓桥宽,现代之康庄道也。

后溪旧时可直达三堨, 堨横武强,溪水南入威山溪滩至灌儿阙,后修公路,于威山东麓建一洋桥,水穿桥而依小山而流。是时每遇天雨,洪涛自灌儿阙奔腾而入,洋桥头汪洋一片,三底村廓进水,近半人家堂前桌椅飘浮,人避楼阁。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堨西移里许,又立水闸,自闸门至洋桥头另凿新渠。自此,无论旱涝,水流如一,三底无虞,良田无虞,止立后溪桥上,不得观水自武强来之佳景,其余无改也。

今立桥上,远可眺西山之烟云,仙居、石畈,隐约可见,琅琯无塔,十三都渺渺雾霭之中也。而夏秋之季,落日如金,晚霞灿烂。近俯流水,蕴藻如带,飘动水中,游鱼可掬,游泳自如,小山林木郁郁成荫,风过,村人可听林涛也。南观层峦叠嶂,富占源村,房舍错落,中有古柏森森,亭宇轩昂,或有高楼参天,立屋顶可接云霓。康庄大道蜿蜒远去,经柴家而至论源、大埂诸村,车驶人行,往来不绝。桥北则三底村,牌楼屋在望,此屋与桥同辈,龄望过之。村廓中旧屋新楼交错,古旧现代辉映。村巷纵横,民风依旧。然村人观念更新,且不以守田为生,后生各展神通,老幼留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亦存桃花源之风也。东望则平畴千顷,三五村落散落其间,汾口新镇矗立武强之畔。

溪北高岗,一桥、二桥贯通南北。近年发展溪南,蓝图初展。千汾公路拓建,武强溪花园于简门开盘,小区高楼亦日新月异。工业园区位于祝家,厂房鳞次栉比,欣闻机声喧闹。

古桥之上,可揽秀美之田园风光,亦可闻现代建设之铿锵脚步。若再整后溪,疏浚古桥上下之溪床,令碧水穿双拱而行,风清月白之夜,以东而西观之,双拱与水中桥影相印,合二为一,则呈双月印流之景,虽颐和、芦沟不能与之并肩也。

予为遂人,尤久居十二都三底,桑梓之物之景,常萦胸怀,古桥之姿,久欲为文,今得观古碑,岂可无记哉?

(二OO五年十月)

(0)

相关推荐

  • 【长阳古桥】柳松坪村大桥沟桥

    相关文章: [长阳古桥]雨中探访汪家河坪古桥 [长阳古桥]紫阳山下金龙桥 [长阳古桥]流溪村玉林桥 [长阳古桥]釜濑溪与永和桥 [长阳古桥]多宝寺村乐善桥 [长阳碑刻]响潭园车沟清代石桥及碑 [长阳碑 ...

  • 千古庐陵来寻味——吉安的桥【16】

    老树枯藤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中国是桥的故乡,可谓桥的国度.有一首歌叫<北京的桥>,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京腔京味十足的流行歌曲,唱出了无数国人对家乡的美好情思. 桥兴于隋,盛于宋.桥像美 ...

  • 旅途中拍到的桥

    大概没人有出门从来不过桥的本事. 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曲或直--,不论以什么方式,桥终归为人们接续了行为轨迹的断点,行走在外不可或缺. 不仅如此,许多桥还深深地嵌入了所在的环境,按下快门时,桥就成了 ...

  • 【福建·福州】古桥拾萃(9)——三溪五桥(平桥、大桥)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说的是自古以来,端午节赛龙舟都是在白天进行,唯有福州市长乐县级市江田镇三溪村却是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开赛. X 这种独特的习俗从何时开始,如何形成, ...

  • 乡村古景:汾口三底

    三堰八景 槐荫书帏 槐荫庭前启后人,书声朗朗四时新. 青箱原自君家物,今日犹然共识珍. 柳垂溪岸 溪流东下武强川,两岸垂杨锁绿烟. 渺渺波浮天一色,白鸥长泮钓鱼船. 七峰展诰 嵷嶐屏列七峰来,好似平张 ...

  • 汾口三底宝筏庵?

    汾口三底宝筏庵? 为了解淳安佛教,一直在收集和翻阅古谱.曾经看到乾隆间<洋川王氏宗谱>,有三堨下里居图,即今三底王氏里居图.三堨之水北有宝茂庵,便列入寺院庵堂名录.后来看到民国三槐堂刻三底 ...

  • 古桥风韵:汾口三渡一门桥

    古桥风韵:汾口三渡一门桥 汾口镇界川水系称作龙溪,龙头坞(龙亭坞)张氏谱作龙川,源于交界郑家,至三渡村威山入武强溪,全长十余里.龙头坞有毓秀桥,赤川口有登云桥.斗应桥,三渡村有一门桥. 一门桥为单孔石 ...

  •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斗应桥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斗应桥 赤川口村居象山之下,跨溪分布.赤川源自棠岭而来,穿村而过.桥梁便是交通载体.村落水口一单孔石拱桥横跨溪上,一头依山,一头靠向田畈.桥面有凉亭,凉亭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小瓦盖 ...

  •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登云桥

    古桥风韵:汾口赤川口登云桥 汾口镇界川是淳安县文物保护单位最集中的地方.这与赤川余氏.汪家桥汪氏在明朝的历史人物有关.赤川口村明朝时有余乾亨.余乾贞兄弟中举人中进士,入朝为官,在家乡修谱修祠,造塔造桥 ...

  • 古桥风韵:汾口强川源鸣玉桥

    古桥风韵:汾口强川源鸣玉桥 捧读余书旗老兄著作<宋祁古今>,其中有"鸣玉桥上问源亭",写道: 在通往强家源的途中,一座颇具诗意的鸣玉桥建在山涧小溪之上,桥下那涧水流淌于 ...

  • 古桥风韵:汾口宋京湛川桥

    古桥风韵:汾口宋京湛川桥 淳安,群山环抱,溪流多内流入武强溪.新安江,奔腾东流.而汾口镇宋京村.湛川村溪流却是不同,小溪西流,外流至开化县塘坞乡,入钱江源.由于我们常常经龙源,过塔岭到宋京村,我曾经产 ...

  • 古桥风韵:汾口龙川社湖溪古桥

    龙川社湖溪古桥 汾口镇有条龙川溪,发源于浪川乡的乌洲源,流入十五都,经十二都入武强溪.乌洲源沈家称龙川,乌林(云林)称排溪,茅屏称龙溪,到仙岭(仙现岭)称仙溪.旧县志作仙溪. 其中,鲁村有条小溪,俗称 ...

  • 乡村古景:汾口汪家桥

    龙溪十景记 龙溪之地,山秀水明,美不胜纪.十景云者,取其尤胜而志之也.夫人之秉彝特异,大抵钟山川之秀而生,迨学成行重,业进德修,炳然为山川生色,是人以地灵而杰乃出,地以人杰而灵益彰也.我祖绿公自宋皇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