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文本智能处理在华为、海尔、澎湃等企业的应用

注:想获得演讲完整版 PPT,可在公众号回复「人工智能」
口述 | 纪达麒
整理 | Bella Wu

3 月 23 日,TGO 鲲鹏会成都分会举办了一场关于「AI 如何赋能产业发展」的专场活动,达观数据 CTO &TGO 鲲鹏会会员纪达麒和大家分享了「文本智能处理在企业的应用实践」。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分享整理而成:

达观数据 CTO &TGO 鲲鹏会会员纪达麒在做分享

我这边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文本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识;第二部分是文本处理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每个阶段技术原理和优缺点;第三部分文本智能处理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如何操作,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第四部分是结合达观的实践案例来分享;第五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

人类为什么需要机器进行文本处理

人工智能从处理数据角度划分,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图像;一个是语音;一个是文本,而文本处理需要对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推导、归纳、总结,它是有很多认知智能在这里面的。

文本处理叫自然语言处理,也叫 NLP,是指让计算机代替人类进行文字处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叫自动阅读,就是让机器去阅读文章,然后做一些应用上的处理,比如说应用搜索、推荐、审批、比对、分析等等;另外一个叫自动写作,只是让机器代替人,比如说写文章或者改写文章。

为什么人类需要机器来自动进行文本处理?

因为机器运算速度非常快,24 小时工作,不会提离职,不会要求加薪。同时,人类在处理文本时有一些不足,比如说短期阅读可以很快,但是长期其实很容易遗忘,无法记住细节。比如说数字,大家能记自己的电话号码还有 11 位身份证号,还能知道更多数字吗?人更擅长去记一些宏观的、有感觉的东西,比如回去的路有很多条但还知道怎么走,所以这一块就可以让计算机进行归纳、搜索。

其次,人类阅读速度可以一目十行,但在写文章时其实很慢。千字的文章很多人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所以可以让计算机来协助完成。

最后,是人从文字中解读整理意思容易,但是做局部的内容操作非常痛苦。比如说在文章中找错别字,我们需逐字去看,效率是非常低的。在这种场景下,也可以让计算机来协助操作、提升效率。

文本智能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文本处理的发展历程,文本处理发展了四代:

第一代是 50 年代,准确地说是在 1956 年美国的某一次会议上,真正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当时美国科学家提出什么叫人工智能,他觉得机器能够做机器翻译和下期这两件事情的话,就已经达到人工智能的水平了。第一代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符号主义,就是计算处理的每个信息都当成一个符号。比如说翻译,那时候的认知是只要把每个字、每个词翻译就好。但是符号主义很快被验证是行不通的,因为文字含义是有上下文语境。比如说“文章”这个词,可以代表写某篇文章,也有可能是某个演员。

第二代是 70 年代,我们从小到大要学习语法结构、句法结构,所以第二代技术研究时,科学家找了大量的语言学家来配各种语法规则,希望加入语法规则后机器就可以像人一样,掌握各种语言。但事实证明也不可行,因为人在学语法规则时会举一反三,但是机器不会。

第三代是 90 年代的统计学习,也叫机器学习。它不需要人去规定规则,而是靠计算机自动从大量文字里统计出规律来自动学习。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特征工程,让机器去统计这些特征的含义概率来解决问题。统计学习效果已经有非常大的提升,所以可以看到现在在大量场景下,统计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方法。但在长文章的阅读理解方面,统计学习还是有很大不足。

所以就到了第四代技术,2012 年左右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就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去学习一些特征,想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它在阅读理解长篇上确实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深度学习也是现在研究非常热的一个点。

在文本识别里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叫命名实体识别,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举个例子,比如现在做一个任务——从文本里提取出公司名,可以看四代技术是怎么解决的。

首先是符号主义,对这个任务来说,首先可以把所有公司收集起来,当给到文本时可以通过公司名匹配;这种方式实现非常容易,但问题也有很多:能否把它整理完全?每天有新公司产生如何快速发现?有简称的公司如何处理?这就是第一代符号主义的做法和它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语法规则,这就需要把所有的语法尽可能列进去。比如说有一些简单的策略,公司前面就有公司名,可以通过列大量语法规则来识别出公司名。但问题也有:人类的书写规范非常多,能够列的只是最严谨的表示方法;而且句法规则非常多,没列出来的句法程序解析不出来。规则多了前后还会有冲突,这时候维护成本会非常高。

第三代是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它的原理非常简单。比如我告诉机器达观数据是人工智能公司,达观数据是公司名,然后我要让机器预测虚拟数据是人工智能公司。假设没有任何的语法知识,必须预测出虚拟数据是个公司,对机器来说也不难。更难一点——上海的虚拟数据是人工智能公司,如果按之前的方法预测,可能得到错误的答案,就是“上海的虚拟数据”是公司名。如果希望能够正确识别,我们就需要给它加特征,需要告诉机器“上海的”是修饰虚拟数据的词,机器人学到这个原理、特征,就能正确地识别出虚拟数据是公司名字。这就是机器学习的过程,它一点都不复杂,原理非常简单。

第四代深度学习,它像人脑一样,能够学习出来“上海的”是修饰词,这时候搭建一个比较复杂的网络,让机器自动把规律学习出来,然后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人类就不用再做特征工程了,这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很重要的区别。深度学习在一些场景下效果非常好,但是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个就是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在现实的很多场景里是没有办法做的,人工标注非常耗资源;第二个就是它可解释性比较弱,比如说张三很聪明,想解释为什么是张三其实是不知道的,在具体的运用场景里会有很大的挑战,就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也会有成本上的考虑。

文本智能处理难点及解决方案

下面这部分想和大家讨论文本智能处理的难点是什么?如何来解决?

我想先说为什么文本资源处理挺难。以文本阅读为例,有些企业清算时按投资额年复利 20% 给予补偿,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但是大部分人都看不出来,因为它需要行业知识,行业上来说年复利超过 15% 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机器来处理起来有问题。第二部分是上下文语境的理解,比如“夏天天气很热,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天气好冷,能穿多少穿多少”,都是同样几个字,但是在不同的上下语境下确实有不同的含义。还有命名实体概念的区别,比如说 G7 预计几点到上海站,这应该是一个列车的名字。G7 是今年发布的最新型号,浮点运算性能比上一代提升 150%,这个可能就是一个 cpu 的型号,所以这些其实都是文本处理的难点。

目前,我们处理的产品丰富多样,如何用机器来解决问题。我的观点是:大家先不要去想机器如何解决问题,可以先思考人是如何解决的。比如说文章主要的观点是什么?人类会把每句话进行分词,读完一句话会记住句法结构、核心人物,地点;一句句话读完后就得到整个篇章,就知道核心词和观点,这就是篇章级需要去处理的事情。

这里面也会涉及到很多分别的处理。

比如说词汇级,刚才提到需要去分词,我们还要做词性判断,哪个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还需要做同近义词的处理,还要知道物质的关系,比如说北京大学和北京的大学完全不一样。

在句法级,我们也是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文本纠错、词位置分析、语义归一化。

在篇章级,我们需要得到核心信息,需要文档审阅,需要根据前面的结果来做相关的处理。

大家不要觉得第四代比第三张好,第三代比第二代好,其实每一代技术局限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多是几种技术相结合。比如说刚才命名实体识别里面,业界里面最常用的就是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结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动不动就搞深度学习,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这几层技术做更好的分析和结合。

第四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要专门做特殊的定制化处理,让前面的技术更简单。

比如说要处理专业领域的合同或法律文书,它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我们可以靠前面的技术来识别,把关键信息整理出来,输入各种算法帮助它们更好地解决问题。第二块就是一些复杂逻辑,在处理文本里面有些句子比较费解,没有必要让计算机处理,因为业务需求可能并不需要做这方面的技术判断。如果真的需,我们就得针对场景里面的需求,来看是否需要加额外一些信息或者功能来解决复杂逻辑的处理。在这里其实想和大家强调的是,我们要结合具体业务的场景,想明白是否可以做特殊的定制和处理。

接下来想和大家说一下,这半年来非常热门的技术。它是在 2018 年 10 月份被提出来——Transform 双向编码表示技术,它是机器阅读理解的顶级水平,测试时全面超过人类阅读,此外,它在 11 种 NLP 测试中都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这项技术做出来后适用于很多的场景,有时候会把 BERT 技术叫做 4.5 代技术,因为它用了深度学习技术。

BERT 技术为什么那么火?有三点本质原因:

首先它是用非标注的方式形成的模型,自然语言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需要标注大量的数据,但 BERT 算法的原理,是技术上的改进,而不需要人工标注,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它在 11 种 NLP 测试中表现很好,这很有价值。因为传统在做 NLP 任务时,会遇到一个调整就是可以做好一个业务场景,但换了新场景后,就会发现几乎用不上;但 BERT 可以适用它在很多场景。

最后就是它效果足够有力,比人做得还好。

应用实践:华为、海尔、澎湃的操作

接下来想结合达观落地的业务场景,跟大家讨论智能处理的实践。

文本自动化处理的常见应用场景主要有三块:第一块就是重复性强,数量很大的处理场景;第二块就是需要很快速获得结果的场景,比如审批贷款金额;第三块就是进行多次复核或检查的产品,就类似给你一百页文章找出一个错别字。

其实任何文本都可以处理,我们列一些最常见的比如法律法规、金融文本、政府公文、用户意见、业务单据合同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进行处理。团队需求也很多,我们要抽取,需要关联,需要审核,需要起草等,很多场景都是可以来处理。

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案例:比如说我们给德勤做了机器人的业务,这里面有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处理场景,就是把非结构化数据变成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就是长文本,如果需要对长文本进行分析、进行更深层次理解的话,就需要先把非结构化改成结构化,需要把关键信息取出来,才能做后续的接触。具体到德勤应用场景,他们要审大量的合同,合同有几十上百页,其实这非常耗费人力,这部分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地把关键信息抽取出来,之后需要审核,他们可以把业务的规则配到我们的后台,我们自动对抽取结果进行审核。

接下来是给华为做的理性分析项目,他们会有很多用户意见,这些评论数是非常巨大,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处理,可以知道用户是好评还是差评,好评的点是在某款机器还是哪个部件?差评的观点是什么?是手机过热还是觉得你屏幕太小?

如果得到评价,他们希望可以直接推送到对应部门,结合他们内部部门的分布,我们又做了组成分类树。分析了一个评论之后,就可以把信息发送给对应部门。

这个是帮海尔做的人岗匹配,海尔集团每天会招上千个员工,之前招聘就是去各个平台搜索,效果不太好。

所以我们也帮他们做了人岗匹配的业务,它可以直接输入长文本,我们自动根据语义分析的技术,来理解这个 JD 里面希望获取的信息是什么,再从简历库里面进行搜索。同时我们还做自动推荐,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这个是给一些媒体做的项目。澎湃他们之前的文章需要打标签、分类,这些事情其实可以让机器来进行处理的。另外还有一块也是现在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个性化推荐,需要根据每一个人的偏好给他推荐他所喜欢的文章,这里面就需要更好的用户画像,通过他的一些行为,知道他配套的是哪些东西,我们来进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我们总结一下,其实很多应用场景下都能运用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审核、检索、提取、分析、推广,通过技术来进行效率的提升,获得效果改进。

展望:10 年内,计算机对固定规范的文字处理能力将超过人类

对未来我们有自己的判断:

10 年内,计算机对具备固定规范的文字处理能力会超过人类;在一些规定范畴内,完全是有可能做得比人类好。

10 年内 50% 的重复性文字审阅会用计算机代替人类完成,其实现在我们也做很多这方面的项目。

10 年内,简单的文章写作可以由计算机来辅助完成,计算机要写好一篇文章难度是很大,但是它可以帮助人类复核和检查,以此来提高效率。

10 年内,大型企业都将配备智能化文档处理系统,因为这个能够提升很多场景的效率。

我的分享就这些,谢谢!


活动推荐

马蜂窝张矗:绩效考核是为了激发工作潜力
而不是逃避问题

你想与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 TGO 鲲鹏会会员王涛一起学习交流吗?

(0)

相关推荐

  • 金融科技简述 I

    电力革命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人类的航海历史始于以人力.风帆为动力的传统时代.近代蒸汽机和燃油发动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航海的效率,全球贸易蓬勃兴起.应用现代核能技术,航空母舰和大型潜艇在大洋中实现 ...

  •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有哪些?-开课吧

    人工智能技术分支有很多,并且这些技术分别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对这些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和改善.为了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快速入门人工智能,需要明白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能有哪些. 1.计算机视觉.计算机 ...

  • 陈亚盛 | 人工智能技术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在大数据和计算机算力的加持下开始在企业运营和管理方面展现出它的潜力.这一新兴的技术将会给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带来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在信息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超越人类的速度和耐力 ...

  • 从交互智能到主动服务 海尔U+引领智慧家庭进入4.0时代

    [导读]3月13日,"海尔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2019海尔集团全球品牌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海尔发布了物联网时代海尔智慧... 3月13日,"海尔智慧家庭定制美好 ...

  • ​为什么总听到华为和格力声音,但海尔这样实力企业却很少听到?

    为什么现在总听到华为和格力,海尔干什么去了? 一句话,这个还是和基因有关系,毕竟华为和格力都算是和互联网沾边的品牌,海尔在互联网上并非那么有热度,虽然海尔的微博称之为"蓝V总教头" ...

  • 智能汽车,华为颠覆手机的终极杀器!

    5月18日,华为进行多项人事调整,包括免去余承东华为云CEO职位,并正式出任智能汽车业务CEO.   值得注意的是,4月9日余承东刚被任命为华为云CEO.   余承东在华为的地位不必多说,没有他就没有 ...

  • 【前瞻】智能家居因华为鸿蒙的横空出世而步入快速导入期

           [题记] 万物互联的时代,鸿蒙的横空出世有望打通设备互联的壁垒,甚至那些针锋相对的竞争品牌,也会通过鸿蒙系统在未来相互打通,这对智能家居真正落地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晋宁||撰文 6月2 ...

  • 智能时代与华为路标:手机影像的文艺复兴史

    14世纪初,乔托·迪邦多内创造性地将建筑学.数学.物理学领域的知识融入到了湿壁画创作中,由此诞生了佛罗伦萨画派.在最新科学技术的铺垫下,这个画派的技法迅速传遍亚平宁半岛,造就了一场真正的艺术高峰:文艺 ...

  • 分销的智能变局,华为好望云服务的铁索连环

    我们可能从未像今天一样,习惯与机器视觉共处.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启了依靠数字化防疫抗疫.其中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口罩检测.智能测温绝对是重中之重.在今天,我们几乎只要出门就会时常处于机 ...

  • 干货 | 《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发布(附报告全文)

    导读:2020年10月,<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工信部组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标准宣贯和能力成熟度评估推进工 ...

  • 以新思维入局智能家居,华为要做基础设施提供商

    来源:懂懂笔记 智能家居这个词我们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并没能带来真正美好的生活体验.过去十几年间,无数厂商不断向我们展示各种智能家居的应用,都离我们想象中的智能相差甚远. 比如,有些所谓有智能只是实现手 ...

  • 储能进入智能时代丨华为首秀2021储能国际峰会

    4月14日,华为以"光储融合助力智能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为主题,携全场景智能储能系列产品参加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正式开启储能行业的智能时代. 此次华为围绕智能光储电站.行业绿电.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