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不曾走过别人的路,慎言“换位思考”》
我之所以想写这篇东西,是看见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文章,叫《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换位思考”》。而更早的缘起则是今年高考送考的时候,在一中的体育馆里,我跟周校长的一番谈话时,谈到了“换位思考”这个话题,他说,我们经常讲换位思考这个说法,但是,领导干部可以跟老师们换位思考,老师们却无法跟领导干部换位思考,为什么,因为领导干部干过老师,老师却没干过领导。
我深以为然。
正如我自己,踏上领导岗位之后,才发现当领导有太多的苦恼,有太多的不容易,这才明白自己当年一些事情做的不合适。当然,也正因为自己是从普通老师过来的,所以也更体谅老师们的不容易。
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别人的故事,就要慎言“换位思考”,正如我们无法跟国家领导人换位思考,因为我们没干过,即使我们想“换位”想“思考”,也只能是胡思乱想。 同样, 一个皇帝和一个农民是无法换位思考的,一个妓女和一个诗书之家的少女是无法换位思考的,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相互理解。
在《人性最大的善良,是“换位思考”》里,作者说: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穷苦生活体验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明白穷苦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借钱难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向别人开口借钱的感受;
一个从来没有抚养过残疾孩子的父母,永远不可能真正感受养育残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种付出和各种滋味。
的确如此。
知乎上有一位知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三年级的时候跟随他爸妈来外省读书,可能是外来生的身份,不讨班主任的喜欢。
有一次数学课上课铃响了好一会儿,教室闹哄哄的,他跟同桌正在窃窃私语,他班主任走进来把手上的书狠狠摔在了桌上,直接点名叫他上去。
他班主任毫不客气地抓着头发训斥他为什么上课了还讲话,他一开始默不作声,任由班主任抓扯推搡。
后面他委屈至极地回了一句:“其他同学也在讲话,你为什么不抓他们。”
他班主任听完他的话一下子怒火就升腾起来,直接甩了一巴掌给他,骂他还敢顶嘴,他整个人都懵掉了,强忍着眼泪。
班主任怂恿坐在前面的同学也来抽他耳光,班主任看没有人回应就直接点名,点到的人吓得全身发抖,手都不敢伸出来,班主任直接抓住这位同学的手硬是又甩了两巴掌给他。
他那天哭得撕心裂肺,恨透了这位老师。
知友在结尾写到:“现在读大学了,想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成为挥之不去的噩梦,永远无法原谅这位班主任。”
一位网友不合时宜地在底下评论:“你这也太小气了吧,他毕竟是你的老师,都十几年了,没必要再还记在心里。”
知友冷冷地回复:“你知道为人师表的他那样做会对一个小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嘛,不了解就不要随意评价。”
原谅,这件事更多的时候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我们永远无法成为他人,如果不能去了解整件事背后的经过,不能去体会整件事给他人造成的伤害,就应缄口不言。
经常听郭德纲的相声,记得郭德纲有这么一段话:“不明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的时候会连累到你。这边扎你一刀,你血还没擦干净呢,他告诉你要勇敢站起来,你死不死啊?”
如果要进一步探讨下去,我们就会知道,其实“换位思考”的难度是很大的,比如,出生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省份,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乡村,接受不同的教育,经历不同的成长,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性格习惯……一切都是不同的。如果要换位思考,就是要把无数的不同换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全部的换位,就不是纯粹的换位思考。
进一步说,即使人们的位置是可以换的。但是接下来就会遇到一个更大的问题:思考。你本来不是他,却要用他的思想去思考。你确定不会出错吗?
所以,所谓的“换位思考”有时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罢了。突然想起我们的老师经常跟学生说,来,咱们换位思考,你是老师……
不觉得就笑出了声。
夜已经深了,就不多写了,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