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记忆·庐山会议旧址里的藤椅 2024-07-30 08:50:06 2021年8月,江西省庐山风景区 在山上所有景点中,庐山会议旧址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大,个头大只是当一哥的必要条件之一,地位尊贵、百姓敬仰、朝廷颁发的腰牌挂身上才是真老大。山上的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请注意,会址排在庐山所有著名别墅之前。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三十多年间活跃在中国现代舞台上的绝大多数著名的政治与军事人物,包括且不限于国共两党中央委员、高级将领、我党省委书记以上领导,没在这座礼堂中开过会的屈指可数。如前篇所述,会址原名为庐山大礼堂,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党部为庐山军官训练团专门修建的三大建筑之一。民国三大建筑中,传习学舍(现庐山大厦)是学员宿舍,图书馆(现庐山抗战博物馆)实为教室与阅览室,而大礼堂是座综合性建筑,除了用来开会、上大课,还是学员的食堂。穿越庐山东谷的长冲河在大礼堂的一侧奔腾而过,这座占地近2000平方米,高达15米的现代建筑为高大的杉树所环绕,并不显得过分张扬。很多人以为大礼堂是长方形的平面结构,实际上它是个T字形,礼堂后面向两侧伸出的部分,隐没在树木山体间,并不引人注目。从外表上看,大礼堂也采用了庐山别墅那种年代久远的砌石墙体,勾藤条缝,只是石块更加齐整些。实际上,礼堂是座标准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它只是做出个样子,本质却是换个皮,就如礼堂正面的拱形门、八角窗、斗拱装饰、琉璃瓦等等,都在强调自身的中式风格,但建筑其它的立面、门窗等等,又全都是纯西式的。走入拱形门,迎面正中是金光闪闪毛泽东塑像。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在此主持了三次庐山会议。一楼的两扇门通向介绍庐山会议历史的展厅。为了便于布展,展厅设计得曲曲弯弯。这里,就是当年庐山训练团的食堂,或许是结构上做了分隔的缘故,现在的展厅面积并不大,我很难想象这一层能同时容纳千人以上就餐。展厅按照1959年、1961年和1970年三次庐山会议召开的顺序进行介绍,并附有少量会议中使用过的器具。从严格的划分来说,庐山会议有四次,1959年庐山会议是两次,先开的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紧接着才是反击右倾主义、打倒彭德怀的八届八中全会。之后是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该会议政治影响较弱。1970年的庐山会议即中共九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中陈伯达受到批判,毛泽东与林彪矛盾趋于公开化。一年后,林彪坠机而亡(见《影像记忆·庐山林彪别墅》)。建国后近百次中共中央会议(全国代表大会及某届某中全会),仅有四次在北京之外召开,其中武汉一届、上海一届、庐山两届。若算上国民党党部会议、三青团会议,庐山大礼堂承办的会议级别之高、跨度之大,称它为国共首都之外的第一礼堂,近代中国礼堂的老大哥,也并不为过。从两侧的楼梯上二楼,这里才是开大会的地方。但见主席台中央挂着大幅头像,会场里铺开着红标语、红旗、红地毯,白布包裹的长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姓名牌、茶杯和烟灰缸。会场布置未见奢华,却是沉稳大气、庄严肃穆。这种氛围,就仿佛再过十分钟,一些如雷贯耳的人物将会鱼贯进入会场,纷纷落座,一阵噪杂之后突然肃静,片刻间所有人起立,鼓掌,齐齐望着主席台一侧走出来的,永垂青史的……会场按照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的座位布置,还附有代表座位图。开始我还是有点困惑:点名单只有260余人,礼堂就已是满当当的,以前怎么能容纳上千军官?看得出建筑结构未进行改动,那说明以前这里没有桌子,长条凳子排排坐,倒也能挤得下不少人。改成了长桌宽藤椅,单位占地面积就大了很多。藤椅……我上楼第一眼注意的就是这些摆着长桌后的黄色的竹骨藤椅,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的藤椅,我终于见到的传说中的藤椅……几十年间无数次登上庐山,但在会址停止收费的2015年前,我从未进入过这栋礼堂,总觉得花几十块不值当。对这里心存抵触源自很早以前听老一辈讲过的一个故事。需要特别声明的是,我不知道故事的真伪,也从未找庐山人验证过。故事说的是会场里的藤椅。藤椅是江西最常见夏季坐具,竹竿为骨,藤条编织,轻便透气,防霉吸汗,毛泽东在庐山的照片,有很大比例是坐在藤椅上的。故事是这样的:话说1970年会议结束后,会场被原样保留。然而,如何才能”原样保留“?主席台上陈伯达的位置怎么办?这位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政治局五位常委之一,会议开始时坐在右侧,会议开了一半就被带走了,不久后被正式拘捕。怎么办?那就只有撤掉他坐过的藤椅,拿走桌子上的姓名牌。再过一年,九一三事件,林彪集团覆灭!这可牵扯到多少人?看看名单就知道,这会场上一多半是军人出身。怎么办?那就都撤掉呗。再过些年,四人帮完蛋了!当然必须一定要撤藤椅啦。只不过,这会场怎么……如果真按照故事所讲,我们看看这名单最前几位。主席台上常委:原5人,余2人。第一排政治局委员:原13人,余6人。一多半藤椅被搬走了……这空荡荡的礼堂怎么向游客说明呢?故事是不是瞎编的?我不知道。但大家都应当知道另一个公开的掌故:新中国第一油画《开国大典》,由于政治原因被修改过四次,每次修改都是为了去掉其中某位。当年这种事儿太多了,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搬掉几把藤椅又算什么?这故事即便是瞎编的,也会有人信。起码我信,因此我觉得掏钱买票去看一堆时多时少的藤椅,实属不智。而正因为我没掏钱进去过,又无法确定故事的真伪。 所幸的是,现在的会址,不但停止收费,会场也按当年的座位复原,至少是我认为的原样。隔壁的庐山抗战博物馆(原庐山图书馆)也复原了蒋介石主持的庐山谈话会的场景,对国民党的抗战功绩也予以了应有的肯定。我们知道,现在的《开国大典》也恢复了第一版的人物。我们可以对相同的历史进程做出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重视或弱化其中的某一部分,角度不同,结论有差异实属正常,但我们不应该涂抹历史。如果翻开近些年官方出版的近现代史读物,我们会发现,某个年代那种删改的风气已被扫除,取而代之的是坦然与自信。社会在进步、思想在进步,挺好的。 赞 (0) 相关推荐 延安一座“飞机楼”,缅怀先烈的一个景点,直观感受那段历史生活 今天带大家来一次红色之旅!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处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是老一辈人在延安居住时间较长的一个地方.从1938年日军轰炸延安后,当时的领导班子就搬到了这里,一直到1943年10月才离开.杨家岭 ... 故游忆 · 步入庐山会议会址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2007年11月26日,从庐山别墅群几个精华景点出来,我们穿过别墅群,步行走向名震中外的庐山会议会址.在亲脚(不是亲手)踏过那一个个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 钟楼更重要的文物价值是国民党一大会址.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钟楼礼堂召开,大会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quo ... 这里曾是青海省委旧址 昔日的窑洞房(宿舍)成了如今的青海党史教育展馆.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首届代表大会会后,张国声(中).李书茂(左)和钟生益在礼堂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翻拍) 窑洞房(宿舍)曾是青海省党政主要领导生活和办公 ... 【江西老建筑-庐山:庐山会议旧址→庐山人民剧场】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河西路504号,建于1934年.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原名为习学舍大礼堂.简称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 该建筑石木结构,平面呈"丁 ... 五十年六上庐山,见证中国旅游史(叶平)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似乎从来没有哪座山,像庐山这样让我如此之痴情,如此之陶醉.1968年到2018年,整整五十年间,竟登临了六次之多. 我们的六上庐山,见证了中国旅游史的自由行.跟团游和包 ... 七月闽西红色之旅: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访古田会议旧址 依稀村舍沐斜阳,溪绕山围瑞气藏. 猎猎红旗明旧址,阴阴碧树隐祠堂. 厢房影暗犹存迹,陌野风清自带香. 络绎游人今最胜,百年世事此荷塘. 7月下旬,台风登陆前夕,鹭岛酷热难当,恰周末闲暇 ... 【地域文化】胡录学丨回忆林县“大礼堂”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回忆林县"大礼堂" □ 胡录学 / 文 近日翻阅资料,想起有关四所和文庙的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林州文庙,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北宋年间,是祭拜孔子的庙堂,历 ... 影像记忆·庐山胡宗南别墅 2021年8月,江西省庐山风景区 胡宗南别墅位于庐山西谷别墅区,香山路45号. 二十多年前住在这里时,人家告诉我这座别墅属于程潜,不知为何现在又成了同为国民党一级上将的胡宗南.据我所知,胡宗南的私人别 ... 影像记忆·庐山的民国三大建筑 2021年8月,江西省庐山风景区 除了数量庞大的私家别墅,被称为国民政府"夏都"和近代"会议之山"的庐山,也有许多公共建筑.这其中,在1935~1937年间竣工 ... 庐山回忆:庐山会议旧址及博物馆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相约:幸福阳光驿站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 ... 影像记忆·包子铺里的情怀 2021年10月,江西省九江市 包子铺里,这位师傅的面前摆着三样:一碗白粥,一只白碟盛着两只花卷和一撮咸菜,还有只斜撑着的手机.大清早,外面挺冷的,包子铺里却很暖和. 路旁这家包子铺的门脸特别简陋,早 ... 庐山会议结束,彭德怀用放手诠释一种爱,可惜19年后浦安修才懂 你先去庐山,等放假后,我也去那儿看看. 在彭德怀上庐山开会前收拾行李时,浦安修对他说. 我在那儿等你,到时你打个电话,我让车去接你.我们结婚20多年了,还没有在一个风景好的地方休养过呢. 彭德怀非常爽 ... 三十八年前的影像记忆 五一假期,有时间整理前些时候微信收到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浏览以后删掉,腾出存储空间.看到一条较长的视频,快速拉到中间看了一眼,是说吴江的,想起来了,这是大半个月之前收到的,房90的学生刘浩发给我的,说的 ... 彭德怀的一次救命之恩,黄克诚直到庐山会议被批判时才知道 1931年盛夏,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正酣之际,红3军团第3师政委黄克诚在火线上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回到军团政治部领受任务.他以为上级又要调换他的工作,没作多想,便向师里交 ... 清朝官场的罕见影像,跟清宫剧里不太一样 来源:甲历史,如侵权后台留言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