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享誉世界的中国男人,被岳母诅咒,儿子自杀!他到底有多坏?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事业上,

    他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男人,

    曾谢绝哈佛大学的邀请,

    凭着“翻译了整个中国”,

    成为人人望其项背的世界名人;

    生活中,

    他却是一个不幸的男人,

    婚姻被岳母诅咒,自己的儿子自杀,

    更因此,

    对妻子做了自己终生后悔的一件事.......

    他,就是杨宪益。

    1915年1月10日,

    天津日租界杨家公馆内喜得麟儿,

    身为中国银行行长的杨父喜不自胜,

    给孩子取名:杨宪益。

    偏偏,母亲在生之前,

    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

    算命先生神神秘秘说:

    这梦是吉兆,亦是凶兆。

    这孩子会是杨家唯一的男丁,

    日后成就辉煌,但会克父伤子。

    杨父是留过学的人,对此并不在意,

    哪知道冥冥之中这些竟一一应验。

    杨宪益出生之时,

    正是杨家最显赫之日,

    他从小锦衣玉食,出门车马伺候,

    又因家里藏书无数,

    他得以阅书万卷,出口成章。

    可是就在他5岁那年,父亲突然病逝,

    杨家风光,再不复往日。

    母亲徐燕若与三个儿女左起:杨静如(杨苡)、杨宪益、徐燕若、杨敏如

    好在,杨宪益天资聪颖,

    被视为杨家未来的希望,

    叔父遂送他去英国读书,

    彼时,

    牛津大学一年仅接收一名亚裔学生,

    杨宪益在众多优秀少年中脱颖而出,

    他曾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只花了5个月就通过了选拔考试。

    在牛津,他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

    导师一个礼拜才能看到他一次,

    不好好读书,去哪儿“疯了”?

    他泡在图书馆里,

    将牛津藏书几乎翻了个遍。

    他的才情和文采,

    是曾轰动过整个牛津的,

    当年,他才20来岁,

    一口气把《离骚》,
    按18世纪英国英雄双行体格式译出,
    字字精妙气势磅礴,让人拍案叫绝,
    英国人大为吃惊,
    这首译作,
    至今仍摆在欧洲各大学的图书馆书架上。

    可平时考试,这位特立独行的少爷,

    成绩始终平平,

    被问及为何如此敷衍?

    他答:“因为我知道,

    即使考头等对于我也毫无意义,
    我是要回中国的。”
    那时的中国战乱不休,
    而国外岁月静好,
    未曾想,养尊处优的少爷,
    竟会有如此碧血丹心。

    杨宪益在牛津大学

    1937年,抗战的消息传到英国,
    心怀热血的杨宪益组织募捐,
    发起同学集会,
    并被推举为牛津大学中国学会主席。
    爱情,也在此刻悄然而来。

    当时,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他,
    身边还有一位英国女子当秘书,
    她的中文名是:戴乃迭。
    戴乃迭本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之女,
    生于北京,7岁时随母回英国,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在英国修习中国文学,
    她是牛津历史上第一位,
    获中国文学荣誉学位的英国人。

    与杨宪益结识后,

    戴乃迭顿时被他的才情所吸引。

    而她的美丽爽朗,质朴纯真,

    也让杨宪益为之着迷。

    初恋最是美好,

    两人在牛津大学湖畔牵手的身影,

    一时羡煞多少旁人。

    但是,毕竟当年异国恋还是少见,

    校内,

    大家伙了解他们都道是金童玉女,

    校外,不知情的人们,

    只觉得一个英国女人,

    怎么能看上一个“东方蛮夷”,

    这样的恋情不免受人指指点点。

    可爱之一字,

    情到深处天崩地裂难消除,

    杨宪益和戴乃迭,

    还是勇敢地牵起彼此的手,

    一走便是一生......

    1940年,杨宪益学士毕业,

    拒绝了哈佛大学的邀请,

    也不关心日本的工作机会,

    决定回战火纷飞的祖国。
    杨宪益说:“我觉得我是中国人,
    本来出国读书,
    就是为了回国以后更好地工作。”

    心上人要走,戴乃迭又怎么肯留,

    但那时的杨宪益,

    再也不是曾经的阔少爷了,

    叔父投机亏空,加上货币贬值,

    天津家业耗光,仆人作鸟兽散,

    一夜之间,他从挥金如土的公子哥,

    沦落成一贫如洗的穷学生,

    回国的路费还要借贷才能凑齐。

    而戴乃迭的母亲在中国待过,

    深深知道中国老百姓,

    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杨宪益家道中落,只怕难以护女儿周全,

    母亲不禁怒斥女儿:

    “你跟着他回到那个战乱的中国去,

    你想好了你要遭多大的罪?

    受多少的苦?!”

    话说到最后,

    母亲的痛骂已是十分残忍:

    “如果你嫁给一个中国人,

    这场婚姻不会超过四年的,

    你这一辈子一定没有好下场,

    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好下场!”

    可戴乃迭,

    却是铁了心追随杨宪益,

    他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回到中国后,

    杨宪益和戴乃迭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证婚人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

    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随后的日子里,

    他们一起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

    一起逃亡、一起为生存奔波。

    杨宪益一边教书,一边翻译书稿,

    夜深人静时,戴乃迭就着微弱的灯光,

    和他一起讨论中国古典文学。

    在那物资匮乏的日子里,

    杨宪益总觉得亏待了戴乃迭,

    她本该是在英国享受安稳生活,

    被面包和牛奶的早餐,

    被落在窗前的温暖阳光唤醒,

    可如今呢却在战乱的恐惧中,

    常常食不果腹。

    面对丈夫的愧疚,戴乃迭温柔地安慰他:

    “我本来就是来爱你的,
    不是来享受的。”

    1949年,
    他们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
    杨宪益的“成就辉煌”,也随之而来。

    他被推荐到国立编译馆,

    当时编译馆只会将外国著作译成中文,

    还没有人能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译为外国文字,

    中国的古典著作从来就没有走出国门,

    外国人因此讥讽中国“文化低劣”。

    正当翻译馆为找不到中译外的人选发愁时,

    杨宪益的到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杨宪益国学深厚又通晓英文,

    大家便让他试着译译《资治通鉴》,

    馆长梁实秋问:“你看译得出吗?”

    杨宪益笑:“什么东西都可以译。”

    随后,

    他夜以继日译出《资治通鉴》,

    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将中国典籍,

    翻译成外文介绍到西方。

    杨宪益的翻译还有个“秘密武器”,

    便是通晓中国文学的妻子戴乃迭,

    大部分翻译时间杨宪益直接口译,

    戴乃迭就飞快地打字,

    只要他们两人双剑合璧,

    就没有什么译不出的经典。

    杨宪益说:“只要戴乃迭能读懂它们,

    我就能把它们翻译成外文。”

    随后的几十年里,

    杨宪益将先秦散文、屈原作品、

    《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

    《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

    《老残游记》全本,

    《儒林外史》《鲁迅选集》

    《中国小说史略》长生殿》等,

    一大批国文经典译为外文,

    这些书籍的翻译,

    让全世界,

    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他是向世界介绍《离骚》的第一人,

    也是把《史记》推向西方的第一人;

    特别是在1951年,

    夫妻两人耗尽心血,

    将中国文学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以三卷本形式翻译到海外。

    这是迄今为止,

    全世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

    《红楼梦》全英译本!

    可以说,杨宪益译遍了整个中国,

    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

    因此他也声名鹊起,

    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大翻译家。

    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

    然而,功成名就的辉煌,

    平静的翻译生活,

    在1968年4月的一个夜晚被打碎了。

    那天,杨宪益和戴乃迭,

    连逮捕原因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情况下,

    被直接被抓走,

    稀里糊涂的,竟就这样被关了四年。
    在不断的折磨下,
    杨宪益有了轻微的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听,
    他总是感觉有人和自己说话,
    命令自己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而他的妻子戴乃迭,
    经常被勒令打扫厕所,
    在那藏污纳垢的肮脏地方,
    戴乃迭却将马桶刷的纤尘不染,
    人们都说:“《中国文学》编辑部的厕所,
    被戴乃迭打扫成了全外文局最清洁的厕所。”
    而最令他们牵肠挂肚的,
    莫过于家里的三个孩子,
    有人给他们说,孩子们被照顾的很好,
    可是等他们出狱才知道,
    自己的3个孩子,
    四年来没有一分钱生活来源,
    一直被丢在农村流落.......
    更让他们受到沉痛打击的是,
    唯一的儿子杨烨,
    因为不堪折辱,
    逐渐神经分裂,用汽油点火自焚,
    从此与父母天人永隔……
    儿子不会有好下场,
    当年岳母的气话,真的应验了!

    戴乃迭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崩塌了。
    她整日不停地酗酒,
    甚至快要认不出自己的爱人,
    时不时痛苦地在屋里打转问:
    “我的儿子呢?我的儿子呢?”
    一个痛失爱子的母亲,
    不得不靠酒精麻木所有的苦楚;
    一个承载着同样痛苦的父亲,
    为了能让酗酒的爱妻清醒一些,
    他无奈之下, 打了她一记耳光.......
    杨宪益噙着泪花说:
    “那是我一生中第一次,
    也是唯一一次打乃迭,
    我不想让她再喝酒.......
    那是我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这位老人,
    他不后悔回到战乱的祖国,
    不后悔当年拒绝哈佛,
    错过改变一家人命运的机会,
    他一生中所有的悔恨,
    只在于他打了爱人这一记耳光,
    这是怎样的爱和深情......
    步入晚年,
    戴乃迭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
    杨宪益仔仔细细照顾了她20年,
    一口饭一口饭地喂。
    戴乃迭一直都不会做家务,
    结婚几十年里,
    做饭洗衣都是杨宪益在做。
    这一对患难夫妻,
    书写了这世上最美好的爱情:
    她为他不顾一切来到异国,
    受尽磨难和苦楚;
    他为她衣带渐宽终不悔,
    倾尽这一生情,
    带给她最好最深厚的爱。
    可他终究没能留住她,
    1999年11月18日,她先他而去,
    杨宪益痛苦万分,
    作了一首诗悼念亡妻:
    早期比翼赴幽冥,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作伴多成鬼,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来银汉隔双星。

    爱妻去世后,杨老再没翻译过东西,

    他一个人住在后海小金丝胡同里,

    这处居所曾有个富贵名:“百万庄”,

    但对杨老而言,富贵早如过眼云烟。

    赵蘅说:“老人所经历的苦难和不公正,

    被他本人轻描淡写到惊人地步,

    他一生做出的巨大贡献,

    也被他说得同样轻描淡写,

    让我们这些听者都感到汗颜。”

    他不再参与任何朋友聚会,

    因为乃迭不在的场合,

    他不想出现。

    在孤寂的房间,

    他常坐在客厅的沙发上,

    一坐就是一下午,抽最便宜的烟卷,

    凝望着窗外的天空,仿佛在回味什么,

    每天看着阳光起起落落,

    他的一切欢喜,甚至生命,

    好像都随着她而去.......

    2009年11月23日,

    一代传奇,翻译大家,

    杨老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他把精心收藏的珍贵明清字画,

    全部无偿捐献给了故宫,

    尽管他曾被伤的很深,

    但他的心里,永远爱着这个国度,

    他说,这也是乃迭爱着的国家.......

    杨宪益,

    被称为是“中国最后的士大夫”,

    当年惊涛骇浪,

    学子弃荣华富贵归国,

    以等身译作送中国文化出国门,

    全了他一颗碧血丹心。

    他也是这世间最深情的痴情郎,

    当年银汉迢遥,他执了她的手,

    便是这一生的海誓山盟,

    无论多少苦难,

    都分不开他们这一世的爱和缱绻。

    择一事,终一生。

    遇一人,共白首。

    2021年,

    大师离去12周年,

    时光虽滚滚逝去,

    却留下这才华与爱永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