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好好的
文 原创 图 来自网络
都好好的
很喜欢这四个字“都好好的”,也愿意把这四个字送给最亲最近的人。别看这四个字不起眼,但平淡中蕴含无限内容,能把所有的关心与关怀、牵挂与祝福都凝结其中。
知道这四个字还是2009年,那年的夏天热得特别早,我记得清清楚楚,6月24日那天秦皇岛气温高达34度,接近了历史最高水平,石家庄、邯郸沿线更是出现了43度的高温。看天气预报,河北、河南都发出了高温红色预警,北京气温也有三十七八度,发出了橙色预警。
给儿子发信息:“天气很热,多喝点水,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棒棒的,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也才能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啊!(那年儿子作为方阵成员,参加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阅兵,彼此正在集训)”儿子回复:“我在这边挺好的,不用惦记我,天热了,你们也多保重。
跟我姥爷说,都好好的啊。”一边看儿子的短信,一边揣摩儿子那一刻的心情。是啊,“都好好的”,虽然只是寥寥的四个字,却包含了儿子对我们几多的情怀和挂牵。作为一个不到二十岁的男孩子,儿子隔三差五的叮嘱与问候很让我们欣慰和感动,这说明儿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说明亲情在他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备受全家人关注,一直生活在亲人的呵护和关爱中,早已习惯了别人的付出。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恨不得什么都替他们想到、做好。久而久之孩子们感觉大人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应份,不需要记住更不需要回报。及至上大学离开了家,女孩子感情细腻,恋家时还会打一通电话诉说对家、对亲人的思念;男孩子多数大大咧咧,有的直接忽略了家里人对他们的担心和想念,有的对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即便心里想着也未必能明明白白说出来,还有的甚至觉得平时父母管得太宽,好不容易脱离管束自由自在了,才不想电话里听你们喋喋不休的唠叨,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根本不会主动给父母电话或短信。
我有个朋友,儿子也在外地上学,她说儿子从不会主动联系她,每次她打电话儿子都寥寥数语就挂断。对她发的信息,儿子也多半不回,就是回也不知要等多久。有时她等不到回复很着急,老担心孩子会出什么事,但儿子一点也不理解她,每次都不领情地说她瞎操心。我儿子的一个高中同学的家长也说,孩子从家返校从不报个平安,每次家长不放心打电话过去,孩子都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嫌他们太过啰嗦。
对于孩子,我一贯主张不要管得太多,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将来进入社会也缺乏独立性。孩子上大学了,就成为了完全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也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某些家长一颗心整个系在孩子身上,仿佛有强迫症,要求孩子每天必须打电话、发微信,一旦联系不上就想东想西,种种不好的预测充斥脑海,甚至敢立刻马上就跑过去,非要亲眼看见孩子没事才安心,这样的家长遭孩子烦也是正常的。我觉得孩子大了,我们应该培养并相信他们的自立能力,没必要天天都要联络一下。孩子是在上学,他们有自己的事情,也许正上课、正开会、正有活动,我们不择时间的电话势必会分他们的心,还可能因为电话过多、叮嘱过细而让他们在同学、老师中很没面子。
除了有事,我一般一周给儿子打一次电话,电话前都是先发个信息问问儿子是否方便接听。我和儿子的电话涉及面广,工作、学习、生活面面俱到,家事、校事、国事无所不谈,所以虽然联系不频繁,但彼此的情况都能及时掌握,比那些天天打电话的沟通还多。当然了,对于不知报平安的孩子,我们也一定要明确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报平安是一种礼节、一种责任,是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懂得。无论亲人还是朋友,互相之间关心、惦念都是应该的、必要的。
都好好的。孩子好好的,免去家长的担心;老人好好的,免去儿女的惦念;朋友好好的,免去彼此的挂牵。这样,我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都好好的。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挫折,都要满怀信心往前走,因为人生不只有坦途,也会有坎坷,只要坚持,走过阴霾,就能走出一片阳光灿烂。 朋友,无论何时何地,请别忘记:都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