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妈妈越懒,孩子越能干,背后的儿童学原理竟然是……

妞儿们,你相信吗?

当你还在为哄睡、叫娃起床苦苦煎熬时,

有的妈妈已经实现了睡觉自由

晚上九点半,自己关灯睡觉,妈妈在一旁玩手机;

晚上十点,把自己哄睡着,妈妈继续玩手机;

晚上十一点,妈妈去拿外卖,开始自己的夜生活;

晚上十二点,妈妈酒足饭饱后回来,亲亲孩子就睡了;

半夜,妈妈把被子卷到一边自己盖;

早上孩子睡醒,自己看绘本,不吵不闹;

自己换尿不湿,还扔到垃圾桶;

终于被爸爸发现,喝到了奶粉;

喝完后,自己掀开妈妈的被子躺进妈妈的怀里……

展开剩余89%

天哪,这是什么天使宝宝啊,从入睡到起床,全程自己哄自己,完全不用妈妈操心。

果然,只要妈妈够懒,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01 妈妈懒一点,孩子更能干

还记得天才神童魏永康吗?

13岁被大学破格录取,17岁进入中科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本该有着大好前程的他,最后却由于是个“生活白痴”被学校劝退。

魏妈妈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此,她不让儿子做任何其他事情。

动手能力几乎为零的魏永康,到了研究生阶段,成了一个生活上无法自理、学业上空有理论不会实践的人。

中科院迫于无奈劝退了魏永康,魏永康从此一蹶不振,每天靠打游戏消遣度日。

妈妈又气又急,甚至说出“我恨不得他早日去死”。

魏永康的陨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母亲的大包大揽造成的。

尤其是在家务上,妈妈越是不舍得孩子干活,越容易养出自私懒惰、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反观那些懒妈妈,却能让孩子早早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湖南衡阳,一位妈妈在儿子放假期间,过起了“老佛爷”的生活。

每天睡到10点多,被全家人催着起床。

11岁的儿子负责做早餐,小小年纪就会做很多菜式,还会叫上弟弟一起做家务,拖地、洗衣服样样不差。

有时,儿子也会吐槽妈妈:

“放假的好像是我妈!”

爱睡懒觉的妈妈不仅培养出了能干的俩孩子,还培养了一个勤快的老公,父子仨每天在厨房忙活,妈妈乐得清闲自在。

只有当妈的人才能明白,每天能够睡到自然醒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做一个懒妈妈,适当地放手,不仅能让自己更轻松,还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妈妈不是保姆,真的不需要做到事无巨细、无微不至。

02 妈妈懒一点,孩子更幸福

会“偷懒”的妈妈,更容易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是位在商场纵横捭阖的常胜将军。

他在78岁高龄,凭借一己之力,把负债1.5235万亿日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航空在一年内扭亏为盈,最后不要一分钱潇洒离开。

就是这么一位商业奇才,把自己的一切成就归结于妈妈的教诲,他在《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一书里写过:

妈妈的“懒”才造就了我幸福的童年。

他说,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同,非常的“懒”。

懒于保护儿子

稻盛和夫小时候胆小害羞,经常被欺负,每次都跑回家里对着妈妈哭。妈妈却“懒”得替他出头,甩给他一把扫帚,让他自己打回来。

稻盛和夫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时间一长,稻盛和夫懦弱变得不再软弱,他学会了保护自己,成为了一只在商场上敢闯敢拼的勇猛狮子。

懒于教训儿子

稻盛和夫看不惯那些奉承老师的学生,于是在放学后给了那些“马屁精”一点教训。

结果就是被请了家长,稻盛和夫非常不安,他觉得自己影响了母亲工作。

然而母亲并没有对他大发雷霆,只是问他:“你认为你是对的吗?”

稻盛和夫点头回答:“是的,都是老师太偏心了!”

母亲点点头就走开了。

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孩子之间相互“决斗”是很常见的现象。

稻盛和夫是为“正义”而战,母亲的“懒得”批评,让他感受到了被信任的美好。

这让稻盛和夫充满底气,往后的日子里他勇往直前,还把这种信任运用到公司上,激发了团队的无限活力。

母亲这种与众不同的“懒”教育,奠定了他做人的根基,也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妈妈的“偷懒”,是为了激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妈妈的“放任不管”,是为了给予孩子充足的底气和信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不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为他遮风挡雨,孩子总要长大,独自面对很多问题。

孩子太过依赖妈妈,只会让自己丧失独立能力,长大以后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个懂得该偷懒时就偷懒的妈妈,才是育儿中的真正智者。

03 “懒妈妈”,并不是万事不管

做一个懒妈妈这么好,那是不是干脆每天在家平躺就可以了?

其实,“懒”并不是万事不管,而是要教会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只不过,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一个有智慧的“懒妈妈”,表面看起来什么都不干,实际上付出的并不少。

就拿培养孩子独立吃饭这件事来说,一个看似勤快的妈妈,每天热衷于给孩子喂饭,孩子不会吃得到处都是,可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厌食。

懒妈妈会怎么做呢?

到饭点,把孩子往餐椅一放,餐盘一搁,让孩子自己拿勺吃饭。

大人和孩子各吃各的,互不干扰。

看似轻松的背后,妈妈付出了很多精力和耐心。

我从孩子一岁多开始,就引导他们自己学吃饭。

一开始确实让人头大,孩子每顿饭都吃得到处脏兮兮,餐椅上、衣服上、甚至脸上、头上,都是都是。

孩子吃完饭,我还得吭哧吭哧清洗“战场”。

但是慢慢地等孩子养成了自主吃饭的习惯,你就会发现,有多省心省力了。

看得见的“懒”,只是结果,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孩子才能长出强大的翅膀,翱翔天际。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没必要把孩子照顾得事无巨细,只需要给孩子把控好大的方向,剩下的交给孩子自己努力就行。

要学会“抓大放小”。

“抓大”:

孩子的价值观塑造;

孩子的习惯培养,包括生活习惯和阅读习惯;

孩子的情绪管理。

“放小”: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比如:

孩子自己洗袜子,洗得不干净也没关系;

孩子洗碗不小心摔了一个盘子,也不要紧。

做得好了咱表扬,做得差了咱鼓励,孩子肯定会越来越棒。

真的没必要事事都管,什么都管的妈妈,孩子长大后多数没什么出息。

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中说过:“我太爱你,所以伤害了你。”

一个太过勤快、事事代劳的妈妈,往往会造就孩子的自私懒惰、不知感恩。

该放手时就放手,你要相信,只要自己足够懒,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