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狠的六条社交潜规则
原创 洞见
作者:洞见Echo
人性难以预测,人心最是微妙。
白居易有言:“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
成年人的世界,历尽了世事沧桑,才明白人性有多复杂,人心有多微妙。
这6条社交潜规则,看似扎心,却洞见了人际关系的真相。
01
没有几个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
作家苏心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每到过春节,村子里最富的农户,一定会挨家挨户的送年货。
他拉着一整车米面和肉,放到乡亲们的门口,保证每家每户都有。
这个行为,并非出于善心,而是一种自我保护——害怕自己过得太好,惹来非议和嫉妒。
因为村户明白:比起远在天边的耀眼,身边亲近之人的成功,更加刺痛人。
人们希望别人过得好,前提是——别过得比自己好太多。
听上去冷漠,但这,就是人性。
有段话说得好:
除了你的父母亲人,和极少数朋友。 这个世界上因为你过得好而开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打听你的事,只是为了确定你过得比他们差。
人性难以预测,人心最是微妙。
你过得好,别人可能以为你显摆炫耀。
《道德经》有云:“光而不耀。”
内心成熟的人,不以强光耀眼他人,从不过度炫耀。
自己的喜事,自己品。
低调做人,不露锋芒,便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02
好人有好报,老好人没有。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过度随和,且完全不懂拒绝的人,比性格强势的人收入要低18%。” “毫无底线地接受或帮忙,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只会得到别人的轻视。”
学生时期,不懂拒绝的人,总是被人颐指气使、唤东呼西。
工作以后,太好说话的人,往往干活出力最多,却老背锅。
所谓的“好心肠”“好脾气”,发展到极致,就是妥协和软弱。
你越是无条件的付出,别人越觉得理所应当。
当善良没有底线,他人就没有了原则。
有段话说得好:
“老好人是一种毒药,不仅让自己上瘾,还会让对方对你的索求不断上瘾,直至最后大家都变成仇人,才会结束这种带着强烈毒性的人际关系。”
好人有好报,烂好人没有。
当你对所有人都好的时候,你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
当代社会,人情冷暖尤为复杂,“损人利己”不可为,但“损己利人”,大可不必。
容人要有底线,善良也要有锋芒。
做个可软可硬、能进能退的人,才是聪明的选择。
03
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优秀。
作家刘润说过一个段子:
“当你发现有一个人,你说什么他都能够理解,和你产生共鸣,你也很享受那个过程,好像找到了人生伴侣和soulmate。
但有99%的可能性,是对方的情商、智商、阅历都在你之上。”
别人尊重你,未必是你优秀,可能是因为别人优秀。
层次高的人,才拥有向下兼容他人的能力。
而选择尊重别人,才是他们最高的修养。
正所谓:愚者自大,智者宽容。
真正的聪明人,不高看自己,不低估他人。
他们不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即使站在高处,也会俯身聆听他人。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别人。
学会尊重他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自律。
04
别人可以自嘲,但你别附和。
你是否听过这些话:
“我真是胖的没救了。” “他那么优秀,肯定不会看上我啊。” “虽然我长得丑,但是想得美。” “这次项目做得成功,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刚好运气好而已。”
“自嘲,表面上是嘲笑自己的缺点。其实,是掩饰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些许安慰。”
所以,别人自嘲可以,但你千万别附和。
否则,不仅伤害了他人的自尊,还可能给自己树敌。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嘴欠刻薄和幽默是两回事,口无遮拦和坦率也是两回事。
《厚黑学》说:“自嘲是谦虚,附和是蔑视。”
真正的幽默,是开涮自己,而非贬低他人。
真正的智者,知晓言语的重量,在意他人的感受。
正如蔡康永所言:“我不在乎说话之术,而在意说话之道。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别人放在心上。”
05
不把自己当外人,是一场灾难。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你曾因为什么事跟朋友绝交过?”
下面的答案, 理由看似不同,却都指向一个原因——对方没有分寸感:
说话没有分寸,一次次小小的不快,积少成多,在争吵中爆发。 买单不分你我,其实金钱问题最为敏感,慢慢生出许多龃龉。 情感上要么索求无度,要么控制欲太强,凡事“我是为你好”,最终不欢而散。
他自己毫无保留,也要求别人毫无保留。
这样的感情,只会让人感到窒息。
人际交往上,有个著名的“心理距离效应”:
一个寒冷的冬夜,两只刺猬拥抱在一起取暖。
但它们身上长满了刺,紧挨着就会刺痛对方。
于是,两只刺猬退开一段距离,但冷得难以忍受,又抱在了一起。
如此分分合合,折腾再三,它们终于找到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既能够取暖,又不会被扎。
这个“刺猬法则”,也就是我们说的八分待人。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错觉就是“亲密无间”。
太不拿自己当外人,对任何关系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反之,对人八分好,留有界限感,才能浇灌出细水长流的感情。
06
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最多。
有人问作家李尚龙:
“我参加了不少社交,朋友不少,但直到今天,很多事情都无人帮助我,很难过。”
李尚龙问:“社交场上,别人一般怎么介绍你?”
他说:“我的朋友,小白。”
李尚龙又问:“你一般怎么介绍那些优秀的人?”
他答:“作家、导演、教授……”
说罢,便陷入长久的沉默。
这个故事,点明了成人社交的扎心真相: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心理学上,有个“跷跷板定律”: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长久维系,需要双方能力对等。
如果彼此的价值不对等,这段关系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成年人的友谊,多是势均力敌。
要么给别人创造价值,要么向别人展现你的潜在价值。
只想在人家身上找机会,他人凭什么要买账?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才多;你没用的时候,路人最多。
社交的唯一捷径,就是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2021年,以上6条社交潜规则,与朋友们共勉。
新的一年,愿你我:
知事故而不世故。
能洞穿世事,亦能知行合一。
人这一生,只欠父母。
过年回家,记得多陪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