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永治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件
二十期思归客诗刊已经全部快递完毕,望朋友们注意查收。欢迎文友踊跃投稿,同时开始征订第二十一期封面,封底人物。把你的美和诗永存《思归客》。赶紧来邀约吧?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工作室启
楼永治,浙江东阳,已在《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三月三故事杂志》《新闻汇报》《新闻出版报》《云南信访》《三峡都市报》《新聊斋》《贵州农民报》《广西农垦报》《云南劳动》《云南纪检警察》《故事世界》《怒江》《微型文学》《幽默惊奇故事》《笑话大王》《精短小说》《浙中新报》《淮海晚报》《绿城文学》《短小说》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作品、影视剧本、杂文、笑话,近一千篇(首),系云南大理州作协会员。出版小说集《真的好想你》,《月亮出来亮汪汪》(二人合集),蚂蚁小说集《一米高的母爱》、剧本选集《都市女孩泪》。发表电视剧本《独狐一刀》《离婚谁之过》,电影文学剧本《小河淌水》。其作品获过多次、奖,入选种文选。
地址: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街道昆溪社区山脚村2幢一号 楼永治
菜油炒菜
文:楼永治
我初次吃到菜籽油炒的菜时,一股浓浓的生油味扑鼻而来,绿色的青菜上染着一滴一滴黄橙橙的菜籽油。见到这菜,夹一筷子,吃一口立马吐掉。生平第一次吃菜籽油炒菜,却是这么一股让人呕吐的味道,我发誓再也不吃菜籽油炒的菜了。这道菜是我家奶奶做的。
那时,我年纪还小,大约只有十来岁。奶奶是我家的掌厨,一日三餐都是由奶奶张罗着做。在那个缺粮少食,天天挨饿的年代,这样的一道菜也是家里人的奢望,我父母、爷爷、奶奶,却吃得津津有味。
农村人吃饭,大家都很随和,端着饭菜走出家门,聚集在一条弄堂吃饭。饭菜不分家,你家的菜,我可以在你碗里夹一筷。我家的菜,你也可以吃一口,大家相处很和谐。品尝后,并对菜肴评头论足,哪家的菜油水大,哪家的菜味道好。最有效的比油水的法子,我们弄堂边有条小溪,一年四季清凌凌地溪水流淌。看谁家的菜油水多大,就将碗里的菜扔进流淌的小溪,菜扔进水里,就会随流水冒出一圈一圈的油圈。油水多自然飘出油圈要多,油水少的飘一两个就没了。我很是汗颜,不敢付之一试。奶奶炒菜出了名的抠门,家里杀年猪时炼的猪油装进一个瓷盆,奶奶将它放到柜子里,每次拿着一只小碗挖半小碗猪油,这些猪油要吃半个月,但嘴里还是唠叨着,吃油想喝水一样费。
我将奶奶炒的菜端到弄堂吃,别人老远就闻到菜籽油味,一看就知道这菜是菜籽油在锅里还是冷油就倒入菜。奶奶的这道菜成为左右邻居的笑料,奶奶觉得自己在村人面前丢尽脸面,骂我不该把饭菜端到外面吃。
菜籽油在村子里很少见的,六、七十年代,各家各户一点自留地都用来种蔬菜,只有生产队有土地种庄稼。生产队种什么作物由队长说了算,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就是种了油菜也未必有地方榨油,油菜籽卖到粮站,再由粮站榨油,供应城市居民。在我记忆里,生产队没有种过油菜。所以那时菜籽油成了村里稀有品,我家的那斤菜籽油还是城里上班的阿姨送的。
奶奶用菜籽油炒的菜难以下咽,母亲说她来炒。母亲炒菜,奶奶烧火,奶奶烧了一把枯草,母亲用手掌贴近锅底试试,锅还没多热。奶奶又加了一把枯草,锅才有些烫了,奶奶就催母亲赶快倒入菜籽油。母亲还想等奶奶再烧一把枯草时,奶奶在一旁唠叨着,炒一个菜要这多的柴烧。母亲说,在山脚下,害怕没柴烧吗?奶奶振振有词,勤俭节约要从一点一滴细节做起。母亲在奶奶的唠叨下倒菜入锅,结果,炒的菜也是有一股菜籽油味,只是没有奶奶炒的浓重。
后来,这小瓶菜籽油放在橱柜的角落,一直没有食用过。
我娶了老婆,一日,老婆要我买一斤菜籽油炸花生米。我死活不去,我说菜籽油不好吃,炒的菜有股生菜籽油味。老婆骂道,废话,不可能有生菜籽油味的。于是她自己买回菜籽油,炸起了香喷喷的花生米。我惊讶地问,怎么,你做的菜籽油没有生油味。老婆说,舍不得柴火才会有生油味,其实菜籽油炒菜比猪油香得多。
原来菜籽油炒的菜,味道真的香。在老婆的掌厨下,我家一年四季离不开菜籽油。但奶奶已经离世好多年,要是她健在话,一定让她尝尝这菜籽油炒菜的香味。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会长曹志杰先生继《心之语》后的第二本诗集《醉语》已出版,欢迎订购
(另注:《心之语》还有少量存货,欢迎选购)
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版权归 华夏思归客所有
主编:思归
关注微信公众号!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