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与采是怎么回事?练习过程有何区别?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捋”和“采”的动作都可以称得上是手上的功夫。既然是手上的功夫,手就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明了手型,因为这是太极拳基本动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手型,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捋”和“采”劲力,才能体现出手上功夫所在,所以手型和手上功夫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手型是这样描述的:“五指分开,自然舒展,掌心内含,虎口自然撑圆,呈圆形,掌指的第一指关节要在同一平面,掌指富有弹性,是典型的自然掌型。”从描述中不难看出,手的外形包含了两个弧形:其一,从掌指尖到掌根形成一掌心内含的弧形掌,手掌不是简单的平面展开;其二,虎口自然撑圆,大拇指、食指又形成第二个弧形。那么,在“捋”和“采”的动作过程中,这两个弧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捋劲”,拳论是这样描述的:“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细细想来,在动作练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住以下两点。
首先是“重心自维持”,强调的是自身。捋的动作效果好坏,首先是身法要控制好。如果俯身突臀,身体歪斜,就不可能把对方牵动,动作显得软塌无力。如果挺胸展腹,身体呆板,根本就没有捋劲的体现。只有髋关节松下来,重心沉下来,虚灵顶劲,沉肩垂肘,具备了这种理念进行练习才会有正确的动作外形,才是“引导使之前”。其次,我以为“引导”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练习方式。我祖父所传杨式太极拳捋的动作是虎口向上,掌心相对,手指向前,这种动作外形,就非常符合日常生活中双方对拉、对拽的习惯动作。双手同时而动,以腰髋的动,带动双手回捋。右手为捋劲,其劲力要意贯右掌及右臂内侧;左手为向下、向后的合力捋,要以左肘向左后侧45度方向为准。要立身、松肩、含胸、沉腰髋,虚实分明,劲力刚柔相济,瞬间可以把握住对方。二是如何引导?是引火烧身,还是引进落空?没有腰髋的动,一味的拉拽,只能是引火烧身。但是在控制对方的时候,能够通过腰髋的动,达到“顺其来势”的目的,那就是“力尽自然空”的引进落空效果。从这里不难看出,腰髋的动起到关键作用,绝不可轻视。有了正确的动作练习,也明了了腰髋动的作用,力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劲力”,就显得突出了。基于上面所陈述的手型要领和捋的动作的描述,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捋在掌中”的劲力所在的含义。
太极拳套路中“采”的动作出现的非常多,它既可以是以主力手法方式出现,又可以起到辅助手法的作用。“采”的动作可以这样理解: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肩部等关节,控制对方,往下沉带、沉采。拳论中是这样描述的“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采”的效果,首先强调的还是手型。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明确了“虎口自然撑圆,大拇指、食指形成第二个弧形”的概念。就这一弧形,恰恰是杨式太极拳动作中“采”的动作的体现和劲力所在。杨澄甫宗师相当强调杨式太极拳的手法是“虎口侧向前”。这一动作外形,就明明白白地说明“采”的动作的重要性。要想达到“采”的目的,首先要做到正确的“采”的动作外形,才能明确地体现出“采”的动作含义和动作效果。“虎口自然撑圆,大拇指、食指形成第二个弧形,虎口侧向前”,就像一把弧形的卡尺,时时刻刻做瞬间的把握。这种把握不是一味蛮力地拉拽,而是“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充分体现“采在十指”的功效。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做“采”的动作时,要保持身体中正,虚灵顶劲,腰髋松沉,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之念。
譬如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左揽雀尾”动作,左臂的平掤要体现出“掤在两臂”的劲力特点,但决不是硬顶,要保持柔韧性和弹性,要做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松肩、垂肘、虚腋、双臂撑圆,动作要饱满,保持动作的灵活性。以腰为主宰,劲发于腿脚,使全身的弹簧力瞬间集中于掤手之臂。严格地讲,右手“下采”的动作劲力方向,同时包含了向下、向后、向外的劲力成分,这三个方向的合力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劲力要“整”。本式中的下采动作就是以向下的力量为主。采的动作定式时,手的位置也不尽相同。由于动作外形的不同及其劲力方向的侧重,不同的动作就产生各种变化莫测的效果。明确了捋和采的含义,知道了捋和采的动作方式,掌握了杨式太极拳手型的要领,我们在练习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推荐理由:时下爆红的流行歌曲、独具情怀的经典音乐、值得循环的精彩现场、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
有视频、有音频、有美图、有温度。让你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经典音乐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