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奇才,却在董卓死后伏尸大哭,最后被王允杀害,死在狱中

不论在正史中,还是演义中,董卓都是个人神共愤的施暴者,他活着的时候,手握重兵,欺凌幼主,肆意残害忠良,天下臣民人人欲得而诛之,奈何身边有三国第一勇将吕布保护,谁也拿他没办法。后来,司徒王允巧施美人计,用美女貂蝉离间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借用吕布之手,除掉董卓。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死后,三国奇才蔡邕却伏尸大哭,这是为什么呢?

01

蔡邕

蔡邕,字伯喈,是东汉时期的名臣、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是不可多得的奇才。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尤其擅长隶书,人们评价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受众人追捧,直到今天很多书法爱好者,还喜欢学习蔡邕,在音乐方面,蔡邕更是才华横溢,很多跟音乐有关的典故,都出自蔡邕,比如有名的“焦尾琴”。她的女儿蔡文姬,从小受父亲熏陶,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

蔡邕虽然有才,但是官运并不亨通,主要是年轻时比较叛逆,曾抗拒朝廷的征召之命,后来又因罪被流放,在江南壁难十二年。直到董卓掌权时,才开始重用蔡邕。

02

董卓敬重蔡邕

董卓专政时期,朝中凡是有骨气的人,都避免为他所用,蔡邕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呢,蔡邕的名气是在太大,而董卓呢,虽然残忍无道,但他对知识分子多少还是有一些尊重的。比如他对谋士李儒,就称得上言听计从。

当时,董卓命令蔡邕为自己效力,蔡邕当然不干,董卓的方法也很简单,说你不干可以,我杀你全家。董卓在杀人放火这种事上,可是说得出做得出,蔡邕为了一族人的性命,只能委曲求全,臣服于董卓。

到了董卓手下,蔡邕的官路平步青云,天天升官升着玩儿,也不像他所想的那样,每天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反而,在董卓想要做一些坏事的时候,都会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会加以劝导,虽然董卓通常不会听,但他虚心请教的做法,让蔡邕感受到了极高的尊重。

03

蔡邕哭董卓——《后汉书》

正因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所以当他伏诛后,蔡邕感到难过,也是人之常情。于私,蔡邕感激董卓的礼遇,于公,蔡邕痛恨董卓扰乱汉家江山。这点可不矛盾,但王允不这么想。

《后汉书》中说,初平三年,董卓死,朝纲从一片黑暗中,恢复了一些光明,让人看到了重振江山的希望,这天,蔡邕等人在司徒王允家里做客,不免就说起了董卓的事情,人人义愤填膺,觉得死得太便宜了,唯独蔡邕,在此时叹了口气,还变颜变色: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王允当时就火了,拍案而起,指着蔡邕鼻子说:“龟儿董卓是个烂人,他死了你不高兴,反而因为自己受到的恩惠唉声叹气,你的节操哪儿去了?信不信我砍了你?”

蔡邕一听自己要死,赶忙上书道歉,这倒不是蔡邕怕死,主要是因为他当时正在著书,他是汉末天下大事的亲历者,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又有足够的才华,他为这段历史著书,是上天赋予的使命。

蔡邕说:“司徒大人,随便您怎么搞我都成,只求留条小命儿让我把书写完”。同朝为官的很多士大夫也为蔡邕求情,说:“司徒大人啊,蔡邕虽然做得不对,但罪不至死,而且这部书除了蔡邕,当今之世没人能写出来了!”

王允却说:“当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了《史记》这本破书,你看他在书中把武帝骂成啥样了?蔡邕跟司马迁是一类人,让他著书,不知道会瞎比比什么呢!”

蔡邕,卒。

当时的人们,都对蔡邕的死感到惋惜,也对王允表示失望,觉得这个人心眼儿太小了,其实王允也很后悔,但是后会有什么用呢?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04

蔡邕哭董卓——《三国演义》

《后汉书》是正史,在记载中,蔡邕并没有因董卓之死而哭,只不过是一声叹息,后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这段故事经过加工润色,使之更加丰满,说董卓死后,蔡邕是伏尸大哭:

“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这件事被王允知道了,马上派人把蔡邕抓起来,问他节操哪里去了?蔡邕说我节操还健在,哭董卓只是因为他对我比较好,但是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董卓的残暴无道,永远不会忘记什么叫大义!您可以原谅我吗?

“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

王允说:不可以!

蔡邕,卒。

正史和演义中,对董卓死后,蔡邕的表现,以及王允杀蔡邕这件事,描述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可信的,蔡邕确实恨董卓,也确实感激董卓的礼遇。

只是,正史中的叹息,到演义中变成了伏尸大哭,这是小说加工的必要性,而蔡邕死后,正史中记载王允有悔意,演义中没有提及,这也是罗贯中为后面王允日益骄傲,失去人心埋下的伏笔。

喜欢记得来一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