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的夏朝(1)
夏朝的存在已毋庸置疑,其意义在于这是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们的先民已跨进了国家的时代;由于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又把一代一代的后人与我们的传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它在中原大地立国,造就了我们版图的核心……总之,尽管关于夏朝的史料实在有限,很难深入了解它的历史,但无论如何也应该把这个朝代的名字牢牢地记在心中。
谈夏王朝,就不能不谈它的实际创始人禹,谈禹就不能不谈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而尧又与黄帝有着血脉的联系。当年的尧是陶唐氏部落(族)首领,乃黄帝嫡裔,后成为炎黄部落(族)联盟的首领。由于黄河中下游泛滥成灾,尧命禹的父亲鲧(音衮,夏部落军事首领)率人治水,因鲧采取了不当的“障”的办法,致治水失败,被放逐羽山而死。 尧的继承人是舜,系有虞氏部落(族)首领,曾是尧的得力助手(尧因之将二女嫁给舜)。舜经“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荐,再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这就到了大禹治水的年代,禹联合共工氏、伯益等诸多中原部落(族)投身治水,他抛弃了父辈治水的旧法,改用了疏导的新法,历经十三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终获成功。《国语周语下》这样赞美大禹的水利工程:“疏川导滞,锺水丰物”;《诗经》中的《大雅韩奕》也这样赞颂:“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禹因此而被尊为“大禹”,也因此在舜年老后,继承了部落(族)联盟首领之位,随之声威大振。
《中国历代史话》(北京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 1996年1月第2次印刷)第一卷有这么一段话:“禹是原始社会末期由民主推举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领袖,在他的身上,既保留着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的一面,又有了阶级社会中专制君主的一面。”事实上确实如此,其权威已大大超过尧、舜,他开始了“巡行盟会”。例如他曾在涂山(有两说,一说此为禹之妻涂山氏女之部落所在地,即今蚌阜市西南涂山、或指浙江绍兴西北;一说陕西潼关)召集部落(族)首领集会,接受了首领们送上的礼品。在会嵇(一说在会嵇山、在今浙江中部绍兴;一说在今河南伊川)大会诸侯,只因防风氏部落首领迟到,竞当场将其处死。禹还命各路诸侯献方物和铜,并用铜铸成九鼎(象征据有天下权威的神器),等等,禹已不是寻常的部落(族)联盟头头了。写至此,我突发奇想,倘若有朝一日就像发现甲骨文一样意外地发现了“九鼎”,定将会刮起考古风暴,这鼎上或有文字?从而揭开了夏的神秘面纱…… 尧舜时代的炎黄部落(族)联盟,分别以陶唐氏部落(族)和有虞氏部落(族)为核心,那么到了禹时代,自然以有夏氏部落(族)为联盟的核心,此联盟应是炎黄部落联盟(台湾作家柏扬著《中国人史纲》干脆称“黄帝王朝”),因为尧舜禹时代可视为“禅让”时代,这三个联盟的首领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帝尧举舜、帝舜荐禹。翦伯赞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里称:“夏,原来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以后才成为王朝的称号。据《史记夏本纪》所载,这个部落联盟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十二个姒姓的氏族部落组成的。”我查阅若干史书著作,此中头绪纷繁,查一遍、读一遍还真一时搞不大清楚,特别是自黄帝始,竞有一个世系。我觉得这无关宏旨,毕竟是传说时代,难免有不同的“穿凿附会”,无需在这上面花费精力,那到底是专业上的事情。 所以,我倒认为是不是这样的,禹在大权在握之后,终于以大获全胜完成了舜时代曾发动的对南方“三苗”诸部落的战争,稳固了地盘,真正拥有了“中原版图”(往大了说黄河中下游流域),于是众多部落“臣服”,禹遂以自身的夏部落(族)之名称谓他所掌管的部落(族)联盟。
大禹除了治水传于千古,另一“大事”便是征三苗。钱穆在《国史大纲》里写道:“'舜’、'禹’征'三苗’,屡见《尚书》、《战国策》、《墨子》、《荀子》、《韩非子》、《贾子新书》、《淮南子》、《盐铁论》、《说苑》诸书,必为古代一大事。旧说'三苗’为'九黎’、'蚩尤氏’之后。”这就是说,在禹时代,军事的强力至关重要,看起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由来已久,禹的后代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禹的政绩如治水、武功如征三苗,除此还有“禹定五服”之说,即以“天子之国”外依次五百里而定“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明确一种“治国”上的管理机构,分别按其所辖范围管理贡纳、服任王事、文教武卫、平常之教和受王者之法、因俗而治等。当然,也把划分“九州”的功劳归到了大禹的身上。所谓“九州”是说夏人的活动区域颇广,如《左传襄公四年》说的:“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这里的九州指冀州、衮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梁州、扬州、荆州。当然,这纯属传说了,但夏的版图除扬州、荆州已跨入长江中下游、梁州越秦岭达四川盆地,其余六州还大体是中原地带。尽管如此,禹本身尚未打破“禅让”制度,禹曾举东夷首领皋陶(音摇)为自己的继承人,因皋陶不久死去,又举东夷的伯益为继承人。从这点而论,禹是原始社会行将结束的部落(族)联盟的首领,而不是夏朝的第一个帝王。
此后的情况是,禹死后伯益按照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让”,结果各氏族、部落(族)打破传统却去拥护禹的儿子启了。如此看来,原始社会的民主推选还是体现了点儿,只不过已为氏族、部落(族)的高层所掌握。启之后,由于高层的权力为更少数人所有,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启传子便不可阻挡了,于是部落(族)联盟解体,国家产生。 部落(族)联盟和“国”并非“一刀切”,既是说启一继位,一切都变了,从社会结构上完全改变了模样。不是的,所谓的“分界线”其实是一种过渡,禹已经打下了“国家”的基础。这再一次证明,大禹传说时代在不少方面似已成为了信史。但从启开始原始社会的“公天下”确实变成“家天下”了,因为启开了朝代传位于子(或兄终弟及)的先河。 启遇到的头一个问题便是遭逢了“反对派”,一说东夷偃姓部落伯益起来表示反抗。从“法理”上说,这本不为过,因为禹的确“禅位”于伯益。伯益率领东夷人马攻击启,似取得了胜利,因为监禁了启。孰料启逃出,重新召集人马向伯益发起反攻,几经较量,伯益人马竞向启倒戈投降,伯益为启所杀,即如《古本竹书记年》所说:“益干启位,启杀之。”但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记载的却是伯益把位子让给了启,自己避居别处去了。 对启而言,若东夷是外部的反抗势力,夏部落(族)内部也有反抗势力,这就是同姓“帮国”有扈氏。在禹的时代,就曾与具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强大氏族有扈氏发生过战争,到了启时,有扈氏不服,启率大军亲征,大战于甘(今陕西户县西南),且于战前动员部下勇敢杀敌。《尚书》有一篇《甘誓》,就是说这件事的。想来战事一定十分惨烈,以有扈氏失败告终,启取得了有扈氏据有的陕西中部、东部的地盘。至此,夏王朝的政权才算真正巩固。或可这么理解,启平定了伯益、打败了有扈氏,才算正式宣布了夏王朝的建立。于是启在钧台(今河南阳翟)大会诸侯,诸侯行朝贺之礼。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已屹立在中原大地之上。
赞 (0)